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祥 黃雅琨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和影響力越來越大,大學生群體網絡道德事件頻發(fā),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加強和改善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已經是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重點方向,如何運用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大學生良好的網絡道德品質,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探析的問題。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道德;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8)04009803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給人類帶來了一個嶄新的空間——網絡空間。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目前,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我國上網人口基數巨大且不斷增長,而其中青年網民占到了1/3以上,這些青年網民中絕大多數為18—24歲的在校大學生。由于網絡空間是虛擬的,網絡給人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使人們的身心得以放松,但是龐大的信息量充斥在網絡空間中,雖然信息需求得到極大滿足,但是虛擬世界中人們往往感覺不到法律和道德的約束而因此降低了道德底線,不知不覺中暴露出人性的弱點。網絡空間的自由給了虛假信息、垃圾信息、情色信息等有害信息可乘之機,也給了一些不法分子有利的環(huán)境。網絡空間也不再是一片凈土,各種問題相繼產生,而青少年是網絡發(fā)展的受益人也是受害人。雖然各國政府不斷制定各種法律來規(guī)范網絡使用,避免不法分子利用網絡進行犯罪活動,但是,由于法規(guī)制定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且互聯網犯罪有一定的隱蔽性,導致許多大學生沉迷于不良信息中無法自拔,進而造成這些青年學生迷失人生方向,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有的學生道德失范,利用網絡發(fā)表不當言論,因此走向犯罪道路。大學是青少年完成自己人生重要選擇的關鍵階段,大學生的網絡道德問題是高校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zhàn),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原有優(yōu)勢,在互聯網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對大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顯得尤為迫切。
一、網絡道德的概述
(一)網絡道德的含義
倫理學認為,道德是用來調節(jié)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不是靠強制力和暴力手段去維護社會秩序的,它依靠的是人們的信念意志以及社會普遍的約定俗成來維護。網絡世界是不同于現實社會的,網絡道德是現代信息化的產物,它是傳統(tǒng)道德衍生而來的,是在網絡虛擬環(huán)境下,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善惡標準,通過人們的一貫信念、傳統(tǒng)和一定的社會輿論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并且用以調劑網絡虛擬時空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網絡道德的發(fā)展是隨著互聯網發(fā)展不斷變化的,其目的是為了正確地處理網絡社會關系,維系有序的網絡社會秩序,不僅注重網絡行為的規(guī)范性,還注重通過網絡道德的建立提升自己的內在精神。
網絡道德其實就是現實社會的道德在網絡空間的具體體現,網絡道德提出的意義在于把現實社會和虛擬空間融合好,調和好個人隱私和社會監(jiān)督、網絡的開放性和安全性等等關系。所以,網絡道德作為現實道德在網絡空間的反映,也具有現實道德的基本特征,但是網絡道德由于其特性更難以掌控就變得更加復雜。
(二)網絡道德的特點
1自主自律
從古至今,現實社會中的道德都是由一定的統(tǒng)治階級、外部力量來制定的,其目的是為了維系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和需要。傳統(tǒng)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約束了人們日常的生活行為,不管人們是否出于自愿,在一定的生活范圍內,大家墨守成規(guī),就是為了在這個生活圈內輕松、自由地生活,避免受到強烈的外界壓力?,F實社會中,人與人的關系多為面對面、直接溝通的關系,或者在一定生活圈內互相熟識,人們是否遵守社會道德往往會考慮到是否有巨大的道德輿論壓力,是否會有他人的監(jiān)督和檢查,而并非一直是出于自愿去遵守社會道德。也就是說,人類在現實社會中的道德表現可以被稱為他律性的道德。而網絡空間中,人與人的接觸是通過數字化的信息實現的,都是虛擬出來的關系,沒有面對面接觸的環(huán)節(jié),大家都是匿名的,所以互相之間無法判斷對方的真實身份。此時,現實社會中的輿論壓力就顯得微不足道,因此,網絡道德需要的是自律精神。人們在網絡社會中的溝通交流并沒有太多的約束,也不因為彼此的差異而妨礙交流,人們本著平等、寬容的精神進行溝通,所以,沒有強制性的道德指引,也就要求人們在網絡空間中有著更高的自律性。
2多元開放
人類社會經歷了閉塞和苦難的過去,由于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已經成為了不斷進步、日益開放的新世界。本尼斯也說,近年來, 變速桿的確已經大大向前推進,“無論如何夸張、擴大, 也無法如實地描述變化的規(guī)模和速度……說實在, 只有夸大其詞倒反近于真實?!盵1]確實,由于網絡時代的迅猛發(fā)展,網絡社會中的信息發(fā)布已經不再是單一、謹慎的,而是無須任何過濾、鋪天蓋地而來的,人類正處于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接觸到的信息五花八門,真假難辨。網絡拓寬了人們交往的范圍,打破了國家、種族、年齡、性別等等的限制,人們在網絡空間里可以隨心所欲地交流和分享信息,不同的道德觀念和文化觀念在這里交融,使網絡道德也具備了開放和多元的屬性。
二、大學生的網絡道德
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群體已經成為了上網用戶的主力軍,大學生群體上網主要是為了娛樂、查找信息和聊天通信等,也就是說,隨著網絡的普及,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對大學生的影響與日俱增。大學生群體年齡普遍在20—27歲之間,正是精力充沛、思想意識活躍的階段,也是其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并且大學生群體有著很強的自主意識,更樂于接受新事物和運用新技術。因此,如何教育大學生在互聯網時代用好網絡,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觀念,自覺避免網絡不良影響的侵蝕已經成為各高等學府中思政教育者需要思考和解決的新問題。
(一)大學生網絡道德現狀分析
大學生群體是網絡使用的主力軍,由于網絡的迅速發(fā)展,通信工具已經逐步被網絡聊天的方式取代。所以,大學生查找資料、聊天和娛樂基本都是通過網絡進行的,甚至一部分的大學生由于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而染上網癮。雖然大學生群體使用網絡頻繁,但是對于網絡安全知識相對匱乏,沒有專業(yè)的互聯網使用常識,不具備自我保護和個人信息安全等手段。大學生沒有知識產權意識,隨意抄襲現象比較嚴重。種種現象都在指向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義務重新塑造大學生文明用網的意識,幫助大學生們重新認識到擁有良好網絡道德的重要性。
(二)大學生網絡道德存在的問題
1網絡誠信缺失
大學生多數利用網絡的虛擬性和隱蔽性進行溝通,在網絡上使用的是虛假的身份信息,而且也無法辨別對方的信息真實性,所以一些缺乏道德約束力的大學生會在網絡上肆意地發(fā)表言論,散布謠言和虛假信息。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剽竊和抄襲比重大。大學生利用互聯網信息多元和共享、可以無限復制的特點,非法對他人的文字和影音作品進行復制和轉載,對于論文的抄襲和剽竊現象尤為突出,多數學生都有過上網抄襲作業(yè)和論文的經歷,而且很多抄襲是被大學生認為理所當然的,并沒有因此而產生愧疚感,以至于現在很多學生沒有網絡就不能完成作業(yè)。這種做法不僅損害了原創(chuàng)作者的合法利益,而且對大學生的道德觀、個人能力素質的提升有著巨大的負面影響。
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泛濫。在校大學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蝕和不法分子的利用,為了賺錢或者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在網絡上肆意發(fā)布虛假信息,并且?guī)椭熘{者散布謠言,并且對于突發(fā)事件評價偏激,甚至是惡意攻擊當事人,不僅損害了當事人的合法利益,也造成網絡信息混雜,占用網絡平臺資源。
2網絡價值觀認知存在偏差
大學生從高中單純以學業(yè)為主的時期跨入大學相對復雜的“小社會”后,正是其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接觸到的任何信息都是影響其行為的重要因素,而正是關鍵時期的大學生群體往往是在網絡平臺最為活躍的群體。他們不僅在這里盡情地抒發(fā)自己的觀點,還不加判斷地吸取他人的價值觀,網絡上的價值觀多種多樣,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多種道德觀點的交匯使大學生產生了道德觀認知的偏差,甚至部分大學生認為網絡是極度自由的空間,沒有必要遵守道德規(guī)范。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在如何分辨各種價值觀、是否應該遵守網絡道德方面存在認識模糊的情況。
3社會責任意識差,人際關系淡漠
網絡社會不同于現實社會,不需要人與人進行互動來維系關系,所以在網絡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逐漸疏遠。大學生群體由于課業(yè)任務相對較輕,并且對于網絡社交工具掌握熟練,他們經常通過微信、微博等方式來傳達信息和交流信息,雖然快捷方便,但是卻感受不到對方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以及情感狀態(tài),甚至陌生人之間也可以暢聊無阻,導致大學生會產生出漠視人際關系、淡化自己的角色情感的現象?;诶娴木W絡人際交往使大學生群體有意識地逃避社會責任,逃避現實社會的人際交往,還會使其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現象分析
1互聯網道德設計方面的缺陷
“網絡文化具有特殊性。網絡交流具有隱蔽性和匿名性?!盵2]所以大學生愿意利用網絡這一特點在網上自由發(fā)表言論,展現自我的另一面,雖然這樣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宣泄自己的煩惱和苦悶,但卻容易導致對他人的冒犯和誹謗等。
網絡監(jiān)管不力。網絡行為復雜多樣,所以到目前為止,并沒有統(tǒng)一有效的網絡監(jiān)管法律,各種針對網絡的規(guī)章制度只是一些缺乏強制力的行政性文件,對于網絡問題沒有事前的預防機制,也缺少事后監(jiān)管的標準制度。
網絡道德缺乏評價機制。網絡交往的主體通常是難以辨識的,所以現實社會中道德輿論壓力、熟人圈子的壓力并不會作用于網絡社會中。網絡道德的評價幾乎取決于人們自己的信念,所以網絡道德沒有實際的約束力,人們往往會在網絡上有道德放縱的傾向。
2網絡道德教育滯后
當前中國大學生群體以80、90后為主,這一群體主要是獨生子女,而父母對子女多是百依百順,特別是經濟方面,傾盡所有,導致當前大學生群體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自我意識,在大學獨立生活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這些大學生在面對這些困難的時候容易產生極端思想,在網絡社會里就會很快找到自以為解脫的方式,導致其沉迷網絡。此外,一些家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其道德品質的發(fā)展,不注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某些大學生在網絡社會中表現出自己不健康人格的主要原因。
大學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的搖籃,在大學生思想意識成熟的時期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是散漫的大學生活、過分注重學科專業(yè)成績等等現象導致學校忽略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高校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并沒有與時俱進對大學生健康上網進行引導,也沒有多樣化的課外活動,導致大學生在課外時間只能寄情于網絡。
3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網絡社會中,人們的行為大多是依靠自覺,但是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受到自身好奇心理和惰性的趨使,并沒有嚴格控制自己在網絡空間的行為舉止,任意地踐踏網絡道德底線。
青春期逆反心理作祟。大學生群體是精力旺盛的年輕群體,處于青春期的他們往往為了彰顯自己的個性,表達自己的與眾不同去嘗試學校和家長明令禁止的事物,更有甚者通過“破壞”來證明自己的價值。“黑客心理就是一種典型的青春期逆反心理?!盵3]
沒有人生目標,生活狀態(tài)散漫。大學生剛進入大學生活,缺乏獨立性,又沒有明確的大學生活目標,缺乏學習動力,也缺乏正常的社交活動,對大學生活不適應等等現象使大學生將自己多余的精力和時間都用在了網絡上。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隨著網絡的發(fā)展和普及,網絡以其高效、便捷等特點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如何正確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用好網絡,發(fā)揮網絡的正面效應、防范網絡的負面影響是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嶄新課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適應當前網絡發(fā)展形勢,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規(guī)范。
(一)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輔導功能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馬列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并且使學生明白什么是社會責任。其次,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避免學生由于現實社會中受到挫折等原因而沉迷于網絡。最后,不僅要進行說服教育,還要豐富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可以釋放心理壓力,增加社交活動,了解真實社會,增強其與人溝通的能力。
(二)改進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來都以說教為主,但是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fā)展,學??梢岳没ヂ摼W的互動性,開設形式豐富的網絡課程。比如建立校園德育網站和班級網頁,不僅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有效傳達給學生,還可以避免學生樂在其中。
(三)建設思想覺悟高、網絡技術高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必須時刻跟進學生的生活和思想,適應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變化情況,既要有過硬的理論武裝頭腦,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還要運用好網絡技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學會網絡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網絡技術,能夠和大學生進行有效溝通。
總之,高校應當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機培養(yǎng)好大學生健康用網的習慣,塑造其良好的網絡道德,凈化校園用網環(huán)境,使大學生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空間時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同時學會自我調節(jié),規(guī)范自己在網絡上的行為。
參考文獻:
[1][美]阿爾文·托夫勒.未來的沖擊[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6.
[2]素玲,張寶華,上官林武.大學生網絡道德調查分析[J].集美大學學報,2003(3):65—69.
[3]吳遠,王玲,陳友慶.網絡道德研究現狀與趨勢[J].河海大學學報,2007(4):69—72.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AO Zixiang1,2, HUANg Yakun1
(1.Institute of Marxism, Shenya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henyang 110136, China;
Liaoni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henyang 110031,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its increasing influence, college students group incidents in network moral occur frequently.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has become a hot issue of the society.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is a key direction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 to better u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shape college students good network moral quality is an issue that requir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twork ethics; college student(責任編輯:陳樹)2018年4月第37卷第4期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Apr.2018Vol.37 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