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霞
【摘要】情感溝通是語文學科的需要和青少年心智發(fā)展以及信息社會交往的需要,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要求語文教師要善于編織故
事、深度理解朗讀、平等尊重小組合作、在“知困”的體驗中說寫等四種情感溝通策略,從而化解語文教學困境。
【關鍵詞】閱讀教學;情感溝通;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改革開放以來,語文教學高耗低效一直被人們詬病,占用語文教學時間最多的課堂閱讀教學效率屢屢被人追問。但仔細審視,并不是所有學段閱讀教學不如意,小學低、中段是相當高的,簡直就是干涸的海綿吸水,“貪得無厭”。等到識字、閱讀積累到一定程度,進入高年段直至初中,才步入緩慢狀態(tài),也就是“費時、低效”出現(xiàn)了。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情況?人們從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多方面尋找原因,取得了一定成效。作為一線教師,筆者以為,從情感溝通行為方面著手,未嘗不是一種路徑。
一、教師講解時要學會講故事
有一則寓言故事,說的是一個村莊的人都熱切地盼望真理,但真理來了,人們卻避而遠之。原來,真理出門的時候忘記穿衣裳,是赤條條來的。后來,在別人的幫助下,借了一件華麗衣服,當真理再次出現(xiàn)時,整個村莊的人們都拜服在真理的腳下。老師的授課不受歡迎,不是知識本身的問題,而是缺乏加工、欠缺包裝,知識原來怎么樣,就原封不動地搬運過去,有的是嚴肅的學術化的,有的是呆板的成人化的,有的是凝練的書面化的,諸如此類,造成了學生與內容的隔膜。比如介紹作者,姓甚名誰,哪年生哪年卒,什么什么家之類,把教材上的搬過去,把教師用書上的搬過去,重復一遍僅僅是浪費了時間。南京大學莫礪鋒教授講課深受學生歡迎,就在于他會講故事。如莫教授介紹蘇軾,截取1079年7月29日那個漆黑的夜晚——作為朝廷羈押的重刑犯,多次想投身太湖,了此一生。這是一個懸念,扣人心弦。然后提出一連串設問,列舉當時44歲的蘇軾死去的損失,一個個假設令人唏噓。身為中學教師,我們沒有莫教授深刻的理解功力,但沒有理由不向他示范的那個方向努力——深度鉆研,華麗包裝。
二、在深度理解的基礎上朗讀
課堂閱讀教學,朗讀一般是少不了的環(huán)節(jié),有教師示范性的朗讀,有學生的展示性朗讀。如何讀好呢?我們以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的《秋天的懷念》為例來說明。竇老師的第一種辦法是“換讀”。先板書“懷念、秋天”,學生讀這兩個詞語,兩個詞語中間加一“的”字,讀出“懷念的秋天”,你的眼前會是怎樣的情景?學生答:懷念秋天里發(fā)生的一件事,一件刻骨銘心的事。老師再提要求:帶著你的想象讀課題,要求讀得陶醉,讀得舒展。最后調換詞語,秋天的懷念,再反復品讀。這有什么變化呢?懷念秋天,學生首先看到的是景,秋天的懷念,突出了人,變換中直指主題。第二種辦法是“送讀”,就是“把你的理解送進去讀”。這當然是展開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悄悄地躲出去……又悄悄地進來”“忍住哭聲”“輕輕一問”等重點句子,都是老師“把你的小心送進去讀”“把你的復雜的忍住送進去讀”“把母親沒有說完的話送進去讀”,等等,教者通過講解、渲染、點撥、引導學生聯(lián)想、想象、思考,直至把最深刻的理解嵌入抽象的文字,從而讀懂人物的內心世界。
三、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合作
語文教學效率不高,還在于課堂教學的“一言堂”在作祟,課改之前是“滿堂灌”,課改之后是“滿堂問”。對于“滿堂灌”,是不分青紅皂白地窮追猛打,而對于“滿堂問”,則是不識真相地叫好。事實上,作為一種“工具”,不可能有放之四海皆好的教學法,也不可能沒有一無是處的教學法,任何一種教學法,都有它的適用對象和適用范圍。撇開這兩種教學法,我們認為小組合作是這兩種教學法的有益補充和緩沖地帶。我們的小組合作不是目前賽課場景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是基于真實場景的真實身份的一種課型。一個小組一般五到六人,組內有詳細的分工,組長、記錄員、發(fā)言人、時間管理者、紀律維持者、組際協(xié)調者等,針對一個或幾個問題,小組內每一個成員充分發(fā)言,充分爭辯,然后小組展示,或者小組之間進行辯論,給大家有一個結論或過程的交代。小組內的角色并非一成不變,而是不斷變化,每一個學生都給小組內展示的機會,班級內展示的機會,讓他們在自我管理、自我表現(xiàn)中獲得體驗,從而促進成長。
四、在“知困”的體驗中說寫
當前課堂設計給予學生說、寫的環(huán)節(jié)太少,學生的壓力不足,學習的動力也不足。我們的做法是,把教師的讀講限制在2/3內,給學生留足1/3以上的時間說寫。例如教《鄧稼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討論鄧稼先的選擇,鄧稼先的貢獻,假如你是鄧稼先的朋友,鄧稼先英年早逝,你怎么寫回憶錄。在此基礎上,要求每一個學生為鄧稼先寫一則“兩彈一星”頒獎辭。這樣做當然費時間,看起來并不一定流暢和嚴謹,但學生要做到這些,光聽聽老師的講解遠遠不夠,得進一步閱讀課文,得進一步鉆研細節(jié),不透過文字表達的思想、感情,一是沒法寫出頒獎辭,二是即使寫出來,也不會深刻?!秾W記》中說“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們的體會是“寫然后知不足”“寫然后知困”,“知不足”“知困”的應對措施就是再次進入課文,反芻閱讀,在深度挖掘的基礎上尋找答案。
綜上所述,情感溝通不是攻克閱讀教學難關的直接措施,但它確實是攻克閱讀教學難關的動力系統(tǒng),只要每個語文教師裝上這樣一個動力裝置,課堂閱讀教學就有了突破的希望。
附 注
本文為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教師學科課堂教學情感溝通行為研究》(GS[2017]GHB022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