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國偉
[摘 要] 科學建構學校課程體系,以小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為根本目標,以“靈溪文化”教育思想背景下小學課程的構建、實施、選材和評價為立足點和基本抓手,探索出一套貼近少年兒童心靈和需求的、有助于他們學業(yè)進步和人格養(yǎng)成的面向未來的課程體系,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多元化的、富有時代感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內容和學習氛圍。
[關鍵詞] 靈溪文化;頂層設計;學校課程
近幾年來,學校以“靈溪文化”理論指導教育教學實踐,立足于學生成長、教師成功、學校發(fā)展,積極構建“靈溪娃在行動”的“臨溪課堂”(做與學的過程),實現(xiàn)“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的價值追求。
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是一定的,學校的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力爭把講和練的時間壓下來,把課堂時間劃分給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在靈溪式學做的過程中,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更多地掌握和運用知識和規(guī)律。
1.改革備課制度
基于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要,整體設計、科學規(guī)劃課程,鼓勵教師設計行之有效的能夠發(fā)展學生個性的開放性教案,進行單元備課,教師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中去。
2.重建課堂教學模式
構建“交換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嘗試將課堂學習提速,用大約三分之一的課堂教學時間進行教師講解,將課堂三分之二的時間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材料的合作學習,課外拓展課內進行。
1.合理使用現(xiàn)有的校本教材
校本課程的建設必須著眼于社區(qū)、學校的現(xiàn)有課程資源,這是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可能性保障,要根據(jù)這些資源并結合學校實際,確定校本課程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的專題。
如我校從學生的需要和學校的實際出發(fā),通過對教師、學生,學校、社區(qū)資源以及家長資源等幾方面入手開展了系列調查活動,并在此基礎上確定了書法、繪畫、排球、航模等校本課程。這幾年的實施研究中,在不斷的調整過程中,形成了良好的課程建設與實施的隊伍,為校本課程進一步的建設奠定了一定的實踐基礎。
2.樹立凡適合兒童的都是教材的思想
積極探索學校文化的建設,構建校本課程建設學習共同體,將校本課程建設,學校特色建設與學校書香校園建設同步推進。
隨著課題研究的推進,課程建設以卓有成效的模式帶動課改的實施,教師們努力開拓各科教學研究的新領域。課題組設計了“課程資源建設情況調查問卷”,旨在掌握學校在課程頂層設計與實施方面的真實情況,并引導學校、教師審視現(xiàn)有條件,開拓思路,移植現(xiàn)有資源、挖掘潛質資源,頂層設計體現(xiàn)學校特色、符合學生實情、教師能夠指導的課程。實際操作中,這份詳盡的問卷不僅實現(xiàn)了“摸情況”的初衷,更是意外地發(fā)揮了“拓思路、開視野”的功效,課程資源建設的思路和框架融入了學校教學工作的思考之中。
1.新農村建設中的社區(qū)教育資源
尋求社會力量支持,完善校外活動基地建設,學校積極爭取相關單位的支持,完善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的建立。加了學生接觸社會、自然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有了課堂上得不到的多種生活體驗。
2.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資源
學校施教區(qū)的社區(qū)有空港一村、空港二村等;還有一類是新農村建設后形成的社區(qū),如溫寺村、溪中村等。新社區(qū)打破了傳統(tǒng)人際關系,以白紙一張建成的社區(qū),人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交往,必然會促成平等、自由、輕松的人際關系,這對中國文化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和開放無疑很有意義。
本課題的研究,是要以小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為根本目標,以“靈溪文化”教育思想背景下小學課程的構建、實施、選材和評價為立足點和基本抓手,從而從根源上探索出一套貼近少年兒童心靈和需求的、有助于他們學業(yè)進步和人格養(yǎng)成的面向未來的課程體系。有助于我們科學建構學校課程體系,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多元化的、富有時代感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內容和學習氛圍,幫助他們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發(fā)展良好的人格意志,使學生們真正成為一條條“靈溪”,享受成功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李臣之.學校課程頂層設計[J].教育科學研究,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