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鑫,朱漢華,安 邦
(武漢理工大學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3)
隨著船舶向高速化、大型化發(fā)展,對螺旋槳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并且螺旋槳工作在復雜流場中,因此對螺旋槳水動力性能進行準確可靠的預報具有重要意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近20年來計算流體力學方法(CFD)越來越多用在螺旋槳水動力分析上,并且結果可靠性也越來越高[1–5]。CFD方法能夠克服實驗周期長、投入大等缺點,并能分析出螺旋槳各個部位的受力情況,為以后的材料結構性能分析提供參考,這些也是理論方法不具備的優(yōu)點。目前在螺旋槳水動力方面,多采用多重參考系模型(MRF)來模擬螺旋槳定常水動力性能,其計算精度在一定的進速范圍內較高,基本滿足研究要求。但是多重參考系模型只能分析螺旋槳定常水動力性能,求解的是螺旋槳周期性轉動在某一瞬時的情況,并不能真實模擬螺旋槳的實際轉動。為克服這一缺點可采用滑移網(wǎng)格模型(SM)來模擬螺旋槳非定常水動力性能。國內外專家學者針對螺旋槳水動力性能問題做了大量研究。Feneno[6]基于RANS法采用相關軟件分別對螺旋槳的定常與非定常水動力性能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與實驗結果吻合較好,精度較高。Watanabe[7]針對螺旋槳的非定常水動力性能與螺旋槳非定常空泡問題進行研究,得到了較好的仿真結果。Kim[8]基于RANS方程對導管螺旋槳的空泡性能進行分析,并對破裂的球狀空泡引起的噪聲進行分析,空泡的計算結果與試驗值較為吻合。張漫等[9]基于RANS方程的CFD軟件對螺旋槳的定常與非定常水動力性能進行計算,結果表明,通過滑移網(wǎng)格技術,計算的螺旋槳非定常水動力性能,相較于定常計算結果更接近試驗值。何萬國[10]嘗試研究用Fluent有限體積方法預測船舶多槳敞水性能的可行性,結果表明此種方法具有較高的計算精度。
首先采用多重參考系(MRF)模型計算螺旋槳的定常水動力性能,得到不同進速下某型螺旋槳的敞水性能曲線、弦向壓力分布曲線。以定常水動力性能結果作為初始值并采用滑移網(wǎng)格(SM)模型計算螺旋槳的非定常水動力性能,最后對2種模型所得到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能夠較準確預報螺旋槳水動力性能。
在研究的螺旋槳流場中假定流體不可壓縮,計算中用到質量守恒方程與動量守恒方程分別為:
式中:,為速度分量時均值();p為壓力時均值;ρ為流體密度;μ為流體粘性系數(shù);為雷諾應力項。
根據(jù)文獻,選用Reliable k-ε模型,其湍動能方程及耗散率運輸方程為:
首先將通過坐標轉換公式得到的三維坐標點轉換為.txt格式然后導入建模軟件Solidworks中,用樣條曲線擬合各個截面坐標點,采用放樣、陣列命令生成槳葉實體,如圖1所示,螺旋槳基本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螺旋槳主要參數(shù)Tab. 1 Main parameters of propeller
計算螺旋槳水動力性能需要將螺旋槳置于流場中,整個流場域由2部分組成,內部小圓柱體用作旋轉域,外部大圓柱體用作靜止域,旋轉域內邊界取在槳葉與槳轂表面;靜止域外邊界取在大圓柱體表面。靜止域內邊界與旋轉域外邊界共用同一個interface(交界面)。
2.2.1 網(wǎng)格劃分
對流場域進行分區(qū)網(wǎng)格劃分,內部旋轉域采用非結構四面體網(wǎng)格,對于流場進口和出口處因其流域變化平緩,所以網(wǎng)格單元可適當增大,使其網(wǎng)格數(shù)減少;外部靜止域采用結構六面體網(wǎng)格,2個域之間區(qū)域采用局部加密[9],如圖2所示。
2.2.2 流場域邊界條件設置
進口的邊界條件采用速度進口(velocity-inlet),速度進口給定來流速度;出口邊界條件采用壓力出口(pressure-out),壓力值設為0;旋轉域命名為rot water,轉速設為300 r/min;靜止域命名為water;流場域各外圍邊界設置為壁面(wall),螺旋槳表面設置為無滑移壁面,如圖3所示。
流場域中存在靜止域跟旋轉域,可以采用多重參考系模型(MRF)和滑移網(wǎng)格模型(SM)。MRF模型用于螺旋槳定常流計算,計算周期運動的螺旋槳在某一瞬時的運動情況,在使用MRF模型進行計算時,是坐標系在旋轉而不是螺旋槳在旋轉。SM模型用于螺旋槳非定常計算,螺旋槳是真正在旋轉,相比MRF模型,SM模型更能反映螺旋槳的實際運動。
為了保證計算結果的準確性,選用SST湍流模型,進速系數(shù)J依次取0.3,0.4,0.5,0.6,0.7,計算螺旋槳的推力與轉矩,如表2所示。
表2 推力T和轉矩Q計算結果Tab. 2 Thrust T and torque Q calculation results
根據(jù)推力與轉矩計算出螺旋槳的推力系數(shù)KT,轉矩系數(shù)KQ,敞水效率η,與通過武漢理工大學拖曳水池所得到的試驗值進行對比如圖4所示。
計算得到的推力系數(shù)、轉矩系數(shù)、敞水效率均與試驗值吻合較好,計算值均小于理論值,推力系數(shù)計算值與試驗值之間平均誤差為4%。在給定進速范圍內,力矩系數(shù)計算結果和實驗結果非常接近,而且變化趨勢也基本一致,兩者平均誤差在2%以內。敞水效率計算值與試驗值變化趨勢較為一致,但是隨著進速的增加,兩者間誤差有增大的趨勢。
首先采用MRF模型,SST湍流模型計算螺旋槳定常水動力性能,并將計算結果作為初始場,然后采用SM模型計算螺旋槳的非定常水動力性能。計算不同進速下螺旋槳的敞水性能。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與試驗值的對比曲線如圖5所示。
計算結果與試驗值的吻合程度較好,推力系數(shù)計算值與試驗值之間平均誤差為3.2%。在給定進速范圍內,力矩系數(shù)計算結果和實驗結果非常接近,而且變化趨勢也基本一致,兩者平均誤差在1.8%以內。在給定的進速范圍內,敞水效率計算值與試驗值變化趨勢較為一致,但是隨著進速的增加,兩者間誤差有增大的趨勢。
表3 螺旋槳敞水性能計算結果Tab. 3 Results of calculation of propeller open water performance
將MRF模型跟SM模型計算得到的螺旋槳推力系數(shù)、轉矩系數(shù)、敞水效率與試驗值進行對比,對比曲線如圖6所示。
從圖6可以觀察到不同旋轉模型下螺旋槳推力系數(shù)、轉矩系數(shù)和敞水效率在進速系數(shù)0.3~0.7范圍內與試驗值的對比結果。從上述計算結果可以看出,采用SM模型計算的螺旋槳敞水性能曲線相比于MRF模型計算的結果更加接近試驗值,采用SM模型使得螺旋槳的推力系數(shù)和轉矩系數(shù)均上升,上升的幅值隨著進速系數(shù)的增大而逐漸增大;對于敞水效率而言在進速系數(shù)0.3~0.7范圍內,隨著進速的增加,2種模型的計算值與試驗值之間的差值越來越大,但SM模型計算的結果差值變化較小。產生這種差別的原因主要是MRF模型產生的旋轉只是坐標系的旋轉并不是螺旋槳真正的在旋轉,計算的僅是周期性旋轉在某一瞬時的情況,相當于把非定常的問題當作定常問題來計算;而SM模型模擬的是螺旋槳的真正旋轉,是螺旋槳的實際運轉情形。
保持螺旋槳轉速不變,以進速系數(shù)J=0.4時為例,r/R=0.3,0.7,0.9半徑處葉切面的弦向壓力分布情況如圖7所示,對應的壓力云圖如圖8所示。
圖7給出了通過2種方法所得到的壓力分布曲線。通過對2種方法計算結果的對比可以看出,2種方法中葉面處壓力分布一致性高于葉背,隨著弦向坐標值的增大,葉面處壓力分布一致性較好,但是葉背處壓力分布偏差有增大的趨勢。0.7R處2種方法所得壓力分布結果吻合性最好,0.9R次之,在0.3R處偏差最大。
通過圖8可以看到采用2種方法槳葉壓力分布情況。2種方法中,葉面處高壓均處在導邊靠近葉梢位置,葉背處負壓也處在導邊靠近葉梢位置,葉面處導邊附近壓力高于隨邊,葉背處導邊附近壓力低于隨邊。
1)采用結構網(wǎng)格與非結構網(wǎng)格相混合的網(wǎng)格劃分方式相比單一網(wǎng)格劃分方式更加適合螺旋槳流場域,既能保證結果精度又可以減少網(wǎng)格數(shù)量加快計算速度。
2)將通過MRF模型計算的螺旋槳定常水動力性能結果作為初始場,然后采用SM模型計算非定常水動力性能,與定常計算結果相比更加接近試驗值。表明采用SM模型更加符合螺旋槳的實際運行情況。
3)對進速系數(shù)J=0.4時槳葉表面壓力分布情況進行分析,為以后螺旋槳的噪聲、振動研究提供依據(jù)。
參考文獻:
[ 1 ]董世湯, 等. 船舶推進器水動力學[M]. 北京: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2009.
[ 2 ]賴華威, 劉月琴, 吳家鳴. 基于CFD方法的螺旋槳性能計算與分析[J]. 船海工程, 2009(4): 131–135.
[ 3 ]CARLTON J S. Marine propellers and propulsion[J]. Marine Propellers & Propulsion, 2012.
[ 4 ]高富東, 潘存云, 蔡汶珊, 等. 基于CFD的螺旋槳敞水性能數(shù)值分析與驗證[J]. 機械工程學報, 2010, 46(8): 133–139.
[ 5 ]王超, 黃勝, 解學參. 基于CFD方法的螺旋槳水動力性能預報[J]. 海軍工程大學學報, 2008, 20(4): 107–112.
[ 6 ]FUNENO I. Analysis of unsteady viscous flows around a highly skewed propeller[J]. Journal of the Kansai Society of Naval Architects Japan, 2002(237): 39–45.
[ 7 ]WATANADE T, KAWAMURA T, TAKEKOSHI T.Simulation of steady and unsteady cavitation on a marine propeller using a RANS CFD code[C]// Proceedings of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avitation, Osaka, Japan:CAV2003, 2003.
[ 8 ]KIM S E, RHEE S. Toward high-fidelity prediction of tipvortex around lifting surfaces[C]// Proceedings of the 25th Symposium on Naval Hydrodynamics, St. John, Canada, 2004.
[ 9 ]張漫, 黎勝. 基于滑移網(wǎng)格技術計算螺旋槳水動力性能研究[J]. 船海工程, 2013, 42(5): 25–29.
[10]何萬國. 船舶螺旋槳敞水性能仿真計算分析[J]. 船舶工程,2014(s1): 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