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曾國藩是一位治學嚴謹、博覽群書的理論家和古文學家。他一生勤奮好學,以“勤”“恒”兩字激勵自己,教育子侄,謂“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讀書的機會,臨終前一日猶手不釋卷。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國藩曾給自己定下了每天讀書的12條規(guī)矩,它們是:
一、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zhèn);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戀;
四、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五、讀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六、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養(yǎng)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八、保身:節(jié)勞,節(jié)欲,節(jié)飲食;
九、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
十、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shù)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yǎng)氣之盛否;
十一、作字:飯后寫字半時;
十二、夜不出門。
曾國藩的這12條讀書規(guī)矩,前三條是為讀書做準備的。第四、五、九、十、十一條是讀書的方法。而第六、七、八、十二條看起來似乎與讀書關系不大,實質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讀好書,因而這看似關系不大的規(guī)矩,卻是保證讀書質量的重要手段。
咸豐八年(1858年),曾國藩在軍務繁忙之際,猶定申、酉、戌、亥四個時辰溫舊書,讀新書,償外債(指詩文債、字債),寫筆記。同治元年(1862年),他任兩江總督,白天忙于軍政事務,夜里仍溫讀詩文。他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初一起寫日記,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二止,從未間斷,數(shù)十年如一日。他不僅勤于讀書,而且善于讀書,深得要領。他曾說:“萬卷雖多,而提要鉤玄不過數(shù)語。”其見解可謂精辟至極。
曾國藩讀書注重消化歸納,從而提出自己的精當見解。他很重視做讀書筆記,除經(jīng)史外,常隨手摘記,使得他的讀書精深有用。曾國灌曾說:“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訓,不手抄則不能記?!彼矚g讀史,曾寫成《歷代大事記》數(shù)卷,以此作為重要的讀書方法??偨Y起來,曾國藩讀書的特點是:日課有程,持之以恒;博求約守,不拘門戶;提要鉤玄,善于概括;挈長補短,與時變化。這些讀書經(jīng)驗對今天的讀書人來說,仍有積極的借鑒作用。
(摘自《現(xiàn)代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