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圓圓 方菊
摘 要:語文課堂問答是是通向教學藝術(shù)境界、智慧境界的有效途徑。課堂教學由經(jīng)驗走向科學需要問答智慧與藝術(shù),這也是課堂教學現(xiàn)狀的呼喚。文章從課堂問答存在的現(xiàn)狀、如何讓學生提問、面對不同類型學生如何做出智慧理答,以及智慧理答的養(yǎng)成等方面,對語文課堂問答的智慧與藝術(shù)進行研究。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課堂問答;智慧;藝術(shù)境界;現(xiàn)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07-0075-02
前不久,本文作者上了一節(jié)校內(nèi)公開課。在評課這一環(huán)節(jié),專家和同行們給我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這節(jié)課我提了大大小小八十多個問題,提問之后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最長的有一分鐘而最短的僅有一秒鐘,而且基本上提問的都是好學生。有老師打趣說,你這是一步一步用問題把學生引向你預先設(shè)的圈套啊。課堂問答看似就是一問一答的過程,但是這一問一答的背后蘊含著什么不一樣的理念呢?有效的課堂問答究竟是什么樣的呢?相信很多老師都和我一樣感到困惑。這就像是治病要了解病情一樣,只有做一個全面體檢,才能了解目前課堂問答存在哪些問題,才能采取相應的對策,進而提高課堂問答的智慧和藝術(shù)。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從“教”的課堂轉(zhuǎn)向“學”的課堂,這里的“學”不是指學生,而是指學習。
哈佛大學埃爾莫爾教授把改革比作拉橡皮筋,看著橡皮筋在你的手中不斷變形,但是如果你沒有突破臨界點,一松手,皮筋還是會回到原狀。對于課程改革來說,課堂教學就是臨界點,如果沒有突破這個臨界點,那么前面的一切努力都會付諸東流。課堂問答是貫穿課堂始終的活動,正如布魯納所說,教學就是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說,課堂問答的質(zhì)量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敗。在教學中,教師每天都在提問和理答,然而教學效果如何呢?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課堂問答的修煉是沒有止境的,相信每一位教師都想更好地提問和理答,其中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教會學生提問,因為學生缺少問題意識已經(jīng)制約了思維的發(fā)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們往往喜歡提一些“是什么”或者“對不對”“是不是”這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在記憶水平上的,達不到問答智慧和藝術(shù)的層面,不能引領(lǐng)學生進行深入思考。
前面講了提問的重要性,但現(xiàn)狀是學生不會提問,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出學生思維的惰性。提問就像鍛煉肌肉,越鍛煉越發(fā)達,反之則萎縮。有些學生已經(jīng)形成了思維的惰性,對提問根本不感興趣,教師讓他們提問,他們也只是敷衍。因此,教師要激發(fā)學生提問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正如達克沃斯所言,學生在小學三年級以后因為各種原因,好奇心開始減弱,有一些學生怎么都提不出問題,而有一些學生能提出許多問題。對于提不出問題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幫助,比如調(diào)整所選材料的難度,在閱讀課上讓學生提問,可以從較短的段落入手,還可以讓他們做一些小練習。比如為學生提供疑問詞,讓他們把陳述句改成問句等。有時學生提不出問題,是因為內(nèi)容過于抽象,無法和自己的生活認知相聯(lián)系。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設(shè)身處地地考慮故事主人公可能會遇到的情況,這樣能有助于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對那些特別喜歡提問的學生,教師應予以表揚,同時,還要鼓勵他們幫助不善于提問的學生,把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傳授出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輪流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輪流提問,從而激發(fā)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教師要設(shè)計一些有趣的提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班會課上和學生玩一些提問游戲,并將其穿插進自己的課堂教學。
課堂問答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問答質(zhì)量直接關(guān)系到教學目標的達成。盡管教師每天都在提問和理答,但還是一定希望能更好地進行提問和更好地進行理答。在課堂中,常常有各種類型的學生讓人不知所措,因此,在面對不同類型學生的時候,教師要學會智慧理答。
(1)善講型。一些學生很喜歡講,卻總是講不到點子上,問題就在于思維放得開,收不攏,或者是語言表達能力差。教師理答的關(guān)鍵是:a.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b.嘗試練習精練的表達。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做出示范或請其他學生示范,并持續(xù)關(guān)注學生的后續(xù)表現(xiàn),多提醒和鼓勵他們。
(2)善問型。課堂中有這樣一類學生,他們特別喜歡問為什么,對特別喜歡問為什么的學生,教師應予以鼓勵。學生提出的問題也許和課堂教學有關(guān),也許和課堂教學無關(guān)。如果有關(guān),教師就應給予解答或邀請其他學生一起討論;如果無關(guān),可以放到課后再討論,千萬不要挫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3)膚淺型。有這樣一類學生在課堂上很活躍,只要老師一提問他們就積極舉手,但回答的層次比較膚淺。這類學生最大的問題是沒有進行深入思考,因此,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不斷追問,促使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同時,要給出建議,幫助學生養(yǎng)成深入思考的好習慣。
(4)插話型。還有一類學生,他們往往在別人說話的時候插話。插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打斷同學說話,一種是打斷老師說話。事實上,插話的學生是緊跟教師的思路和引導進行思考,插話是他們思維靈光乍現(xiàn)的表現(xiàn)。教師需要呵護他們善于思考的積極性,但同時也要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比如要告訴他們,耐心聽別人把話講完是一種禮貌。
在課堂教學中,會遇到各種類型的學生,教師一定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智慧理答,保護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好課堂氛圍,提高問答質(zhì)量。
什么是智慧理答?智慧理答就是把學生的思維串在一起。課堂教學很多時候只是一問一答,但教師需要思考的不僅是理答對于作答學生有什么意義,而是對所有學生有什么意義。如何才能做到智慧理答呢?
(1)傾聽。有的教師在課堂上不注重傾聽學生的呼聲和訴求,只是按照自己的預設(shè)和思路進行教學。這里所說的聽,不是指聽這個動作,而是指教師會不會去思考學生的答案,比如哪里對,哪里錯,為什么對,為什么錯。只有教師心里有學生,學生才能真正地聽見,課堂才會呈現(xiàn)靈動的生成狀態(tài)。此外,教師不僅要自己學會聽,還要讓學生學會聽。
(2)串聯(lián)。串聯(lián)主要是把學生的思路連接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表揚某一個學生,從而激發(fā)其他學生的精彩表現(xiàn),這樣就把學生的思維串聯(lián)起來,從而提高課堂問答的效果。
(3)反芻。反芻原意是指牛羊進食時的倒嚼現(xiàn)象,可以引申為反復咀嚼、反復琢磨。在這里是指對思維進行不斷打磨,教師只有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寬更深的方向發(fā)展,才能達到SOLO(分類評價法)的高級水平。所以,教師最好在上課前畫一個思維導圖,把這些問題盡量在垂直思維和水平思維方向想透,這樣到了課堂上才能游刃有余。智慧理答的前提是教師自己要學會思考,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和創(chuàng)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無論是語文、數(shù)學或是任何其他學科的教學,都需要不斷進行反芻。從某種意義來看,反芻就是教師問的“你們還想知道什么呢”,而且只有不斷問,才有學生的不斷思考。其實每一個課堂都有機會發(fā)生精彩的理答,關(guān)鍵是教師要掌握好智慧理答的方法,并積極應用于實踐,探索出適合自己學科和風格的理答方式。教師只有多思考、多實踐、多學習好的經(jīng)驗,并將其內(nèi)化于心,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變得更有趣、更主動、更高效。
課堂問答是一門藝術(shù),紙上談理論只是一個起步,真正的修煉需要到課堂上進行不斷的嘗試和總結(jié),才能一步步提升課堂問答的智慧和藝術(shù)。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廣大語文教師能把前后知識聯(lián)系起來,多思考、多實踐、多學習好的經(jīng)驗,并將其內(nèi)化于心,從而提高課堂問答的質(zhì)量,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1]張芳芳,董新良.小學教師課堂問答行為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2).
[2]曾強.對話教學理念下的課堂問答行為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
[3]王莉芳.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理答行為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4]胡華琴.語文課堂理答的四個策略[J].基礎(chǔ)教育研究,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