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偉蘭
[摘 要]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高年級階段的閱讀教學應當做出一定的改變,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熱情,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以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水平。重點探討如何優(yōu)化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為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做出一份努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10-0082-01
縱觀傳統閱讀教學,教師多采用講授式方法,將閱讀課變成了語句分析課,少了應有的樂趣與活力。為了應對新課標的要求,教師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豐富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讓閱讀教學更有成效。
一、讀前質疑,活躍思維
閱讀應該是一個個性化的行為,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質疑,才能體現學生作為課堂學習主體的地位。
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自主預習的基礎上主動提出問題,將自己不懂的地方用紅色筆圈出來,課堂上舉手請求教師指點迷津。比如,學生在預習《桂花雨》這一課時,很有可能對文章中的第二段質疑:作者為什么先介紹了幾種花的名字,最后才介紹桂花,并且沒有直接點出桂花的優(yōu)點,而是說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花那樣有姿態(tài)。面對學生的質疑,教師可以慢慢引導學生學會新的寫作方法?!白髡呦让枋隽斯鸹涞臉幼颖勘康?,沒有梅花樹那樣有姿態(tài),那么接下來又說了什么?”學生很快可以在原文中找到:“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薄白x到此處,與前文對比,你們是否對桂花的香氣產生了更深刻的印象。如果沒有先貶桂花樹的樣子,而直接夸桂花的香氣迷人,是否欠缺了什么?”學生經過短暫思考,明白先貶后夸會使語句銜接得更加自然,而且對于這種事物的優(yōu)點印象更加深刻,對下文桂花樹香氣的具體描寫會充滿探究欲望。此時,教師再為學生揭示這種寫作方法——先抑后揚。
讓學生質疑,打破了以往教師向學生提問的陳舊教學方式。教師能夠迅速了解學生的關注點和疑惑處,從而對癥指導,逐一突破。讀前質疑既能夠對學生的預習情況起到監(jiān)督作用,又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
二、讀中交流,促進理解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教師要拋棄“一講到底”的閱讀教學方式,轉變?yōu)橐龑W生自主合作探究,共同解決難題,讓他們在讀中交流,才能促進知識的深化理解。
學生初步感知文章內容后,依照本文的教學重點——感受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教師可勾畫出相應句段,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展開交流?!拔夷钪袑W的時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兒去賞桂花?;丶視r,總要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這段話中為什么作者母親要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學生經過交流討論,得出幾種看法。第一種看法是因為母親思鄉(xiāng)深切,所以認為“月是故鄉(xiāng)明,花是故鄉(xiāng)香”。第二種是作者借母親的角度,抒發(fā)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第三種是時過境遷,美好的童年時光逝去就不再回來,所以現在的桂花再香,也沒有兒時記憶里的桂花香甜。
對于學生的看法,教師要保持尊重的態(tài)度。只要學生說得合情合理,就應該給予表揚。不過,如果有學生說“因為這里的桂花的確沒有故鄉(xiāng)的香”等一類的答案,教師要給學生提出一定意見,引導學生從深層次上感知句段,才能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讀后感知,加深印象
當學生在閱讀中有了自己的感悟,這里的“寫”就顯得非常重要。很多教師往往會略過這一點,直接給學生布置作業(yè)。殊不知,時間一長,學生也會自動忽視讀后感悟,這樣會導致閱讀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感悟和體驗不能夠發(fā)揮應有的效果,所以教師應當組織學生進行讀后寫作活動,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應用能力。
《桂花雨》借“桂花”寫思鄉(xiāng)之情,可以說是借物抒情。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回憶有哪些景色或物品會勾起自己的情思,借助它來表達內心深處的情感。除了寫作同一題材的文章外,還可以讓學生寫一寫讀后感。“通過對《桂花雨》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寫作技巧?文章中的哪些語言讓你印象深刻?為什么?可以仿照這句話寫一寫形式相同的句子嗎?”
只要學生有體驗之處,都要積極寫下來。教師需要采取隨機抽查的方式檢驗學生的讀后感想和仿寫作文,遇到精彩的要當眾朗讀,給其他學生做好榜樣模范作用的同時,也給寫作者以自豪感和滿足感。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鼓勵學生課前預習,課上提出質疑,讀中共同交流探討新的想法,讀后寫下感悟心得以增強情感體驗,真正學以致用。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