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筠
摘要:在現(xiàn)階段的師范高校教育中,專業(yè)的聲樂教育模式過于落后,無法有效保障師范生的學習效率。原有的課程設計與講述模式無法滿足現(xiàn)代化教育要求。因此,在音樂專業(yè)中,作為重要內容的聲樂教育需要不斷對其加強。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一定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而聲樂小組的教育模式在實踐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反響,而在聲樂小組的教學中,“伙伴型學習”是最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聲樂小組教學中的“伙伴型學習”展開研究,找尋最為有效的教學模式,確保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提高。
關鍵詞:師范生;專業(yè)聲樂教育;伙伴式教學
在新課標教育的不斷推廣中,眾多高校開始實行素質教育,在師范學校中對于素質教育的要求更為嚴苛。但在專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中,對于素質教育的實際實施效果并不樂觀。就音樂專業(yè)而言,聲樂學習中的教學成果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無法與現(xiàn)代化教育要求相適應。為有效提高師范生的專業(yè)聲樂教學,應采取有效實踐措施。聲樂小組課的實施是其中教學效果較為明顯的一種模式,能夠確實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
一、聲樂小組教學中“伙伴型學習”教學效果的提高途徑
在聲樂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有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進行針對教學,但由于課堂時長限制,在一節(jié)課中,教師無法對全部學生進行指導,因此,為避免學習效果不理想情況的出現(xiàn),促進師范生聲樂知識的切實提高,在音樂教學中采取“聲樂小組”教學模式得到了有效回饋。
在聲樂小組教學中,“伙伴型學習”是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所謂“伙伴”,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其是指:“共同參加某種組織或某種活動的人?!倍^的“伙伴型學習”,是指在聲樂小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伙伴,學生與學生的關系是伙伴,學生與課堂的關系是伙伴,所有存在的關系都是伙伴。
而所謂的“伙伴探究”,是指在聲樂小組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學生作為教學中心,通過相互之間的聲樂學習與表達,共同進步?;锇樘骄渴降穆晿方虒W策略,能夠有效幫助聲樂學習的師范生準確進行自我定位,在相互合作中感受聲樂的魅力,將聲樂變?yōu)樽陨砑寄埽诓粩鄬W習中提升自身審美力。
(一)改變教學模式,注重學生主體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主體,起引導作用。但在聲樂小組“伙伴型學習”中,師生關系平等,應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xiàn),應采取“以學生為主導、教師從旁引導,伙伴式互學、共同學習共學”的聲樂小組模式。
例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可以預先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為學生提供學習大綱,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主體性。如復習樂譜,應列舉樂譜的知識、理論等內容。在所有小組學生開始訓練之后,教師應不斷深入其中,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內容引導,幫助其學習的順利進行。
(二)多樣化分組模式,建立有效溝通渠道
在聲樂小組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的實際知識掌握度相結合,以學生為教學中心,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在探究、發(fā)現(xiàn)、總結中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但由于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的不同,可以將學生分為異質小組。
例如:將水平不同的學生,理解力,熟練度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學生分為一組,確保每小組內的學生整體水平存在差異,這樣可以確保學生能夠得到一對一的幫助,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學生在不理解的情況下,可以在通過幫助獲取大致了解,避免學生依賴教師情況的出現(xiàn)。在音樂教學中,通過聲樂小組的方式對所有學生進行深入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需要分組內有較為優(yōu)異的學生擔當組長,為其他學生提供幫助,對整個小組的學習程度進行掌控,促進學生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
(三)注重師生關系發(fā)展,促進雙方共同發(fā)展
在現(xiàn)代化教學目標中,對于師生關系的定位是朋友,而不再是上下級式的關系。在伙伴探究式聲樂小組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判斷標準不應只關注局部與外顯效果,應對學生的整體學習進行評價,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況以及整體學習能力與學習感受。在整體的聲樂小組學習中,應認真記錄所有學生的學習過程與表現(xiàn),并將其作為評價標準。
例如: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公開式評價方式,在評價時邀請所有學生進行共同評價,在此過程中,還應聽取學生的意見,對不錯的意見進行采納,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與共同成長。除此之外,學生的自我評價尤為重要,在評價中,需要對學生的自我評價加以重視,確保學生對于自我的正確認知,通過相互評價與自我評價不斷促進對于自我的認知以及相互之間差異的了解,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設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確保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
在教學中,由于學習差異的存在,會對學習實際效果產生影響。教師應正確對待學生之間的差異,允許學生差異性個性發(fā)展。因此,在進行教學考試時,應采用“同質小組”的考核模式。為有效提高考核效率以及考核的便捷,應將同水平、同能力的學生分為一組進行考核。針對每組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適合的考核內容。根據(jù)考試制度進行等級層次劃分,充分調動每個階層學生對聲樂學習的興趣。
二、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校師范生聲樂教育中,采用聲樂小組教學模式所體現(xiàn)出的教學效果是其他教學類型所無法比擬的,不僅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更促進學生綜合聲樂素質的提高以及教師綜合教學水平的強化。在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貫穿其中,確保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宋艷瓊.高校聲樂小組課教學效率的提升途徑探討[J].戲劇之家,2016(22):210.
[2]徐彩云.淺談高校聲樂小組課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大眾文藝,2016(17):236.
[3]何國慶.高師聲樂小組課教學的有效組織策略[J].宜賓學院學報,2011,11(11):95-98.
(作者單位: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