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第一部分基于英漢語言的差異,第二部分具體分析漢語文本在英譯時要減去的部分,第三部分談到了目前國內(nèi)漢譯英的現(xiàn)狀,并在最后總結(jié)了一下減字策略。
【關鍵詞】語言差異 漢譯英 減字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030-01
引言
近年來,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舉世矚目,中國的發(fā)展逐漸成為世界廣泛關注的焦點,因此大量的漢譯英開始涌現(xiàn),我們在翻譯漢語文本時,一方面要體現(xiàn)較高的忠實度,另一方面由于英漢語言的差異,在深入理解中文原文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減字分析,然后在著手翻譯。
一、基于英漢語言差異的減字分析
英漢語言的差異在翻譯過程中,具體體現(xiàn)在詞法、句法等層面上。下面從意思單位、重疊表達、句法、風格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1.意思單位
中文里絕大多數(shù)的基本意思單位都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如桌子、地球等。在這方面,英文與中文形成鮮對比,英文的基本意思單位都是一個單詞,比如,English,digital。
2.重疊表達
就中文而言,多采用重疊表達的方式來加強語氣或者增添修辭色彩。即采用兩個或者更多的表達法來表達一個表達法就已經(jīng)闡明了的意思。常見的重疊表達有三類:
(1)“前呼后應”
中文的一個詞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表達的是非常相近的意思。這在成語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乘風破浪”,我們一般不建議譯作“sailingwiththewindtocarveopenthecarves”,而直接翻譯成“sailingwiththewind”就可以了。
(2)“加重語氣”。
“重點強調(diào)”因為“強調(diào)的就是重點的”,所以英譯時只要翻譯成“stress”即可,不建議譯作“emphaticallystress”。
(3)形容詞冗余
一個名詞或者概念在上下文中已經(jīng)表達清楚,但是仍然用形容詞再次說明一下。
如“辛亥革命,推翻了統(tǒng)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對中國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但也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zhì)和人民的悲慘命運”這句話里,“悲慘”二字的主要作用是加強語氣。因此,“悲慘”二字可以不用譯出。
二、以《胡錦濤在汶川地震一周年講話》林超論譯本為例的減字分析
林超倫在《胡錦濤在汶川地震一周年講話》中的翻譯風格顯得尤其簡潔流暢。通過比較會發(fā)現(xiàn),國內(nèi)關于漢譯英筆譯方面的論著等,其譯文也許優(yōu)美準確,但篇幅都太過冗長。其翻譯特點譯文簡潔地道,用詞通俗易懂,句式簡短,對于無關緊要的漢語特色詞語都能果斷刪除,既符合譯語習慣,又不丟失源語信息。下面以翻譯中中的句子為例,具體分析政治文本英譯時的減字策略:
減字分析:“莊嚴”用于強調(diào)語氣,減去之后在英文里不會產(chǎn)生集會不莊嚴的誤解?!疤卮蟆笨梢詼p,因為使用了定冠詞就是特指汶川特大地震?!安恍摇庇糜诩訌娬Z氣,罹難總是不幸的,所以可以減?!翱拐稹焙汀熬葹摹弊置嫔峡词莾蓚€方面,但指的是同一件事情,而且使用定冠詞之后就是特指整個事情了,可以減“救災”。同樣,“英勇”和“深切”也可以減。
三、關于漢譯英的體會
1.漢譯英的減字策略
(1)減字對應
所謂減字對應是指中文里的幾種類型的文本,比如商業(yè)信函、正式文件、宣傳資料等都必須要大大減少所需翻譯的漢字才能保證翻譯后的譯文和原文的意思,即風格是對應的。
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中文原文和英語譯文之間的字數(shù)比例大致維持在2:1,也就是說漢譯英時要遵循漢字減半。
(2)減字策略
結(jié)合第一部分的基于英漢語言差異的減字分析,我認為就目前對英語的學習,以及對漢譯英的掌握程度來說,在漢譯英中屬于重復表達、總結(jié)概要、加重語氣的漢語可以減去不翻。
參考文獻:
[1]陳諾.語言差異、功能等值與翻譯策略.西南交通大學.2008.
[2]賈德江.英漢詞語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翻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2).
作者簡介:
劉雅潔,碩士研究生,1988.03.01,英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