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芳
摘要: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也推動了網絡課程的發(fā)展,微課的應用使高職計算機課程充滿活力。隨著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滲入,教學理念與模式正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筆者從微課的概念與內涵出發(fā),探討微課教學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課;計算機;高職
經過長久以來的實踐與改革,我國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已取得一些成果。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專業(yè)知識與應用能力是大學生需要具備的最基本學習、社會需求。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計算機專業(yè)知識與計算機基本理論及應用能力是計算機基礎教學的主要目標。隨著微博、微信、微講座、微電影等信息傳播方式的逐漸盛行,人類進入了一個多樣化的“微學習”時代。微課,作為一種新的資源建設和學習模式,順應了我國高職教育信息化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產生了巨大的教育教學效應。
一、關于微課
我國微課的最早研究與實踐者胡鐵生老師認為,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精心設計和開發(fā)的一種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微型課程資源。
微課是為學生的個性化自主高效學習而設計制作的一種新微型課程資源,也是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新型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其核心內容是微型教學視頻,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知識點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學生反饋及教師點評等教學支持資源。
微課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1)主題明確,針對性強。微課主要是解決課程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教學目標相對單一,教學內容更加精簡,教學主題更加突出。(2)用時短。微課的視頻時間較短,一般為5~8分鐘,最長不超過10分鐘。(3)易制作。由于微課內容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為微課的創(chuàng)作者。(4)易傳播?!拔⒄n”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可以流暢地在線觀看或者下載,可以滿足學習者隨時、隨地、隨需學習的需求。(5)易擴展。因為微課短小精煉,主題突出,所以,研究內容容易表達、研究成果容易轉化。
二、微課的應用特點
1.微課教學的興趣性。
微課教學可以使計算機教學內容更好地符合學生興趣,微課的創(chuàng)造初期也是以提高課堂活躍程度為主要目標的。微課教學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在確保知識點完整與學習效率的基礎上,可以使教學發(fā)生質變。微課教學充分體現學生學習時的主體地位,從根本上改變“教師講課,學生記筆記”的局面。以往的課堂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其容易產生厭倦情緒,而微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肯定學生在學習時的主體地位。
2.加強計算機教學與常規(guī)課的融合。
我國長期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展開教學活動,微課的應用改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把高職計算機課程和傳統(tǒng)教學課程有機地集合起來,在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好地鍛煉實踐能力和實際操作水平,再反過來促進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對于學生未來工作有重要意義。微課可以更加方便地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考察,并通過多媒體形式強化印象,并進行適當的補充教學。我國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以往教學活動中積累大量經驗,在追求高效率的當今社會,這種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方面遇到瓶頸。在微課教學的背景下,用其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理念與傳統(tǒng)理念相結合,可以更有效地豐富學生的知識量。
3.微課的設計理念。
微課教學是一個從學習者生成到教師建議,再到學習者生成,最終再返回到教師建議的過程。該過程將演示與應用、實驗性的參與、有意義的決策和概念探索結合起來,借助社交網絡、博客、測試等形式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通過游戲、互動仿真、實驗等活動進行課程設計,最終為學生帶來視頻、音頻、在線交流、豐富內容網站等形式的課程。
三、計算機基礎教學微課程模式構建分析
1.課前準備階段。
(1)確定教學目標,準備教學資源。教學目標的確定至關重要,因為所有的教學資源、教學活動都是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的,明確了教學目標,教師才能確定哪些內容學生可以課前自主學習,哪些內容需要課堂上進行探究,避免教學的盲目性。明確了教學目標,就可以著手準備教學資源,這些資源可以是自己制作的,也可以是收集的或重新加工過的視頻,還可以是有助于擴展學生知識的網頁鏈接等等。準備這些教學資源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課前學習并掌握相關知識點。準備好資源后,就可創(chuàng)建與知識點相關的測試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2)制作導學案。為了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有清晰的了解,更有效的進行自主學習,要給學生制定一個任務清單即導學案,告訴學生先學什么,后學什么,什么時候進行測試,什么時候進行答疑和討論。
(3)發(fā)布教學資源。這時就可以把課前制作、收集的教學資源、導學案通過教學平臺的云端提前發(fā)布,學生可以提前進行觀看和學習。
(4)學生課前預習階段。教師在課前對即將開展的學習內容進行提前預習、分析,向學生提供高效學習資料,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差異、知識掌握差異,提供不同層次課程要求與實施目標,以此滿足各個學生個性化學習要求。這個階段,學生學習教學資源,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方式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在答疑活動區(qū)與老師、同學進行討論,進一步掌握知識點;還可以完成相關的測試和練習,找到自己不足之處,鞏固所學知識。
2.課中互動。
(1)課堂答疑。首先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習者出錯率高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暢所欲言,教師進行點評,讓學生修正原有的知識結構,對知識獲得進一步的理解。
(2)合作探究。教師設計相關的實踐項目任務,根據任務需求,讓學生分組完成,組內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學生參與度,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可以在小組旁邊加以引導。
(3)成果展示與評價。每個小組把本小組完成的任務成果在班內進行展示,成果展示不僅可以使學習者獲得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還可以與別的小組的作品進行比較,了解自己作品的優(yōu)點與不足。教師對各小組的成果進行點評,通過小組設計出的作品,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為自己以后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供依據和反饋。微課程教學有利于老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教師針對課堂知識點做好課前教學設計,在課堂中對學生普遍都有的問題進行一一解答,并針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在課堂中根據不同學習需求進行分組學習,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小組內成員相互幫助、成果交流,使學生自我對學習負責。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意識,進一步強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
3.課后鞏固。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理論教學的具體化,包括知識內化與知識傳授。知識內化是指學生通過課后練習與實踐練習獲取的,知識傳授則是教師通過課堂傳授實現的。因此,課后鞏固十分重要,教師需要針對已結束的教學知識進行反思以此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則通過學習知識測評、課后練習以及總結分析來實現知識內化。
4.各階段實施要點和注意事項。
微課程教學中實施要點主要為:(1)教師需要注意學習內容的導讀設計,以圍繞教學目的且能引起學生興趣進行導讀制作。(2)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學習任務布置與問題設計,既要保證大多數學生能夠理解,也要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滿足高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3)根據學生自我評價、個人講述、學習報告、小組互評等綜合表現,并結合學生統(tǒng)一考試中的測試情況,對學生課程學習進行綜合評價。
“微課程”教學屬于新教學方式,對傳統(tǒng)教學進行了補充,提高了學生課堂自主討論能力與探索能力。教師通過制作微課堂,使計算機基礎知識進行整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動力。在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應用“微課”教學模式,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行不斷改進、完善,能產生一種高效率的教學模式。隨著微課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不斷進展,教師更加容易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制作優(yōu)秀的微課逐漸成為提升教學質量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 付琳.微課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年19期.
[2] 李毓梅.淺析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年05期.
[3] 高淑然.微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思路探討[J].科技視界,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