李亞男
各項研究表明,知識類圖畫書對于大班幼兒的觀察、推理、理解等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幼兒園大班開展知識類圖畫書的集體教學活動也因此非常普及。然而,在對知識類圖畫書進行教學設計時,如何進行讀本分析、怎樣把握教學目標、安排哪些活動環(huán)節(jié)、使用什么方法組織活動,讓慣用故事類圖畫書進行教學的老師們感到非常困惑。以知識類圖畫書《小機械立大功》為案例,我進行了大班知識類圖畫書教學設計的基本方法的研究。
知識類圖畫書的定義及價值
綜合對知識類圖畫書的定義,可以認為它通常是關(guān)于一個主題的圖畫書,圖畫風格以寫實為主,有時也使用照片;文字風格與說明文相似,使用規(guī)范準確的說明性語言,其中包含專業(yè)的科學性詞匯;主題通常可以通過書名進行識別。幼兒閱讀知識類圖畫書,能夠驗證以往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拓展已知經(jīng)驗,了解未知世界。同時,知識類圖畫書中的寫實畫面幫助幼兒了解真實的世界,說明性語言讓幼兒感知與口頭語言、故事性描述不同的語言風格,專業(yè)的科學性詞匯對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小機械立大功》這本圖畫書以幼兒喜愛的卡通形象呈現(xiàn)他們不熟悉的簡單機械原理。幼兒通過閱讀圖畫書了解劈砍、杠桿、斜面、輪軸、滑輪、螺旋等機械原理,對于幫助幼兒提高觀察、認知、邏輯思維、理解等能力非常有好處,因此我選擇它為載體開展教學活動設計的研究。
知識類圖畫書的讀本分析
有畫面、有語言、有主題是所有圖畫書都具備的特點,在這3點上,知識類圖畫書可以參考故事類圖畫書進行讀本分析。但知識類圖畫書不像故事類圖畫書有情節(jié)可以進行分段,一般是以一個知識點或幾個相關(guān)知識點的結(jié)束、下一個知識點的開始為結(jié)點,這在知識類圖畫書中可以歸為結(jié)構(gòu)形式。所以,知識類圖畫書的讀本分析可從4個方面來做:圖畫表現(xiàn)、語言特點、結(jié)構(gòu)形式和主題內(nèi)涵?!缎C械立大功》的讀本分析如下。
圖畫表現(xiàn)
1.以動畫風格呈現(xiàn)機械原理,畫面不枯燥,孩子感興趣。
2.以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人物表情、動作,工具的樣子,表示動態(tài)的符號等)清晰地表現(xiàn)出簡單機械原理。
3.以畫面呈現(xiàn)問題和解決方法,前頁是小矮人遇到了什么困難,后頁是這個困難用了什么方法和工具解決。
4.畫面有邏輯順序,呈現(xiàn)取材——運送(低到高、遠到近、地面到空中)——搭建的發(fā)展過程。
語言特點
1.以“……怎么辦呢?可以……”的簡單問答句式描述問題,說明簡單機械原理。如,“這些大樹怎么推都推不倒,怎么辦呢?可以用斧頭來劈砍呀!”“木頭又大又重,怎么推都推不動,怎么辦呢?可以利用杠桿來推動哦!”
2.語言中含有的科學性詞匯包括斧頭、杠桿、斜面、輪軸、滑輪、螺旋等名詞,也有描述工作原理的劈、砍、推、搬等動詞。
結(jié)構(gòu)形式
1.圖畫書的第2~3頁,介紹杠桿、斜面、滑輪、輪軸、螺旋和劈6種簡單機械工具。
2.第4~19頁,呈現(xiàn)小矮人在建造樹屋時依次遇到的困難以及使用簡單機械工具解決問題的過程。
3.第20~21頁,小結(jié)6種簡單機械工具的作用:可以省時、省力,讓操作變得很方便。
主題內(nèi)涵
1.認識6種簡單機械:劈、杠桿、斜面、輪軸、滑輪與螺旋。
2.知道簡單機械工具能省時、省力,讓操作變得方便。
由此,就可以梳理出具有教學價值的點,進行教學活動設計。
知識類圖畫書的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教學活動,首要的是確定活動目標。有了活動目標,才能合理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運用適宜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把《小機械立大功》的主題內(nèi)涵視為教學活動的總目標,根據(jù)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決定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
1.激發(fā)閱讀圖畫書的興趣。
2.閱讀圖書。
了解小矮人在建造樹屋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認識小矮人解決問題的簡單機械及其用途;
知道簡單機械工具能省時、省力,讓操作變得方便。
3.將圖書中的簡單機械原理拓展到簡單機械在生活中的應用。
這些是完成總目標的基本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但其中直指總目標的環(huán)節(jié)是第2個大環(huán)節(jié),而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包含著3個目標,所以拆分成3次教學活動來完成。
第一次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通過觀察畫面,發(fā)現(xiàn)小矮人在造房子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通過閱讀圖畫書,了解簡單機械的名稱和用途。
活動以5個小矮人要建造樹屋為切入點?!霸谠旆孔拥倪^程中,小矮人們遇到了什么困難呢?他們是用什么辦法解決的呢?”通過提問激發(fā)幼兒閱讀圖畫書的興趣。之后進行自主閱讀,以圖片梳理幼兒的答案,幫助幼兒初步認識簡單機械。
第二次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通過自主閱讀,回顧幾種簡單機械的名稱及其用途;能夠根據(jù)問題觀察畫面,尋找答案并嘗試進行記錄。
活動以完成的樹屋圖片引導幼兒回顧小矮人在建造時遇到的困難,以記錄表的方式引導幼兒自主閱讀,尋找答案并記錄。之后分享、討論,如“小矮人在解決×××問題時,用了什么簡單機械”,感知簡單機械工具能省時、省力,讓操作變得方便。
第三次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通過自主閱讀回顧簡單機械及其用途;能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了解簡單機械的實際應用。
活動通過自主閱讀回顧簡單機械的名稱及其用途,以生活中簡單機械的應用引導幼兒討論“生活中利用××原理的工具(或是物品)有什么?”在操作卡《簡單機械的妙用》中記錄自己的經(jīng)驗以及猜想,留存之后查閱資料。
梳理整個活動設計的思路可以發(fā)現(xiàn),閱讀活動設計依托的是對圖畫書進行的讀本分析,知識類圖畫書的主題內(nèi)涵是確定教學活動目標最核心的要素。搞清楚引導幼兒閱讀的這本圖畫書最終要讓幼兒獲得的核心知識經(jīng)驗是什么,也就是以這本圖畫書進行閱讀教學的總目標。在確定好總的教學目標后,要把圍繞總目標的焦點問題找出來。以《小機械立大功》的目標制定為例。
通過進行目標解析,能夠發(fā)現(xiàn)三條分目標之間存在遞進關(guān)系,但都是為完成總目標服務的。教師要通過引導幼兒閱讀圖畫書了解或者說解決三個重點問題,來讓幼兒獲得這本圖畫書的核心知識經(jīng)驗。
值得注意的是,知識類圖畫書的教學目標應集中在關(guān)注圖畫書的主題內(nèi)涵,即核心知識經(jīng)驗上,不應偏向圖畫表現(xiàn)、語言特點和結(jié)構(gòu)形式。做系列活動時,應把幾次活動的目標疊放在一起,可以很直接地看出目標是否具有層次性和遞進性,進而修改調(diào)整。
知識類圖畫書的教學實操
第一次活動實操
進行第一次活動時,幼兒對這本書的興趣前所未有的高漲。圖書內(nèi)容的知識性、趣味性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在討論到“小矮人遇到了什么困難,用什么方法解決”時,由于不識字,孩子們都說不出生僻的劈、杠桿、滑輪、螺旋等科學性詞匯,但卻能根據(jù)問題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和動作說明對簡單機械原理的理解。
根據(jù)孩子們的表達發(fā)現(xiàn),他們了解可以劈砍的工具是斧頭、鋸,斜面是用來將東西運送到稍微高一些的地方。但在認識杠桿、輪軸和滑輪時,有一些孩子將木棒當成杠桿,對小車、繩子的印象比輪軸和滑輪要更深刻。于是,在結(jié)束環(huán)節(jié)通過引導孩子觀看DVD動畫,了解木棒和石頭才能組成杠桿,輪軸可以組裝成小車運送東西到更遠的地方等。最后用簡單機械原理的圖片進行了小結(jié)。
第一次活動結(jié)束后,班中的科學區(qū)提供了鑷子、鉗子、改錐等工具,方便孩子進行夾豆、拆裝螺絲等操作,讓孩子在實際操作中對這些簡單工具有進一步的感知和體驗,為之后的活動做鋪墊。
第二次活動實操
第二次活動主要引導孩子在回顧簡單機械的基礎上,觀察畫面,尋找答案并記錄。幾乎全部孩子的記錄都能將機械原理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特別是在杠桿(棒+石頭)、滑輪(滑輪+繩子)的組合上,能夠看到DVD動態(tài)解釋機械原理對孩子閱讀理解的幫助?;顒拥慕Y(jié)束部分,我出示了一棵樹的圖片,引導孩子思考,用這棵樹可以做出什么東西來,將孩子的答案用簡筆畫記錄在紙上做成題卡《大樹變變變》,投放到了科學區(qū):“要把大樹變成××,需要用什么簡單機械?”
第二次活動結(jié)束后,孩子們迷上了科學區(qū)的《大樹變變變》,自己解答完自己再出題。
第三次活動實操
第三次活動時只簡單地回顧了圖書中的簡單機械,便與孩子開始了分享與討論,孩子們紛紛舉例自己生活中使用的簡單機械原理的工具。我將設計好的木頭——板凳、扣子+布——衣服、土豆——土豆絲等若干問題情境的記錄表交給孩子們,引導孩子嘗試用簡單機械工具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孩子們在閱讀活動、活動區(qū)以及通過其他途徑獲得的經(jīng)驗在這張記錄表上有非常趣味的體現(xiàn)。
在三次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引導孩子與材料互動,進行多種形式的閱讀,最終完成了教學活動的總目標。
在三次活動的設計中,除了使用《小機械立大功》的圖書、影像DVD外,還設計和使用了圖畫書內(nèi)容的PPT、重點畫面的圖片、記錄表、操作卡等活動材料。多種形式的活動材料幫助幼兒用不同方法對圖畫書進行閱讀和理解,同時也讓圖畫書閱讀變得更加有趣和生動。能夠調(diào)動幼兒閱讀興趣、豐富幼兒閱讀經(jīng)驗的相關(guān)材料,可以考慮投放到區(qū)角當中。
在實際操作中,要結(jié)合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來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引導幼兒閱讀圖畫書。PPT、圖片、記錄表、音樂等教具以輔助完成教學目標為基礎,能夠促進達成教學目標的進行保留,有些教具和材料對教學目標的指向性不強,甚至會起到負面影響,在教學活動中應果斷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