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強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必要性,是發(fā)展學生語言核心素養(yǎng),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育思想,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強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語言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能力;必要性;培養(yǎng)對策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具有基礎性和啟蒙性。在新課程改革、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改變過去單一的知識教育狀態(tài),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同步提升。朗讀作為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是促進學生“聽、說、讀”能力全面提升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立足語文教學,強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素養(yǎng)。本文立足小學語文教學,探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對策。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必要性
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的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具有必要性:
(一)是發(fā)展學生語言核心素養(yǎng)的需要
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培養(yǎng)學生適應于未來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成為教師教育改革的目標。就小學語文的教學而言,何為學生語言學習的“關鍵能力”呢?結合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觀點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語言的建構與運用、語言思維、文化品質等要素,共同構成了學生的語言核心素養(yǎng)。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想積極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核心素養(yǎng),需要從以上幾方面入手,方能實現(xiàn)好的教學效果。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有助于促使學生“聽、說、讀”能力的全面提升,加強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促進學生語言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發(fā)展學生語言核心素養(yǎng)的需要。
(二)是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
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當前,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內容,是教師教學的職責。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9幣依然采取知識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導致學生的能力低下。以小學語文的教學為例,語言的教學,應當以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為主,但是,當前的很多小學生,語言能力低下,普通話水平不佳,甚至一度出現(xiàn)“啞巴語文”的學習現(xiàn)狀。由此可見,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改變過去知識灌輸式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對策
(一)轉變應試化的教育思想,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
俗話說: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的教育理念直接影響其教學的模式、教學內容。因此,要想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轉變教育理念,重視朗讀教學,強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方能實現(xiàn)好的朗讀教學效果。首先,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思想,立足新課程改革三維教育目標、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理念等,積極改變過去應試化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構建現(xiàn)代化的語文教學課堂,為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奠定基礎;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結合語言聽、說、讀、寫能力教育的需要,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素質為目標,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和領悟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促進學生聽、說、讀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強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具有基礎性和啟蒙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應當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首先,立足語文拼音、漢字教學,強化對學生的普通話訓練,提高音準。在朗讀方面,學生的音準格外重要。如果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音準較差,普通話水平不佳,那又如何讀出情感、讀出水平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把握拼音教學、漢字教學等,在此過程中訓練學生的語言發(fā)音,提高學生的音準,如兒化音、邊鼻音、平翹舌音等,讓學生能夠準備發(fā)音,提高普通話水平,為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其次,強化教師的范讀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朗讀方面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教師在訓練學生朗讀能力的過程中,應當強化自身的示范帶頭作用,通過有效的范讀引導,讓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朗讀水平。在范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除了自身的范讀,還可以巧妙地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借助多媒體手段音頻、視頻與一體的方式進行朗讀示范,為全面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奠定基礎。
(三)開展朗讀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朗讀訓練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通過朗讀競賽活動的開展,激發(fā)學生的斗志和朗讀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朗讀訓練中,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在舉辦朗讀競賽活動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朗讀技巧、方法的指導,如朗讀過程中的停頓、節(jié)奏、情感的把握等,都需要教師加以指導,學生方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fā)展的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充分認識到能力培養(yǎng)于現(xiàn)代學生而言的重要性,并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對學生的朗讀能力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發(fā)展學生語言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