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王曦
【摘要】語言與文化存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因而語言使用受到文化背景的制約。在學習一門語言時,學習者不能忽視文化習得而單純追求語言技能的提升,否則會造成言語交際上的誤會,最終影響語言學習效果。
【關鍵詞】語言學習 文化 誤會
【中圖分類號】H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018-02
一、故事緣起
一次,一位中國教授與一位西方留學生在交談中提到了“望子成龍”一詞。教授對留學生說:“你父母大老遠把你送到中國學習漢語是‘望子成龍?。 ?話音剛落,不料這位留學生竟瞪大眼睛反問教授:“你說什么?為什么是望子成‘龍而不是望子成‘狗???”(引自人教課標版高中選修課文《入鄉(xiāng)問俗——語言和文化》)
二、故事引發(fā)的思考
那么,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是怎樣的呢?從語言學習與文化習得的關系上來看,語言使用與文化背景因素是否相關呢?語言的學習能夠摒棄文化習得而單純追求語言技能的提升嗎?
三、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是怎樣的
語言與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早在本世紀20年代,美國語言學家薩皮爾在他的《語言論》(Language)(1921)一書中就指出:“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闭Z言學家帕爾默也曾在《現(xiàn)代語言學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Linguistics)一書中提到“語言的歷史和文化的歷史是相輔而行的,他們可以互相協(xié)助和啟發(fā)?!?/p>
語言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文化,揭示該民族文化的內(nèi)容。透過一個民族的語言,人們可以了解到該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思維特點等文化特征。例如:在對父母兩系的兄弟姐妹的稱謂這一語言表現(xiàn)形式上,英語與漢語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英語中僅有uncle和aunt兩個詞,而在漢語中,伯、叔、姑、舅、姨秩序井然,不得混一。漢語中對父母的兄弟姐妹的這一復雜的稱謂體系正反映了中國人的宗族觀念和宗法文化的特點。
語言與文化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它們之間的這種雙向關系可以從語言與思維的關系,語言作為文化的傳播工具這兩個方面來加以認識。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而文化的構(gòu)成又離不開思維(精神文化是思維的直接產(chǎn)物,物質(zhì)文化是思維的間接產(chǎn)物)。作為思維的工具,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思維的方式、范圍和深度。然而,當思維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語言形式不能滿足其需要或阻礙其發(fā)展時,人們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改造思維工具,促使語言發(fā)生變化。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思維又影響和制約著語言。
四、語言使用與文化背景因素是否相關呢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之中,因此,人的一切行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會文化模式的制約,言語交際行為也不例外。格拉斯通(1972)也曾指出過:“語言和文化緊密地交織在一起。語言既是整個文化的產(chǎn)物或結(jié)果,又是形成并溝通文化其他成分的媒介。我們從小學會的語言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交際的體系,更為重要的是,它制約著我們交際的類型和方式。”由此可見,不同的語言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使用上自然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薩丕爾(1985)在《語言論》中提出“語言的詞匯,忠實地反映了它所服務的文化?!敝形鞣綄τ凇褒垺焙汀肮贰蔽幕恼J知是截然不同的。在中國文化中,“龍”是中國人的一種圖騰崇拜,中國人心中的龍常常是神,中國龍與帝王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漢語詞匯中常見“真龍?zhí)熳印?、“龍鳳呈祥”、“龍騰虎躍”、“生龍活虎”、“望子成龍”等詞匯,這里的“龍”是權力、祥瑞的象征,是褒義的;而狗由于其性格中兇狠、喜吠與長期根植于儒家文化推崇的“中庸之道”的漢文化相沖突,因此,在漢語中帶有“狗”字的詞語或諺語大多是貶義的,例如:狗腿子、狗眼看人低、喪家之犬、狗急跳墻等等。相反,在西方,早在4000多年前便出現(xiàn)了被稱為“Dragon”的怪獸,它有毒、會噴火,非常殘暴,經(jīng)常以人或者動物為食。在《圣經(jīng)》中,魔鬼撒旦便化作一條有七個頭的龍,吞食嬰兒。而對于狗,西方人認為狗是忠厚老實的、是人類的朋友,因此在西方語言中,帶有“狗”字的詞大多是褒義的,例如:“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As faithful as a dog,it is dogged that does it.”(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綜上所述,語言使用受到文化背景的制約,由于中西方對于狗和龍的文化認知不同,因此出現(xiàn)了“望子成龍”被說成“望子成狗”的笑話。
五、語言的學習能夠摒棄文化習得而單純追求語言技能的提升嗎
綜上所述,語言和文化有著密切的、不可分割的關系,因此,語言的學習不能摒棄文化習得而單純追求語言技能的提升。正如故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留學生因為沒有對中國的龍文化和狗文化有相關的了解,從而引發(fā)了誤會。
六、結(jié)論
“望子成‘龍”被說成“望子成‘狗”,顯示出留學生因為漢文化認知不夠而導致的語言偏誤,進而顯示了中西方文化思維的不同影響著語言的學習和使用。由此可以看出,語言的使用離不開社會文化背景;語言與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二者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在語言學習中,不能摒棄文化習得,應該將二者有機結(jié)合起來,才能達到更好的語言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E.Sapir.Edward.Language.1921.
[2]Garry.B.Palmer.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Linguistics.1996.
[3]William Ewart Gladstone.Language and Culture.1972.
[4]鄧璐,漢字教學中的文化滲透[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11).
[5]代禮勝,論外語專業(yè)學生多元文化認知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J].外國語文.2009(05).
[6]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7]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8]劉琦紅,趙志敏,劉欣解析文化習得[J].考試周刊.2009(23).
[9]王麗梅,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影響因素[J].中國成人教育.2009(14).
[10]萬志紅.淺談文化習得對外語習得的重要性[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05).
[11]燕立乾,淺談文化習得對二語詞匯習得的影響[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