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先生結(jié)字黃金律是指導初學者掌握楷書結(jié)構(gòu)的一把金鑰匙,最基本的原則是“左緊右松”“上緊下松”和“內(nèi)緊外松”原則,簡稱“三緊三松”原則,其中前兩項原則已經(jīng)在《間架練習指導-1》一講中介紹,這一講介紹“內(nèi)緊外松”原則。為了幫助大家深刻領(lǐng)會啟功先生結(jié)字黃金律的文化價值、學術(shù)價值和教學價值,首先介紹“內(nèi)緊外松”原則的文化源頭。
啟功先生的“內(nèi)緊外松”原則及其“黃金格”源自古人“八面拱心”的中宮說及其“九宮格”(見圖1a)。相傳九宮格誕生于唐代,宋人用于移摹縮放古帖,它是元代陳繹曾率先提出“九宮八面點畫皆拱中心”,繼后明代李淳,清代包世臣、劉熙載等書法家一直倡導筆畫“四方八面,俱拱中心”中宮說的基石,主要發(fā)展路線圖如下:
元代陳繹曾(1287—1351年)在《翰林要訣》中提出“九宮八面點畫皆拱中心”。
明代李淳(生卒年不詳)在《大字結(jié)構(gòu)八十四法》中提出:“約方圓于規(guī)矩,定平直于準繩,欲使四方八面,俱拱中心,勾撇點畫,皆歸間架,有相迎相送照應之情,無或反或背乖戾之失。雖字形有千百億萬之不同,而結(jié)構(gòu)亦不出乎此法之外也。”
清代包世臣(1775—1855年)在《藝舟雙楫》中說:“凡字無論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結(jié)之處,是為字之中宮。然中宮有在實畫,有在虛白,必審其字之精神所注而安置于格內(nèi)之中宮,然后以其字之頭目手足分布于旁之八宮,則隨其長短虛實而上下左右皆相得矣。”
圖1. 從九宮格參照系升級換代到黃金格參照系
清代劉熙載(1813—1881年)在《藝概·書概》中說:“欲明書勢,須識九宮。九宮尤莫重于中宮。中宮者,字之主筆也。主筆或在字心,亦或在四維四正,書著眼于此,是謂識得活中宮?!?/p>
上述四個文獻的共同特點是借助“九宮格”形象,直觀地描述一個字的筆畫和部件從“八面”向“中宮”匯聚的程度或從“中宮”向“八面”伸展的情況。他們從“八面拱心”出發(fā),將“中宮”分成“實畫”和“虛白”,包括“形”與“勢”,“物質(zhì)”與“精神”兩種形式。又進一步把“中宮”與主筆聯(lián)系起來,認識到了有的主筆在“中宮”,有的主筆不在“中宮”,而在“四維四正”?!鞍嗣婀靶摹钡谋举|(zhì)是尋找九宮格與漢字結(jié)構(gòu)之間的聯(lián)系,探索漢字重心。
至此,我們回顧了啟功結(jié)字黃金律的文化源頭,自從唐、宋、元、明、清以來,歷代書家從不同角度一直倡導的“八面拱心”說的共同特點都是參照“九宮格”而言的,即“九宮格”是“八面拱心”的“參照系”(見圖1)。然而啟功先生發(fā)現(xiàn)的結(jié)字黃金律及其黃金格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有了長足進步,其重大意義在于黃金格不僅包含九宮格的全部功能(定中宮、定中停、定四角等),尤其是能科學、準確地描述了漢字的重心分布規(guī)律,因此完成了從“九宮格參照系”升級換代到“黃金格參照系”歷史性轉(zhuǎn)變,這在中國書法發(fā)展史上無疑具有里程碑意義。啟功先生發(fā)現(xiàn)的結(jié)字黃金律不僅是重大的書法學術(shù)創(chuàng)新,更是在引領(lǐng)中國書法發(fā)展的文化創(chuàng)新,勢必為中國書法五千年燦爛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啟功先生提出的“內(nèi)緊外松”原則,正如他在《楷書概論》中說:“所謂內(nèi)緊外松是指結(jié)字時內(nèi)部的筆畫都安排得比較緊密,而外向的筆畫則令其舒展放縱,讓人看了有輻奏內(nèi)聚之感。”其本質(zhì)是內(nèi)斂外拓,制造動感。如何用來指導書寫,關(guān)鍵是如何在黃金格中體現(xiàn)“內(nèi)緊外松”原則,這自然涉及到如何使用黃金格的問題。這里從黃金格的空間度量方法談起。①
我們看一下古人用九宮格臨摹時是如何做空間度量的,也就會使用黃金格了。古人是用“目測心算”的方法,也就是說書家不用尺子來量,但是要用眼睛“看”,在心中“算”,要有一個大體的安排。在心算的時候,需要“計白當黑”,即把“白”處或“虛”處由“黑”處的筆畫分割或包圍的空間與筆畫所占的空間同等看待。
古代書家結(jié)字時的計量單位和尺度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窠”“?!薄胺帧?,它是標志“占地步”多少的尺度;另一種計量方法是,以一個筆畫的寬窄為計量單位。所謂“窠”,就是一格,是分配給一個字的使用空間和周邊的字間距。所謂“?!薄胺帧保褪菍⑼粔K空間進行等分,其中的一部分就是“一停”或“一分”。例如古代書論中提到的“九宮格”,其實就是將“一窠”在縱向劃分為上中下“三停”, 在橫向劃分為左中右“三停” ,區(qū)分為“中宮”和“八面”,其中一個九宮格有兩個中停:縱向中停和橫向中停(圖4)。按照這種方法劃分出的九宮格,可以通過目測來看一個字的各個部分應該安排在左停還是右停,上?;蛘呦峦?,就像“排兵布陣”“安營扎寨”一樣分配兵力。在這種劃分模式下,就出現(xiàn)了“分疆”“三勻”的說法。所謂“分疆”是指由兩部分組成的字,每個組成部分占整字空間的一半。對于九宮格或黃金格來說,由于它沒有豎直的中軸線和水平的中分線,在“分疆”情況下只能想象出一條分界線了?!叭齽颉笔侵赣扇糠纸M成的字(如左中右、上中下結(jié)構(gòu))每一部分各占三分之一的空間。
第二種計量方法,就是一個筆畫的寬度,例如清人戈守智在《漢溪書法通解》中解釋歐陽詢結(jié)字三十六法中的“補空”法時提到“空一”“豁二”“隔三”的概念,這里的“一”是指一畫的地位,“二”是指二畫的地位,“三”是指三畫的地位。這就是以一個筆畫的地位為計量尺度的方法。如果兩個筆畫之間的空處的地位恰好是留出了一畫的空地,這就是“均”;如果小于一畫的空地,這就是“密”;如果大于一畫的空地,這就是“疏”。那么“豁二”“隔三”就更是“疏”了。之所以采用這樣的標準,是因為“分均點畫”是結(jié)字的一項重要任務,其基本原則是“計白當黑”。
一個字是一個大單位,一“窠”。進一步劃分是“九”,分成“九宮”,有“中宮”“八面”和上中下、左中右“三停”。再進一步劃分,則是“九九八十一”,即九宮格中的每一宮再劃分為一個九宮,這樣就更精細了。如果我們將一個字看作“人”的物象,那么單字的首、尾、左肩、右肩、胸、脊柱、左腳和右腳各自占據(jù)的位置就好確定了。而以“一畫之地步”來計量筆畫的空間位置,則是提供了一種更加精細的尺度。上述兩種方法是中國書法空間計量的傳統(tǒng)法寶,并且黃金格在此基礎(chǔ)上有了創(chuàng)新。
圖2 黃金格參照九宮格定位——中宮、實心
圖3 黃金格參照九宮格定位——中宮或虛心
圖4 黃金格參照九宮格定位——縱向中停
圖5 黃金格參照九宮格定位——四角或四維
要想把字寫得平正,應首先確定“中心”,這個中心可以是筆畫匯聚的地方,稱作“實心”,也可以是沒有筆畫的地方,稱作“虛心”,因為“計白當黑”。例如“米”字,中宮是各筆畫聚集的地方,點畫由中宮向四周放射(見圖2),但是“門”字的中宮恰好是一個空白(見圖3),點畫在八面環(huán)繞,拱衛(wèi)中心。在結(jié)字過程中先瞅準“中宮”,然后圍繞它來布置“八面”(有聚有散、內(nèi)斂外拓)就容易了。中宮是字的重心區(qū),是字的“眼”,是整個字的精神所在,只有中宮收斂,有一種向心力,字才平穩(wěn)堅實,才立得住。如果中宮不聚攏,整個字就散,毫無生氣,更談不上美感了。
一個楷書字要寫得端正,像蓋房子一樣,必須安排好縱向“立柱”(對應人的“脊柱”一定要豎直)和橫向“房梁”(一定要橫向平衡)。在黃金格中,就是將哪些筆畫安排在縱向中停,哪些筆畫安排在橫向中停。在確定縱向中停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字的首尾對正,明確哪些筆畫是“首”,哪些筆畫是“尾”,找好位置,對號入座。比如“家”字的上點與下面豎彎鉤的底端要對正(見圖4)。應該指出,因為書法是一種視覺藝術(shù),這里談到的“豎直”不是簡單的“垂直”,而是符合視覺平衡的“曲中見直”。
古人看字,將每個字看作人形或建筑,因此就出現(xiàn)了左肩、右肩、左腳、右腳,它們就是“四角”,劉熙載將其稱作“四維”,它們圍繞中宮和主體,處于九宮格的左上、右上、左下、右下部位。寫字時瞅準了中宮、中停、首尾的位置,再用目測定位四角的大體位置,一個字的端正就有了基本保障(見圖5)。
處理好主筆與重心區(qū)的關(guān)系涉及對啟功先生“ABCD”四個匯聚點的正確理解。應當指出:四個匯聚點與主筆位置有關(guān)聯(lián),其本質(zhì)是描述重心區(qū)的位置,絕不是說字的主筆一定通過重心區(qū)。實際上主筆對重心影響或作用比較大,但不能由此就認為主筆一定落在重心區(qū)或靠近重心區(qū)的某一頂點。因為一個字重心的形成除了主筆自身的視覺重量之外,還與主筆位置的力矩作用以及其它筆畫的重量和位置有關(guān)。對于“實心”會聚的字,如:米、水、永、求、興、去、女、樂、密、必、衣,主筆會經(jīng)過重心區(qū)(見圖2);對于“虛心”匯聚的字,如門、丁、之、八、行,主筆則不一定經(jīng)過重心區(qū)(見圖3)。不管怎樣一個字總會有筆畫(不一定是主筆)靠近或通過重心區(qū),即使“一”“口”字也是如此(見圖6)。
圖6 黃金格參照九宮格定位——ABCD四個匯聚點
①劉兆彬:《古代楷書結(jié)字思想研究》,載《書法》,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