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書畫修身,日日維新:群友討論輯帖

2018-05-19 07:00柯小剛
大觀(書畫家)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書寫傳統(tǒng)

柯小剛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傳統(tǒng)與日新

無竟寓:在“傳統(tǒng)”里打轉(zhuǎn)是打轉(zhuǎn),在“當代”打轉(zhuǎn)也是打轉(zhuǎn),這不重要,都是皮相。真正勇敢的藝術(shù)家,真正誠實的讀書人,要有勇氣和智慧穿透所有這些皮相。

我們?nèi)豪锊⒉环Ξ敶囆g(shù)家。實際上,是“傳統(tǒng)文化”還是“當代藝術(shù)”,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無論你做的是“傳統(tǒng)”還是“當代”,你做的是不是“文化”和“藝術(shù)”?浮在表面,劃分傳統(tǒng)和當代,是一種教條的封閉的態(tài)度,既無益于傳統(tǒng),也有害于當代。深入文化,用心藝術(shù),才是既對得起傳統(tǒng),也對得起當代的生活。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本烤故裁词钱敶F(xiàn)在說為時過早,等將來吧。古今中外,有多少代表當時的那個“當代”的東西,被歷史無情的拋棄,并不認為是代表了當時的那個“當代”啊。而在每一個時代,有多少在當時不被認為是代表了當時那個“當代”的那些邊緣的藝術(shù)家,后來卻成為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當代”啊。所以,“當代”是開放的,向未來開放的,而不是當時活著的評論家、權(quán)力機構(gòu)、收藏和展覽機構(gòu)、學術(shù)機構(gòu)、市場機制的開會和買賣決定的。

不要忘記一個基本的日常事實,那就是我們現(xiàn)在活著的每一個人都只能是當代人,別無選擇。從來沒有穿越的故事發(fā)生在現(xiàn)實中。而在這些活著的人當中,究竟誰能“代表”這個當代,現(xiàn)在是不知道的,這個是開放的,只有未來才會慢慢清楚的,而且在更遠的未來還會變化。所以,各種所謂的“當代界”,“當代藝術(shù)界”,“當代哲學界”,都是極有誤導性的知識權(quán)力機制,他們有可能扼殺“當代”的開放性,把很多人都帶到溝里去,將來后悔就遲了。

鹿蕓薇:勇氣和智慧在得一,以一破萬。“一”是一以貫之的一,合二為一的一,煥然一新的一;“萬”是千頭萬緒的萬,千變?nèi)f化的萬,千真萬確的萬……

近僧:國畫自成體系,很完美,我能用他完全體現(xiàn)我想表達的感情、寄托我的性情。我用毛筆,就像我拿著筷子吃飯,自然而舒適。漢語,我想表達什么他的詞匯足夠強大。圍棋亦然。國畫、筷子、漢字、圍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是如此的親切。

無竟寓:傳統(tǒng)讀書人的“游于藝”并非現(xiàn)代藝術(shù)家所污蔑的那樣只是一種自得其樂的“精神鴉片”。另一方面,究竟什么是創(chuàng)新,究竟什么是當代,都沒那么簡單。反者道之動,此事難言。古往今來,有多少創(chuàng)新的東西最后被認為是沒有什么創(chuàng)新啊,而有多少貌似沒有創(chuàng)新的東西,后來人們才發(fā)現(xiàn)那里面原來有好多好多創(chuàng)新啊。思想和藝術(shù)的事業(yè)從來是孤獨寂寞的。凡是熱鬧喧囂的這個界那個界,總歸是小心為上。人生苦短。

鹿蕓薇:新舊標準在人。藝術(shù)之“新”在人之日新。

近僧:沒有新。我不知道佛教的弟子們怎么創(chuàng)新,僧人只有好好學習悟道。最終只是“成”佛,而不是“超”佛。儒家不知道怎么創(chuàng)新,后人要么“六經(jīng)該攝一切”,要么“半部論語治天下”,哪一家不是老老實實遵循“孔孟之道”?哪個說我在孔夫子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新了?道家呢,我理解只是想做個“真人”,移易一字不可,能稍稍領(lǐng)略古人意思,我就興奮不已,如海至深,不知底之所在,豈敢言新?哲思為本,本立而道生,其他不論也罷。

無竟寓:體道悟道就是創(chuàng)新呀,道就是日新的。

鹿蕓薇:我種了一點菜,每天看它,每天看它,不見它長,稍不留神,它就在兩片舊葉子中間又萌生兩片,新的舊的長得形狀相同,但新舊一眼可辨。

無竟寓:無片刻停留,無一片雷同。

近僧:刻刻不住,此之謂也。都新,不必刻意去“創(chuàng)”。菜,每棵都不同,每時都不同,察其理,無有不同?!袄硪环质狻?,只論這千古不易之“理”耳。“入則孝”如何創(chuàng)新?我認為只有好好做,因為這是個“道理?!敝皇巧钛写死?,理透了,方式隨心所欲。

鹿蕓薇:近日看植物生長,種子破土,干上抽枝,莫名感動。

陳漫之:藉以體會天地生生之意,莫如種子。

楊騏文:現(xiàn)代流行觀點認為“傳統(tǒng)元素一定要和當下結(jié)合起來”,這么說好像是有一個現(xiàn)成的傳統(tǒng),一個現(xiàn)成的當下,然后二者組合起來?這就不是新了?!靶隆币欢ㄒ馕吨?,意味著生命的感發(fā)和涌動,意味著生命的打開。這時代也一樣,是一個不斷從源頭出發(fā),打開、涌動的過程。

鹿蕓薇:哪怕是對草木的修剪,我們也是以知道它的生生為前提的,只是按我的想法生之而已。修剪是“生”的方式之一。而“生”是藝術(shù)活的靈,修剪出來的“形”終究是第二位的。修身就是要體貼生意,以身體道。

王瑜:從歷史回歸到當下,從方法回歸到本體,這確實才是新。還當下之物以本來面目,也就是柯老師常說的自然。

楊騏文:所以孔子說“溫故而知新”。

余名湖:所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傳統(tǒng)基礎(chǔ)上求變,應(yīng)該可以包容。

無竟寓:包容當然好,但還不夠好。說“包容”已經(jīng)落下一層了。

文白與通達

無竟寓:真正好的古文,其實應(yīng)該寫得“白”??桃狻肮拧?,刻意“新”,都不好。自然最古,自然最新。

陳漫之:其實,“文”與“白”大概總是相對的吧。但事實上,古文而今白,也許是難免的趨勢。事實核心不在文白與否,乃在其中有無生命體驗??偟脕碚f,文近古,白近俗,然而,切思之士,深情之人,其涵永吐納的當兒,是不可能在乎“文”與“白”的。作詩文,能識得根本,即不佳何害,若不識根本,強以詞藻,雖佳而何益,況實未必佳。

李靖:我覺得,糾結(jié)文白,不如思考體與用的關(guān)系。文以載道,千古而然,此其體也。至于其用,則散之萬物,各隨其性,而賦之也,而淺深也者,亦斟酌乎運用也。

無竟寓:我前面說的“白”特意加上引號,就是恐怕被誤解為“文白”之白。換個字吧,就是通:好的古文,包括白話,一定是要通的。

李靖:“通”字應(yīng)該是千古文章之基本標準,放之四海皆可。

陳漫之:通,也可說是達。達豈難做到?人只本其心志道來即可。達豈易做到,人之心鮮有不蔽,故下筆有隔。世代因革,時俗流變,人心不易,故詩文之事,得有不朽處,當在于此。著眼這詩文后面的人,庶幾不失其根本。達有時常?;虮焕斫鉃椤鞍住保训鞍住?,雖達如淵明,延之只評其“學非稱師,文取指達”??芍馊藢嵅灰椎冒?!

無竟寓:“文白”是次生概念,有時候是有誤導性的,通不通才是根本道理。無論詩、文,還是書、畫,切勿惑于皮相。

杜牧《張好好詩卷》(局部)

涵元精舍:通與不通在已(作者)不在人(讀者)。譬如杜甫、李商隱、吳文英,觀者或以不通,作者為通。真脈流動,潛勁內(nèi)轉(zhuǎn)。我注六經(jīng)是闡釋,六經(jīng)注我是闡發(fā),體用雙用,不可強分。

無竟寓:作文作書,根本在做人,先自求通要緊。通人則自通文,即使在別人看起來,這個文是晦澀的。反過來,人不通,道不通,文章即使寫的淺白,實際還是不通的。故《大學》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王瑜:從文與身的關(guān)系看,修身為本,文為身之思想或?qū)嵉妮d體,是千古不變之理。一旦顛倒二者次序,則為文造情,是為文有余而體物不足。體物則是放下自己想要寫東西的欲望,感受物自身的美好。

陳智威:體物起碼就是,放下所謂“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南方與北方”這類無根據(jù)、無道理也毫無必要的成見罷。

王瑜:古今文白之間的關(guān)系,或可如此理解:為文是因境而發(fā),當自身與物象合一時,發(fā)出的自然而然的語言,就是屬于“這一個”物,而此物既是永恒的,也是獨一的,這樣語言就既是最新的,也是最古的。所以文白古今是次生概念,我們自己強作分別。西方有現(xiàn)象學思潮,作為觀物方式,不知是否與此相近。因群里宿儒眾多,我就不班門弄斧了。

蘇大平:禮失諸朝而求于野,現(xiàn)代流行所謂“文化斷層”之說,未必盡然。吾人應(yīng)以古人為法,而不應(yīng)“想古人亦如是”為法。學問公器,求則得之,無所謂斷續(xù)。雖萬古之學術(shù),今亦可索,雖交睫之見聞,不求亦泯然。

涵元精舍:此論公允。汲古化今,有為者當如是。

陳漫之:太措意于“新”,容易導致很多地方不自然。這問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專門談到過。凡我們?nèi)粘Uf話,務(wù)求其簡潔明了,詩文亦然,有時縱多藻麗鋪排,亦是似有不得不如此者。人非一格,詩文焉得等論,然能識為文賦詩之根本,則庶幾不失于流。同期共進。

黃飛龍:王國維認為少賣關(guān)子,不隔為宜。

陳漫之:文章與生命的關(guān)聯(lián),連“尋找”都不必。只須循著,而非尋著,這活潑潑的內(nèi)心和活生生的生活就好了。

無竟寓:“瞻彼淇奧,菉竹猗猗”。群風日善,群友日進。這樣大家來這個群里就不會浪費時間,互相批評,互相學習,都有收獲。

日常書寫,重復與差異

蘇軾《次辯才韻詩帖》

無竟寓:昨晚在無竟藝塾課上講用筆之“復”和“筆鋒須立得起,無所不周”之理?;貋砗笥址磸妥哪嵺`,寫了兩張字,才覺得有點提高。寫的是我在微信公眾號上發(fā)過的《莊子》課記錄:“魚化為鳥,從大海到天空,從游到游,從開始到開始,從結(jié)果到結(jié)果,中間是陸地上不會游也不會飛的行走的人,勞作的人,充滿愛的幸福和痛苦的人……”還寫了柏拉圖,蘇格拉底,荷馬史詩,埃及神圖特……書法需要重新陌生化和日常化。還有討論經(jīng)學和哲學關(guān)系的內(nèi)容。我一直在想,如何把思想性,一種沉思的品格,乃至思辯的感受性,帶入到書寫的狀態(tài)中去。

做工夫真如逆水行舟,一日不能松懈。我天性是比較放的,所以一直要學習如何收??赡苁樟酥筮€要再放。含蓄而奔放,從容而暢快,什么時候才能達到這種真正的自由之境呢?

丘新巧:寫得好!

無竟寓:我這是在實踐邱振中老師提倡的“日常書寫”嘛。

丘新巧:柯老師,我覺得倒不必要刻意純用草書。可以自由一些,想到用什么書體就用什么書體,拉開彈性和張力。

無竟寓:可不是嘛,我現(xiàn)在就是在背草書英語單詞呀。

林俊臣:樂見柯兄願意把習草由生到熟的過程透過“用”呈現(xiàn)出來,用了才知不足,再學,再用之循環(huán)往復,終有臻於化境的一天,這是當代很珍貴的經(jīng)驗,其表達出面貌的切己性,將比所謂的風格說更為深刻。

無竟寓:確實,我寫的時候一直提醒自己要自然,要從書寫的內(nèi)容和身心狀態(tài)中自然流出,由勢出形,完全沒有想風格的問題。我習的只是漢代,寫著寫著,卻自然寫出了更接近后來晉唐面目的形態(tài)。我也在想,為什么會這樣?可能還是內(nèi)容和身心狀態(tài)的“今”使然吧?關(guān)于古今之間、傳統(tǒng)和當代之間的關(guān)系,孫過庭書譜所說的肯定不只是理論,而是切身經(jīng)驗的總結(jié)。

林俊臣:余心有戚戚焉。

無竟寓:所以,還是前面群里大家討論過的那個問題,刻意的傳統(tǒng)保守主義和刻意的當代先鋒主義,可能都是不自然的,與真實的書寫經(jīng)驗不相干的。還是那個古老的問題:重復與差異。德里達看到,在這個問題上,書寫是關(guān)鍵。

林俊臣:誠如Deleuze所言,所謂之新只在重覆與差異中呈現(xiàn)。

無竟寓:德勒茲那么著迷于巴洛克,可能就是因為那個時期有特別多的重復和褶子吧?其實,翻開一頁一頁歷代法帖,何嘗不是蘊藏著“新”之不竭源泉的“褶子”?“復”和創(chuàng)造性的關(guān)系,在書法中真是對易經(jīng)道理的直接體現(xiàn)。

嵇心:共同的范本,不斷重復但寫出的是自己,因為臨摹是每個人和文本打交道,但打交道的方式并不完全一樣。南希說,裹挾的、交互的、分享的文本,像一切文本,既不屬于任何人而又返回給每個人:它成了書寫的共通體,共通體的書寫。

無竟寓:以前跟夏可君一起做“共通體”活動的時候,我在2005年組織過一次在同濟的全國會講。我當時寫了一篇《文面的似與不似》,解讀歷代文獻中關(guān)于孔子畏于匡阨于陳蔡的多重書寫。重復與差異,古與今,新與舊,文與質(zhì),似與不似,都是其中的問題意識。收在拙著《在茲》中,改天在道里書院公眾號發(fā)出來,請大家批評。今天,微信群公眾號就是我們的書寫共通體。

賀彥萌:書寫與臨摹是與古人法帖的對話。

無竟寓:對的,只有對話才是“重復與差異”的,才是生發(fā)性的。對話既不是教條保守主義的復印,也不是封閉先鋒主義的“創(chuàng)新”。那些或古或今的風格焦慮癥,風格控,距離真實的藝術(shù)經(jīng)驗,真是太遠了。

丁筱:看到張索老師的澎湃訪談,很有啟發(fā)。他說書法研究生要“補鈣”(補傳統(tǒng)文化課)的說法值得大家借鑒。功夫是一輩子做的事。古人30幾歲的字風格大多還不顯呢,黃庭堅米芾早年,都這樣。我們現(xiàn)在都是急于無限制把技術(shù)拔高揠苗助長,實際上好多人對書法的理解、創(chuàng)造力到40歲已經(jīng)減退,為什么?因為二十來歲無論誰都有才華,40歲后面腦子里沒什么真東西那就拿不出來了。而且目下所謂的仿風格學習,花了所有的力氣學的是顯于外的“風格”,風格形成的原因大家不探討,最后不是變成古人的奴隸老師的奴隸,就是瘋魔,沒有其他可能。

陳漫之:看師友們的群中討論,想起陽明先生的一段話,雖就大的方面說,但感覺正可以和師友們討論的相參證,分享過來:

問“志于道”一章。先生曰:“只‘志道’一句,便含下面數(shù)句功夫,自住不得。譬如做此屋,志于道是念念要去擇地鳩材,經(jīng)營成個區(qū)宅;據(jù)德卻是經(jīng)畫已成,有可據(jù)矣;依仁卻是常常住在區(qū)宅內(nèi),更不離去;游藝卻是加些畫采,美此區(qū)宅。藝者,義也,理之所宜者也,如誦詩讀書彈琴習射之類,皆所以調(diào)習此心,使之熟于道也。茍不志道而游藝,卻如無狀小子;不先去置造區(qū)宅,只管要去買畫掛做門面,不知將掛在何處?”

張欣:是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古典的教育是深層的教育?,F(xiàn)代的教育缺乏的正是這樣的東西。

陳漫之:人在三四十歲,若不務(wù)根本,而徒然做那門面美化之事,長此以往,或許將終生難返呀。

張欣:是的,青年時期沒有性情的養(yǎng)成,中老年就很難擺脫渾渾噩噩的態(tài)勢,所以亞里士多德也說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習慣形成性格,性格養(yǎng)成性情,性情決定一個人。

觀瀾:可惜現(xiàn)代社會,人與機器日益混同。

張欣:沒關(guān)系,這才是此群存在的理由?,F(xiàn)代需要古典精神的滋養(yǎng)。這樣才是有源之水,才可能永遠保持生命的鮮活。沒有完美的社會,只有追求完美的人。念茲在茲,不忘初心。

陳漫之:上午看到柯老師與大家談日常書寫,很有收獲。我的日常詩稿和雜感,跨度在七八年間,斗膽發(fā)些來跟師友們交流一下,習氣很多,師友們多批評??!

猜你喜歡
書寫傳統(tǒng)
Unwritten 尚未書寫
飯后“老傳統(tǒng)”該改了
用什么書寫呢?
在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中尋求制衡點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tǒng)
書寫要點(十)
鄭國明 立足傳統(tǒng) 再造傳統(tǒng)
離婚起訴書寫好之后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tǒng)
少年力斗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