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絹
摘要:教師應了解當今高考的趨勢發(fā)展,掌握高考考察的重點和難點,革新教育理念,采用有效的、科學的、先進的教學模式,將高考考點和日常教學有機地相結合,開展教學活動之中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活動,了解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水平,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行之有效的語文教學措施。
關鍵詞:高中語文;有效性;開展方法;教學活動
一、給予學生正面的信息傳遞
有句話說得好:“恨鐵不成鋼”,尤其是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十幾年學習的最終考驗,教師都希望學生的表現(xiàn)能夠更好一些,在各方面不要出現(xiàn)差錯,將全部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希望學生能考試好的學校。很多高中教師在教學中也就不可避免地有壓力感,會通過一些過激的思想、行為帶給學生,讓學生也會有壓力感,甚至反感,這些是都不利于學生學習的。我們與其不斷批評、強調,懲罰學生,不如換一種溫和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正面看待,愉悅地參與到學習中。在教學中,我時常表達出對學生的信任和鼓勵的情感,以此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一方面讓學生建立學習的信心,遇到困難不氣餒,迎頭而上,保持學習的熱情,一方面又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能夠因為對教師的好感而對學習始終感興趣,積極投入。比如,有個同學在上課時,他的問題回答非常有見地,我對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表現(xiàn)一般的同學,我也充分肯定他的進步,并鼓勵或要求他有更好的表現(xiàn)。對于那些表現(xiàn)得不怎么突出的同學也抓住其一點可取的地方進行鼓勵性評價,排除他們的消極情緒,利用這些不同的評價方式對待學生,使學生全新的認識了自己的能力,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二、開展課外學習活動
課內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課外是學習的延伸,對課內學習的鞏固,學生可以通過課外活動內化課內知識,加以靈活運用。單純的課內學習,把學生禁錮在課堂內,知識是機械的,沒有生命力,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沒有學習的興趣,課內課外緊密配合,才有好的效果。呂叔湘先生曾經(jīng)說過:“少數(shù)語文水平較高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jīng)驗,無不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眴慰繋坠?jié)語文課,幾本語文教材,學生是學不好語文的。李白十年寒窗,博覽群書,若不參加社會活動,不到大自然中游歷,怎能寫出傳頌千古的詩篇?杜甫不與民眾接觸,又怎能了解到人民的痛苦,寫出催人淚下的杰作?語文課外活動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尊重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特殊需要,其課程目標具有開放性。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的自主性的充分發(fā)揮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他們自己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方式及指導教師,自己決定活動結果呈現(xiàn)的形式。
三、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最終的效用是直接相關的。一般來說,人們愿意花在任務上的努力取決于以下兩項的積,第一項是他們對能夠成功完成任務的期望(進而對成功完成任務將帶來的回報的期望),另一項是他們看重這些回報或參與活動的機會的程度,即價值。所以,為了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必須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需要考慮的問題,如在這種條件下需要教學嗎?如果不需要教學,那么應運用什么樣的彌補策略?如果有必要開展教學,那么應該教些什么?誰是教學的預期對象?教學應達成什么目標,即最終應讓學生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行為?還要了解學生的認知風格,是場依賴型還是場獨立型?是聚合思維型還是發(fā)散思維型?是整體型還是序列型?是言語型還是表象型等,教師必須對這些做到心里有數(shù),這才能夠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時有的放矢。
四、拓展語文學科的外延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也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豐富了語文學習的內容。在語文教學中,要突破課堂的局限,增強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中進行語言實踐。有效教學有時需要教師保持“無為而教”的自我克制,不過多地干擾學生的自由學習空間。教師的使命,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課程資源,喚醒和激勵學生親自去接觸、體驗課程資源。
五、進行突出重點的深化訓練
過去,一直強調教師的教?,F(xiàn)在,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更應該注意學生學得如何,要能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提出的問題,不一定是教師想到的,也不一定是教師能夠準確講清楚的,絕不能認為這是做教師的恥辱,而是要認識到這恰好是教學的成果之一。對于學生提出的疑問,不是給現(xiàn)成的答案,而是盡可能引導學生去思考,引導學生進一步去動腦,讓學生講出為什么,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這種習慣是一種個體特質,包括追求真理的熱情、懷疑的科學精神、探究分析的習慣、對未知的好奇、獨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特質,對學生的發(fā)展都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素質教育最高的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
培養(yǎng)這種特質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示范表現(xiàn):(1)通過知識的傳授,學生可以獲得有用的技能。(2)通過知識的傳授,學生將獲得學科性知識體系,并形成具有基本力量的心智能力。(3)通過知識的理解,學生獲得關于世界、社會與人的意義框架。(4)通過知識的運用,學生可獲得某種生活方式的訓練,并據(jù)此而生活?!爸R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美德”,這也是教育應有的實效性。
提高高中語文有效教學,需要教師真正走進新課程,真正的提高高中生語文學習綜合能力,把注重教學過程、學習實踐,為高中生提供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語文,實現(xiàn)有效的的互動,從而達到提高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