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偉,潘周嫻,陳 適,王 青,沈 震,朱惠娟,潘 慧
(1.中國醫(y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yī)學院 臨床醫(yī)學八年制, 北京 100730; 2.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yī)學院 北京協和醫(yī)院 內分泌科 衛(wèi)生部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730; 3.中國醫(y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yī)學院北京協和醫(yī)院 教育處,北京 100730;4.清華大學 信息技術研究院,北京100084;5.中國科學院 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tǒng)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19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大量新興技術被應用于醫(yī)學中,其中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以下簡稱“VR”)備受矚目。作為一門跨學科技術,VR結合了計算機圖形技術、仿真技術、傳感器技術、人機接口技術和顯示技術等多門科學技術,利用特定的硬件設備(建模設備、現實設備和輸入設備等)模擬真實場景,給予用戶身浸潤感,具有與環(huán)境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1]。VR技術在醫(yī)療領域上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醫(yī)學教學,用于理論講解、解剖練習和手術培訓; 二是臨床診療,能夠增強遠程門診、構建病變模型、改善康復效果和實現麻醉;三是醫(yī)學干預,主要用于治療精神疾病。醫(yī)生的成長和治療手段的革新離不開大量的實踐,人體的復雜性也增加了其被替代的困難,VR技術模擬真實場景的能力將有效節(jié)約資源、縮短訓練時間,而模擬的逼真程度也決定著VR技術的未來。
醫(yī)學的學習是基于實踐和經驗的積累,需要可靠的樣本以及真實的場景,耗費大量的金錢與時間。對于醫(yī)學教學而而言,VR技術能夠有效地彌補實驗教學資源的不足、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充實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模擬真實場景避免危險[2]。
傳統(tǒng)的醫(yī)學教學通常采用書面、幻燈片或視頻進行講解,均為二維平面模型、抽象概念,缺乏立體感,學習難度大,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實驗課中,實驗試劑、器材成本都居高不下,學生人數、時間、空間和標本等都嚴重制約了醫(yī)學院校教學任務的實施[3]。VR模型能夠立體地呈現講解的內容,實現可視化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節(jié)約人體標本的使用。2017年,研究者利用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圖像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構建了正常大腦的三維解剖結構,重點表現了腦室和血管系統(tǒng)的結構以創(chuàng)造更好學習條件,受試者帶上頭戴式VR設備便可進行沉浸式的學習。研究結果表明,VR學習帶來的體驗比傳統(tǒng)的解剖圖譜令人更專注、享受、有效,提高了體驗者的學習動力,但也給學習者帶來了頭暈、頭痛或視力模糊等癥狀[4]。
VR模型可以被更好地標記、添加注釋,獲取相應組織器官的性狀結構、名稱等信息變得更加便捷,還能被用于反復練習解剖技巧,從而鞏固所學知識,彌補傳統(tǒng)學習的不足。
為了保證手術過程順利、減少醫(yī)療糾紛,醫(yī)生在獨立操作前需要經歷長時間的觀摩和精細的訓練。VR技術提供了理想的訓練平臺,受訓醫(yī)生在虛擬的環(huán)境中觀察三維人體結構,通過觸覺、壓力反饋裝置使受訓者在操作時能擁有更為真實的體驗。動物模型或尸體雖然更為真實,但是存在解剖結構不同、費用較高、道德等問題,人造模型更適用于手術中部分步驟的訓練,而應用VR技術進行訓練不受時間、地點限制,也不會因意外而給患者造成傷害,可以反復進行練習[2]。此外,還能及時地給予受訓者反饋,有效地觀察、記錄手術步驟,從而用于測試或評估。2017年,一種基于組織保護的VR訓練系統(tǒng)被用于血管介入手術訓練,在控制臺操作的同時能在虛擬環(huán)境中看到導管在血管內的運動,輔以觸覺反饋裝置使訓練更為真實。4名非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在參加了5 d的訓練項目后,操作時對血管的平均損傷程度減少到0.6 mm,且導管與血管的碰撞頻率大大減少[5]。
表1 手術模擬訓練模型Table 1 Surgical simulation training model
此外,利用當前已發(fā)出的VR手術觀摩,能讓觀看者擁有主刀視角,更細致地觀看每一步操作,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條件。2016年國內進行首次VR手術直播,觀看者以選擇戴上VR眼罩或是通過手機APP進行觀看,畫面可在手術室全景和3D腹腔鏡畫面之間進行切換,既能360°觀察手術室的每一個角落,亦可在主刀醫(yī)生的視角觀察腹腔內的情況[6]。
當前已經有部分醫(yī)院開通了的遠程門診服務[7],VR技術可以進一步完善遠程門診:醫(yī)生可以全方位地觀察患者,增加醫(yī)生與患者之間的交互,同時可以將患者各種生理參數呈現在醫(yī)生面前,以便醫(yī)生及時作出診斷,并給出相應的治療措施。醫(yī)生還可以利用VR技術構建患者病變部位的3D模型,在病變周圍全方位地觀察,制定手術方案,患者也能更好地了解手術方案和手術風險,增加醫(yī)患雙方的理解。
VR技術能夠有效轉移體驗者的注意力,從而增強物理治療的效果,甚至是用于麻醉。2016年,基于VR模擬的物理療法治療被用于治療剛經歷前十字韌帶修復的運動員,實驗組中20名受試者被置于虛擬行人交通場景中,結果證明虛擬現實場景有效地改善關節(jié)的生物力學情況[8]。在手術或治療過程中讓患者戴上VR設備進入虛擬世界,轉移其注意力,減輕患者的疼痛。另一項研究招募38名經歷了牙周刮治和根面平整的患者,對比了VR注意力分散療法、視頻注意力分散療法和無注意分散法緩解疼痛的效果,結果顯示接受VR療法的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另外兩者,且在治療過程中患者血壓降低[9]。
這些研究都表明VR技術能夠完美融入診療之中,但仍有幾個迫切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解決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的不適,增加相關人員的培訓。雖然這一方面的應用仍然處在初期階段,但是隨著VR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虛擬+醫(yī)療”比起傳統(tǒng)療法,勢必會更受用戶的青睞。
在醫(yī)學干預方面,VR技術可以用于治療精神疾病,通過反復重現令患者癥狀發(fā)作的場景,并利用心理學的治療手段教導患者做出正確的反應,對患者進行訓練或者是治療大腦情感創(chuàng)傷[10]。2014年,一個名為“藍屋”(blue room)系統(tǒng)被用于治療心理恐懼,9個7~13歲的男孩被置于360°的全息影像世界中,周全播放都是此前對自己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的畫面,心理學家們在“藍屋”內進行陪伴、引導。最終9名孩子中有8個能良好應對恐懼情景,其中4個完全克服了恐懼[11]。2016年,研究者募集了59名社交焦慮障礙患者,隨機分為VR場景暴露組(n=17)、現場暴露組(n=22)和候補組(n=20),VR場景一共有8個,例如在會議室發(fā)言、參加工作面試、拒絕銷售員推銷的產品等,患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經過14周的治療后,3個組的改善率分別為76.5%、68.3%和30%,VR場景暴露法比現場暴露法更為有效、實用,并且VR場景暴露組的治療效果在隨后6個月中依然維持著[12]。相比于傳統(tǒng)療法,VR技術能夠完美再現誘發(fā)癥狀的場景并加以控制,同時受試者事先知道所處的環(huán)境是虛擬的,使得受試者更容易去面對虛擬場景。
VR技術在醫(yī)學干預中的治療方法將會越來越多,效率和成本也會逐步降低,但未來仍需對場景進行完善、優(yōu)化,豐富場景中的內容,增加互動,甚至是結合人工創(chuàng)造虛擬人物,以治療更多的精神疾病。
由于醫(yī)學專業(yè)的特殊性,當前的網絡條件、技術限制、硬件設備價格過高,限制了VR技術在醫(yī)學領域的應用,有專家認為這項科技只是一種輔助方式,其意義在于輔助醫(yī)學教育,縮短人才的培養(yǎng)周期和節(jié)約培養(yǎng)成本。同樣,如何減少使用過程中出現的頭暈頭痛等不適感也影響著大眾對VR技術的認可。但是隨著技術與硬件的不斷發(fā)展完善,VR技術將進一步滲透進人們的生活中,未來,虛擬教學與虛擬醫(yī)療將與傳統(tǒng)的教學、醫(yī)療相結合,充分發(fā)揮VR技術強大的浸潤感和交互性,創(chuàng)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學習、診療條件。
參考文獻:
[1] Gerardi M, Cukor J, Difede J,etal. Virtual reality exposure therapy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other anxiety disorders[J]. Curr Psychiatry Rep, 2010, 12:298- 305.
[2] Sakakushev BE, Marinov BI, Stefanova PP,etal. Striving for better medical education: the simulation approach[J]. Folia Med, 2017, 59:123- 131.
[3] 石新麗, 唐飛羽, 孫夢雯, 等. 虛擬實驗室在醫(yī)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4, 31:114- 116.
[4] Stepan K, Zeiger J, Hanchuk S,etal. 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as a teaching tool for neuroanatomy [J]. Int Forum Allergy Rhinol, 2017, 7: 1006- 1013.
[5] Wang Y, Guo S, Li Y,et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afety operation VR training system for robotic catheter surgery[J]. Med Biol Eng Comput, 2017:1- 11.
[6] 潘??? 瑞金醫(yī)院在國內首次運用VR技術直播3D手術[J]. 康復, 2016:8- 8.
[7] 武瓊, 陳敏. 基于視聯網的遠程門診系統(tǒng)應用探討[J]. 中國醫(yī)院管理, 2015, 35:50- 52.
[8] Gokeler A, Bisschop M, Myer GD,etal. 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improves movement patterns in patients after ACL reconstruction: Implications for enhanced criteria-based return-to-sport rehabilitation[J].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16, 24:2280- 2286.
[9] Furman E, Jasinevicius TR, Bissada NF,etal. Virtual reality distraction for pain control during periodontal scaling and root planing procedures[J]. J Am Dent Assoc, 2009, 140:1508- 1516.
[10] Pitti CT, Peate W, De l FJ,etal. The combined use of virtual reality exposure in the treatment of agoraphobia[J]. Actas Esp Psiquiatr, 2015, 43:133- 141.
[11] Maskey M, Lowry J, Rodgers J,etal. Reducing specific phobia/fear in young people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s) through a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 intervention[J]. PLoS One, 2014, 9:e100374. doi: 10.1371/journal.pone.0100374.
[12] Bouchard S, Dumoulin S, Robillard G,etal. Virtual reality compared withinvivoexpos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 three-arm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Br J Psychiatry, 2017, 210:276- 283.
新聞點擊
為何肥胖青少年不容易瘦下來
據美國WebMD醫(yī)學新聞網(2016- 10- 01)報道,一項刊登在《國際肥胖》的研究指出,兒童的代謝作用在青春期會暫時減緩,這個模式可能有助于解釋目前青少年的肥胖問題。
研究發(fā)現,孩童的靜態(tài)能量消耗通常會在青春期時降低,靜態(tài)能量消耗代表身體在休息時燃燒熱量的數目。
研究人員發(fā)現,平均來說,相較于10歲的孩子,15歲的青少年每天在休息時會少消耗450卡熱量。
專家指出,這個轉變是令人驚訝的,因為身體越大通常會在休息時燃燒越多熱量,以提供生命必需的大腦活動、心血管系統(tǒng)、以及其他身體功能的能量。
為何會有這個模式目前尚不清楚,但英國Exeter大學的Terence Wilkin博士推測,人類身體可能在進化時,于青春期的重要階段會保留熱量,有助于確保充足的生長與發(fā)展。
當食物缺乏時,這個模式非常有利;但如果攝食太充裕的話,青春期燃燒熱量下降可能就會因進食過多而引起體質量增加。
任何新的發(fā)現都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驗證,但如果休息代謝作用在青春期確實降低的話,讓孩子保持活動并保持更健康的飲食就非常重要。
嬰兒吃蛋或花生可減少過敏風險
據美國WebMD醫(yī)學新聞網(2016- 10- 04)報道,一篇新分析發(fā)現,及早讓嬰兒吃蛋或花生,可以幫助降低他們的食物過敏風險。
研究者回顧了146篇有關給予嬰兒某種食物所引發(fā)的過敏反應,以及他們的食物過敏或自體免疫疾病風險的研究。他們發(fā)現,導入食物的時機會影響過敏風險,不過,對于自體免疫疾病沒有類似關聯。
研究者報告指出,相較于年齡較大才給予者,當嬰兒在4~6個月大時給予蛋類食物,蛋過敏風險較低,在4~11個月時給予花生,花生過敏風險也比較低。
這篇文章發(fā)表于2016- 09- 20《美國醫(yī)學雜志》研究指出,及早導入可以減少2.4%蛋過敏和1.8%花生過敏。
及早導入魚類食品的證據就沒有這么強。研究者發(fā)現,在嬰兒6~12個月之前給予魚類食品而降低鼻過敏或花粉癥(過敏性鼻炎)的風險屬于低確定性,他們報告指出,如是在6~9個月齡之前給予時,降低此食物過敏的風險屬于極低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