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蓮
摘 要:探索在傳統(tǒng)教學中引入互聯(lián)網教學新手段形成兩種教學模式相互合作的教學模式,以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效果來分析和總結該模式的不足,并提出一定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互聯(lián)網教學;教學改革
計算機基礎課程在我國各高校中均有開設,是新生接觸計算機的第一門課程,對于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培養(yǎng)計算思維意識有著重要的作用。該課程目前主要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主,即老師在課堂上講授、布置習題課后練習、線下答疑等,雖然也建立了課程網站,但是課程網站的功能主要以資料下載和信息發(fā)布為主,師生互動較弱,無法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與“互聯(lián)網 +教育”的背景有點脫節(jié),因此需要在該課程教學中引入新的方式和手段,采用互聯(lián)網教學相結合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的作用從教學的主導者變成學生學習的輔助者、服務者,教學要從單向灌輸知識向更加注重互動對話的“翻轉課堂”改變。
一、互聯(lián)網教學模式特點
互聯(lián)網教學模式是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模式,這是先進的在線教育理念與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全新在線教育模式。它為授課者提供了一種更為高效便捷的教學方式,為學習者提供了一種更為方便愉快的學習模式。它具有如下典型的特點。
1參與學習者規(guī)模大。由于以互聯(lián)網這一開放的網絡環(huán)境為平臺,降低了傳統(tǒng)學校課程的入學門檻,相比較傳統(tǒng)課程由于教室容量等因素只能支持幾十到幾百參與人數來說,互聯(lián)網教學平臺的學習人數可以說是無限制的。
2在線教學,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利用線上平臺將課程所有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全天 24 小時開放,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參與學習,時間和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
3開放性。課程是基于互聯(lián)網開放的屬性面向所有有需求的學習者,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可以免費學習課程,分享課程的資料,與教師和其他學習者進行討論,分享學習心得。
4課程質量高。在一些知名的互聯(lián)網教學平臺上線的課程大多數都是各個高校省級甚至國家級精品課程,授課團隊也是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高質量的教學過程能夠讓學習者有機會在沒有進入該所大學的情況下也能參與其中,學到精品課程。
二、雙模式方案的設計
雙模式教學中主要引入的是互聯(lián)網教學技術,互聯(lián)網教學是以“在線”為突出點,通過構建在線課程資源來實現線下和線上的互補,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因此首要解決的是搭建在線課程平臺,國內現在已經有諸如“中國大學 MOOC”、“MOOC 中國”等優(yōu)秀的互聯(lián)網教學平臺,但是在上面上線的一般都是各知名高校的省級或國際級精品課程,對于一般學校的課程上線的門檻要求比較高,因此采用自主建設一套課程平臺,在該平臺上可以使用傳統(tǒng)的課程資源建設模式,同時也加入了互聯(lián)網教學功能,滿足不同的需求。
在該平臺上,課程組根據混合教學的需求首先按章節(jié)知識點錄制了教學視頻,按照教學大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互聯(lián)網教學學習計劃,按此循序漸進學習。同時建設了試題庫以及自學習題冊,通過“ 作業(yè) ” 功能布置一定數量的作業(yè)要求學生學完每一章節(jié)后完成,題庫也可以用于課程期末在線考試。傳統(tǒng)的“資料下載”功能可以將課程的各類教學資源提供給學習者下載,“答疑”功能提供給老師在線上與學生交流的手段,這個可以和線下答疑結合起來,同時利用新媒體微信群與學生進行溝通,構建完善的雙向信息交流渠道。“成績分析和教學調查”功能能夠了解到學生學習的情況和對本課程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搭建好的整個課程在線平臺使學生有了一個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
在線資源建設上最重要的是課程視頻制作,互聯(lián)網教學模式下自學的內容具有碎片化的特點,不能以傳統(tǒng)上課時間 45 分鐘來組織內容,否則就會變成傳統(tǒng)課堂內容的重復,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降低。因此視頻內容設計上以知識點為主,而且是重點和難點,配合課堂上那些需要反復講解的內容,這樣可以提高老師“教”的效率。先將需要制作視頻的內容按照講授的邏輯清楚地記錄下來,包括內容講述的條理性和表述方式等,并制作相應的演示文稿,制作視頻采用相應視頻軟件來實現錄制電腦屏幕和講授者講授的過程。另外一個重點就是習題庫的建設,為了能夠方便地實現在線自動測試及判分,其中的習題主要采用選擇題和判斷題的方式,可以作為學生每一知識點以及章節(jié)的測試,題庫的建立需要考慮難易度和區(qū)分度等因素,一個好的題庫應該能夠最大程度測試出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三、雙模式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由于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面向新生的,對于剛走進大學校園的他們來說,對于大學學習的認識仍停留在高中階段那種由老師完全講授的模式中,因此突然讓他們接受以自主學習為主,老師課堂教授為輔的混合教學模式,短時間可能無法適應這種改變,同時使用微信學習群回答學生的問題,線下定期在固定地點安排老師進行答疑。要求學生學習完章節(jié)后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作業(yè),目的是鞏固每章節(jié)所學的內容,作業(yè)很好地覆蓋了每個章節(jié)知識點,學生在獨立完成的基礎上能夠對所學的內容進行很好地復習,對于學生提交的作業(yè)老師分批進行批閱,從中總結出共性的問題可以在課堂上進行統(tǒng)一講解,這樣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會記錄每次作業(yè)的成績,作為平時成績以及期末考試資格獲得的依據,給學生一定的壓力。
雙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老師需要去了解互聯(lián)網教學等新技術,需要掌握專業(yè)軟件的應用,比如音視頻處理、圖像處理、字幕處理等,同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教學資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最重要的是慕課改變的是老師教學的思維模式,從原來的“教”為中心轉變?yōu)椤皩W”為中心,這需要老師花大量的時間去探索其中的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學生對于課外的自學的積極性還不是太高,需要進一步加強督促和監(jiān)督措施。在者就是在線課程平臺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維護,資源的完善和更新都需要一個教學團隊的支撐,對于教學團隊的建設也顯得尤其突出,這些都是進一步改革的出發(fā)點。在老師單向“教”轉為線上學生自主“學”與線下老師“教”相結合的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如何組織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如何監(jiān)管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保障學習效果,這些都是改革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參考文獻
[1]白穎妹.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陜西教育(高教),2018(11):43-44.
[2]劉鋒,郭維威,趙曉敏,李曉艷.基于“互聯(lián)網+”教學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研究[J].黑龍江工業(yè)學院學報(綜合版),2018,18(0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