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指出了“雙師型”視角下應用型院校教師在職培訓存在的問題,如教師對在職培訓認識不足,參與積極性不高;在職培訓內容偏重理論知識,課程設置不合理;在職培訓方式較為傳統(tǒng),缺乏實踐技能訓練;在職培訓機構相對單一;在職培訓評價體系不完善;在職培訓缺乏完善的保障機制。進而從認識層面、實施層面、保障層面分析了應用型院校教師在職培訓產生問題的原因,最后從教師方面、學校方面、政府方面提出了“雙師型”視角下應用型院校教師在職培訓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雙師型 應用型院校 教師 在職培訓
[作者簡介]陳莉(1979- ),女,河南鄭州人,河南牧業(yè)經濟學院,講師,碩士。(河南 鄭州 450044)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8)06-0071-04
在職培訓是針對擁有教師資格證且接受過職前培訓,并基本適應教學崗位的教師實施的,其實施目標在于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知識與能力素養(yǎng),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推動應用型院校實現轉型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應用型院校教師在職培訓還存在諸多問題,應積極構建“雙師型”視角下應用型院校教師在職培訓體系,從教師、學校和政府多層面入手,提升在職培訓的有效性。
一、“雙師型”視角下應用型院校教師在職培訓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在職培訓認識不足,參與積極性不高。教師在職培訓對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在人才培養(yǎng)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當前,應用型院校的大部分教職人員是高校應屆畢業(yè)生,其在上崗前接受的崗前培訓十分有限,缺乏對實踐技能與教學方法的有效訓練,以致難以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因此,教師的在職培訓工作尤為重要。但應用型院校對教師的在職培訓工作還不夠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對在職培訓的認識,成為教師參與在職培訓積極性不高的重要誘導因素,嚴重阻礙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與應用型院校的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
2.在職培訓內容偏重理論知識,課程設置不合理。應用型院校開展的教師在職培訓多偏重于傳授理論知識,難以有效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不利于“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教師在本職崗位上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并總結出一系列教學問題,他們希望通過在職培訓學習到更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方法,以解決實踐中的教學問題。目前,應用型院校的教師在職培訓沒有考慮教師的實際需求,缺乏有關教學實踐能力的訓練,難以適應應用型院校的發(fā)展需求,不能保證人才計劃的順利實施。
3.在職培訓方式較為傳統(tǒng),缺乏實踐技能訓練??傮w來說,應用型院校教師的在職培訓形式比較傳統(tǒng),培訓內容更是缺乏針對性與可行性,不利于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隨著應用型院校的不斷轉型,教師的在職教育尤為重要。教師在職培訓常以“進修”或“學者訪問”等形式進行,也有部分教師會針對具體的教學實際問題選擇相應的技能培訓,但教師的實踐能力普遍偏低,不能有效地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共同發(fā)展,更難以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能人才。
4.在職培訓機構相對單一。企業(yè)的參與豐富了在職培訓教學機構,為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創(chuàng)造了條件,也為教師培訓提供了便捷的教學場地與經驗豐富的師資團隊,有效推動了應用型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目前,應用型院校經常邀請具有豐富經驗的企業(yè)技術人員為教師進行在職培訓,但因大部分企業(yè)沒有成立正式的培訓部門,無法派遣專業(yè)培訓人員參與應用型院校的教師在職培訓,這使得在職培訓僅限于院校內部的理論教學,培訓機構相對單一。
5.在職培訓評價體系不完善。在職培訓評價體系可以充分了解教師參與在職培訓后,對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綜合掌握情況,并將評價結果作為在職培訓的參考依據,進一步督促教師積極參與在職培訓。目前,我國應用型院校在職培訓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第一,培訓機構相對單一,缺乏對參培教師的診斷性評價,培訓內容相對固化且不能對實踐效果進行經驗分析;第二,不能對教師進行形成性評價,忽略了教師在培訓過程中的個體差異;第三,在職培訓的評價內容偏重于對理論知識的考核,評價方式較為單一。
6.在職培訓缺乏完善的保障機制。完善的保障與支持措施,不僅能充分調動教師的參與積極性,提高教師對在職培訓的認知程度,也能為在職培訓的順利實施提供強大的動力。目前,應用型院校在職培訓在保障與支持措施上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教師對培訓質量的滿意度與認可度不高,嚴重影響了教師參與培訓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第二,應用型院校不重視教師的在職培訓,致使教師在培訓和教學的雙重壓力下,難以勝任日常教育工作,出現精力不足等現象;第三,在職培訓的保障與獎勵機制不夠完善,如在職培訓未與教師的職稱評定和薪金提升掛鉤,且校方不能提供充足的時間和資金保障教師參與在職培訓。
二、“雙師型”視角下應用型院校教師在職培訓產生問題的原因
1.認識層面。第一,應用型院校對自身定位不準確。雖然許多高校以應用型院校自居,但其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人才培養(yǎng)目標方面卻偏重于理論教學,忽視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且應用型院?,F有教師不具備“雙師型”素質,在培訓過程中經常出現矛盾與沖突,嚴重制約了在職培訓的發(fā)展。第二,應用型院校對教師在職培訓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在職培訓是教師教學工作中的權利,也是應用型院校在競爭過程中謀求發(fā)展與轉型的重要途徑。由于應用型院校不重視教師的在職培訓工作,在教師實踐與薪資等方面支持與保障措施不到位,降低了教師對在職培訓的認可度與積極性,阻礙了在職培訓的進一步發(fā)展。
2.實施層面。第一,在職培訓目標設定存在片面性。我國在職培訓制度的固有缺陷導致應用型院校在職培訓過于項目化,其培訓目標的設定依據項目展開,缺乏對現實問題的了解與考察,無法解決教師的教學實踐難題,降低了教師參與在職培訓的積極性,以致培訓效能較低。第二,在職培訓教育機構存在單一性。由于教師在職培訓機構需要經過教育部門審核,因此,大部分應用型院校更傾向于同專業(yè)的培訓機構進行合作,只有少部分應用型院校會選擇與企業(yè)合作開展教師在職培訓,以致在職培訓機構相對單一。實際上,企業(yè)作為應用型院校在職培訓的合作方,能為在職教師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實踐環(huán)境,有效滿足應用型院校對教師實踐能力的需求。
3.保障層面。第一,教師教育體系存在缺陷。教師的教育體系主要由三方面組成,即職前培訓、入職培訓和在職培訓,教師在不同階段的培訓將直接影響其下一階段的發(fā)展。目前,應用型院校在教師培訓方面,沒有將三個階段的培訓內容相互聯系,三者之間缺乏連貫性,以致培訓內容與實際工作嚴重脫節(jié)。第二,教師培訓機構多以理論教學為主,缺乏對教師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以致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不高,難以滿足應用型院校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第三,相關政策與制度不夠完善。我國應用型院校教師在職培訓發(fā)展較晚,其相關保障與激勵制度也不夠完善,教師在接受在職培訓過程中其基本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這既不利于提高教師參培的積極性,也不利于應用型院校的長遠發(fā)展。
三、“雙師型”視角下應用型院校教師在職培訓的路徑選擇
1.教師方面。第一,教師自身應強化對在職培訓的認識,積極轉變教學思路。目前,大部分教師參與在職培訓的動力來源于外部條件,不是發(fā)自內心的個人需求,以致在培訓過程中難以全身心地投入,造成了教學資源的嚴重浪費。因此,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思路,從意識層面調動參培積極性,為在職培訓提供源源不斷的內部動力,這不僅可以增強教師對在職培訓的認識,也可以提高在職培訓的效率。教師在選擇參培內容時,應從自身實際出發(fā),明確應用型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意識到實踐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職業(yè)技能,以滿足應用型院校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
第二,應用型院校教師要提高教師參與在職培訓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應用型院校應轉變教育理念,重視培養(yǎng)教師的實踐能力,激發(fā)其參培積極性,并鼓勵教師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在完善理論知識的前提下,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以實現個人與應用型院校的共同發(fā)展。
2.學校方面。第一,加強合作機制,促進多方共建。應用型院校應通過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機制,進一步探尋在職培訓的意義與方法,促進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變。首先,應用型院校在職培訓要加強校企合作。應用型院校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其對于“雙師型”教師的需求十分迫切。企業(yè)相對于應用型院校來說,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完善的實踐場地,應用型院校要加強校企合作,共同組織教師的在職培訓,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實踐與操作能力。其次,應用型院校在職培訓要加強校校合作。應用型院校應根據院校的不同特點,實行院校間的有效合作,這不僅有助于鞏固教師的理論知識基礎,也可以通過共享各院校重點實驗室資源而節(jié)省資金投入。最后,應用型院校在職培訓要加強政校合作。政府部門應根據地方應用型院校的發(fā)展實際,制定相關政策與規(guī)定,為教師與應用型院校的發(fā)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以確保教師在職培訓的順利實施。
第二,豐富培訓內容,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雙重提高。應用型院校應依據自身發(fā)展情況及教師的能力水平,不斷充實在職培訓內容,明確發(fā)展目標,以滿足社會發(fā)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應用型院校應針對教師的個人能力素質進行調查,制訂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從而促進教師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共同提升。
第三,完善教師的評價內容,健全教師評價機制。首先,不斷完善評價方式,重視形成性評價。目前,應用型院校對教師在職培訓的評價方式以結果性評價為主,主要通過一次性評價或培訓效果展示等方式對教師的在職培訓進行評價,不能對教師的實踐能力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因此,應用型院校應完善教師評價內容,在評價過程中,加入對教師實踐能力的評價。應用型院校應對每位教師培訓前后的實踐能力進行對比,并健全培訓評價機制,確保評價的公平性。其次,不斷更新職稱評定標準,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大部分教師參加在職培訓的初衷是為職稱評定奠定基礎,因此,應用型院校應不斷更新教師職稱評定標準,促使教師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提升教師參培的積極性。同時,應用型院校還應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對于在培訓中表現突出的教師予以物質和精神獎勵,充分激發(fā)教師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3.政府方面。第一,制定相關政策與規(guī)定,為教師發(fā)展提供政策保障。首先,政府要對應用型院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研和規(guī)劃,依據不同院校在職培訓的特殊性,制定具有針對性的保障制度,保障好院校與教師的基本權益,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其次,政府要利用主管權力,積極構建產學研一體化教學機制,促進企業(yè)、應用型院校與科研機構間的合作交流,以實現各類教學相關資源的共享,提升在職培訓的實用價值。最后,政府應向應用型院校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如政府應成立專項資金,為參培教師和組織培訓的院校提供一定的資金保障,以確保在職培訓的順利實施。
第二,構建相關培訓機構,實現機構間的信息互聯。政府應聯合應用型院校,共同構建相關的培訓機構。該培訓機構應構建培訓平臺,為教師提供相應的在線學習資源,提高教師的學習效率,并實現與應用型院校的信息共享。
第三,不斷吸引優(yōu)質師資,壯大教師團隊。首先,政府要制定相關的政策與制度,吸引更多的“雙師型”教師參與教師的在職培訓工作。其次,政府要加強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yǎng),根據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教師現有經驗基礎上,通過在職培訓方式,豐富其實踐能力,提高其職業(yè)綜合素養(yǎng),以滿足應用型院校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最后,政府應構建師資儲備庫,對教師的能力水平做一個有效的評價與統(tǒng)計,以實現各地區(qū)教學資源的共享,促進不同地區(qū)、不同院校間的相互學習與借鑒,為應用型院校轉型和發(fā)展提供師資保障。
第四,鼓勵企業(yè)主動參與教師的在職培訓。政府應制定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吸引企業(yè)主動參與教師在職培訓工作,為參培教師提供實踐操作場地,降低應用型院校與企業(yè)合作的培訓成本,保證教師在接受在職培訓后,其實踐能力得到質的提升,從而滿足應用型院校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促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朱小虎,張民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可能路徑——基于TALIS2013上海和芬蘭的比較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7(9).
[2]李躍文.從教師教育一體化探究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路徑[J].教育與職業(yè),2014(18).
[3]劉進,劉之遠,Michael Sweet.新教師發(fā)展中心籌建的理念、路徑與模式——基于對美國東北大學教師發(fā)展中心的訪談[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17(2).
[4]陳莉.高校教師培訓實效性欠缺的原因分析及路徑選擇[J].中國成人教育,2016(3).
[5]黃志良,姚延芹.激勵理論視域下高職院校教師科研素質提升需求與路徑[J].教育與職業(yè),2014(9).
[6]朱臣廷,關北光.雙師型視角下的高校教師在職培訓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