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麗
摘要:初中語文的學習中,閱讀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閱讀考察的是學生對文章欣賞的能力和自我理解能力,這是需要平常的訓練和學生的自我文字修養(yǎng),所以閱讀的教學也需要建立好正確的教學體系,以便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面本文將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探索。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閱讀
一、重視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尊重學生的個性,重視感情的熏陶,而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朗讀情感的方式之一。對此,教學時,要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進行朗讀訓練和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情感,樹立閱讀信心。
1.根據(jù)不同的朗讀形式,給與貼切的評價。
有感情的朗讀應該帶有濃厚的個性化色彩,不同學生對文章情感基調的把握的方式也不同。學生在朗讀時,教師根據(jù)不同形式的朗讀給與貼切的評價,并適當啟發(fā),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朗讀的快樂,自然而然的將飽滿的感情釋放并融匯到朗讀之中。朗讀成為學生個人感情的宣泄。
2.注重學困生、留守生朗讀評價。
在生活中,學困生、留守生的內心更需要老師的關愛,更渴求別人對他們學習的認可。針對這樣的學生應常常鼓勵他們:你經過自己的努力能完成這段話或文章,相信你下次會讀得更多、更好。這樣的語言會化解學生在課堂朗讀中的尷尬,并品嘗了成功的喜悅,樹立了閱讀的信心。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動機是愿望改變?yōu)樾袨榈膭恿?。如果一個人只有愿望而無動機,就不可能產生行動,他的愿望是無效的,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因為動機指向目標,它反映的是某種需求;動機指向行動它為獲得需求滿足而產生行動。我國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視這個道理,在《論語》開篇第一句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笨鬃诱J為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達到“樂之”的程度,“樂之”的程度越高,學習動機就越強烈,行動越堅決,維護行動的時間就越長久。所以說激發(fā)學生閱讀語文的動機,是學習語文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愉快的閱讀。
三、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重要作用。
1.品味理解文章,提高閱讀能力。選人課本的文章,許多是膾炙人口的名家名篇,學習時,要對作品熟讀精思,并進行適當賞析和評價,這樣可以啟發(fā)思維,有助于學生形成獨特的見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了解作品的作者及時代背景,有利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學生在閱讀作品時,不僅要了解作者,更要了解作者生活和時代背景。任何作品都是時代的產物,只有把作品放在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中,學生在閱讀時才能準確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
3.比較初稿和定稿,提高學生閱讀、寫作水平。許多文章都是通過作者反復推敲修改后才定稿。閱讀時如能找到初稿,拿出與定稿進行比較,看看哪些地方做了修改,并反復思考作者為什么修改。對其中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討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些問題往往會有人提出新的看法,不僅開闊了眼界,而且從中受到親啟示,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大有益處。
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現(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最直接、最活躍、最現(xiàn)實的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參與活動的動力。同樣,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快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閱讀是一件讓大多數(shù)學生感到頭痛的事。針對這一點,教師應首先從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選擇適合、適量的閱讀教材,所提問題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可利用教材或制作一些課件,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興致勃勃地閱讀。選擇的閱讀材料要保證學生利用現(xiàn)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讀懂作品,只有讀懂作品才有收獲,在收獲中體會成功帶來的快樂。平時要鼓勵學生自由閱讀,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閱讀的空間,內容由學生自由選擇,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體會閱讀的樂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課內外閱讀相結合
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但僅憑幾節(jié)語文課,就想全面提高語文能力,這是很難的,也是不可能的。有人曾說:“語文學習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币虼耍嫣岣哒Z文素養(yǎng),就必須促進課內外的有效銜接,既要帶領學生直接走進生活體驗、感悟、印證,又要教育學生一個大語文的概念,讓學生理解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還要廣泛涉獵、大量閱讀課外書籍。沒有大量的閱讀就不會有閱讀能力提高的可能。魯迅說:“大可看看各樣的書,即使和專業(yè)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對這一點我們有著廣泛的共識。新頒布的課程標準就充分體現(xiàn)這一點,并作了規(guī)定:初中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得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在“名著推薦與閱讀”中列出了多部古今中外名著。
課堂上閱讀課的教學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陣地。當然,教無定法,不同的閱讀材料應采用不同的方法,多方位地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僅僅靠閱讀課的教學那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配合大量的閱讀練習。教師必須從根本上把握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進一步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確保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