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萍 文武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四川 成都 610017)
胃腸功能紊亂,即功能性胃腸病或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是排除器質(zhì)性病變的前提下出現(xiàn)的慢性或復發(fā)性胃腸道癥候群。胃腸功能紊亂在臨床上極為常見,普通人群中患病率及就診率分別高達34.6%、62.1%,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已成為熱點公共衛(wèi)生問題[1]。羅馬Ⅲ診斷標準根據(jù)癥狀及部位將成人胃腸功能分為6大類28中疾病,其中以腸易激綜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最為常見[2]。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胃腸功能紊亂的發(fā)生可能與遺傳、環(huán)境、飲食、心理及炎癥等因素有關(guān),病理機制可能涉及腸道菌群失調(diào)、胃腸動力紊亂、腦——腸軸功能紊亂等[3]。谷氨酰胺屬于人體條件必須氨基酸,與腸道免疫功能密切相關(guān),是構(gòu)建腸道黏膜功能不可缺少的部分[4]。雙歧桿菌是人與動物腸道菌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作為益生菌在食品、藥品及飼料中添加,對人體有生物屏障、免疫增強、改善胃腸道功能、抗衰老等作用[5]。雙歧桿菌與谷氨酰胺治療胃腸功能紊亂的臨床觀察方面已有相關(guān)報道,但并未對其機制進行研究。本文通過觀察腸屏障功能與炎癥因子指標,結(jié)合藥理研究結(jié)果對雙歧桿菌與谷氨酰胺治療胃腸功能紊亂機制進行研究,旨在為雙歧桿菌與谷氨酰胺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選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胃腸功能紊亂腹瀉患者100例進行研究。其中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齡25~58歲,平均年齡39.69±7.82歲;腹瀉次數(shù)3~8次·d-1,平均4.13±3.09次·d-1。觀察組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齡28~54歲,平均年齡38.29±8.15歲;腹瀉次數(shù)4~9次·d-1,平均4.69±3.27次·d-1。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腹瀉次數(shù)等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9版《內(nèi)科學》[6]中胃腸功能紊亂腹瀉相關(guān)診斷;②患者意識清晰,可與醫(yī)護人員進行正常交流;③患者已獲知情同意;④糞便致病菌檢查陰性,白細胞在3個/HP以下;⑤無雙歧桿菌及谷氨酰胺禁忌癥。
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異常者;②嚴重心臟病、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患者;③孕婦及哺乳期婦女;④嚴重感染病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各50例。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給予降溫、靜脈補液、糾正電解質(zhì)平衡、補充維生素等治療。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給予雙歧桿菌活菌膠囊(商品名:麗珠腸樂,由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生產(chǎn),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10960040,規(guī)格0.35 g/粒)每次2粒,早晚各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加以復方谷氨酰胺腸溶膠囊(地奧集團成都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51023598)飯前口服,一日3次,一次2-4粒。兩組患者治療周期均為8 w。
1.3.1 療效判定
療效判定標準:在完成整個療程后對療效進行評價,分為痊愈、有效與無效。痊愈:經(jīng)治療后癥狀完全消失,大便形狀、次數(shù)、常規(guī)檢查等均恢復正常;有效:經(jīng)治療后癥狀明顯得到緩解,大便次數(shù)、性狀、常規(guī)檢查較治療前明顯改善;無效:經(jīng)治療癥狀、大便次數(shù)、性狀、常規(guī)檢查未得到緩解甚至加重。
1.3.2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漿二胺氧化酶、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6
在治療前及療程結(jié)束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分別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漿二胺氧化酶、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6指標值。
1.3.3高效液相色譜-示差法測定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
治療前及療程結(jié)束后收集患者尿液,尿液收集方法:患者早晨排空尿液后服用純凈水100 ml,乳果糖10 g及甘露醇5 g,禁水2 h,禁食6 h,收集6 h尿液并計量置-80℃冰箱保存待檢,采用高效液相色譜-示差法測定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
觀察組痊愈35例,有效13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6.9%(48/50),對照組痊愈28例,有效13例,無效9例,有效率為82.0%(41/82)。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5.005,P=0.025)。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漿二胺氧化酶、降鈣素原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均明顯下降(P<0.05),但觀察組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兩組治療后超敏C反應蛋白、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6均明顯下降(P<0.05),但觀察組下降幅度更為明顯(P<0.05),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腸粘膜屏障功能指標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炎癥因子對比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胃腸功能紊亂是一組胃腸綜合征的總稱,大多伴有精神因素背景,主要表現(xiàn)為胃腸運動功能紊亂,在生化指標及病理解剖方面并無實質(zhì)性的改變,不包括因其他疾病而導致的胃腸功能紊亂,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等,其中以腹瀉較為常見,多見于青壯年及術(shù)后患者。此病病程較長,容易持續(xù)及反復發(fā)作,對患者的生活、工作與學習均有較大的影響。
腸道除消化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外,還具有阻止細菌、內(nèi)毒素及其他毒素進入體內(nèi)的屏障作用,胃腸功能紊亂的患者胃腸道功能處于應激狀態(tài),腸道屏障功能被破壞,腸黏膜通透性增加[7]。腸屏障功能在臨床上無法直接測定,臨床上多以二胺氧化酶、降鈣素原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為指標,當腸粘膜屏障功能受損時二胺氧化酶、降鈣素原大量釋放入血,導致其血漿內(nèi)水平升高。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主要是依據(jù)乳果糖和甘露醇不易被腸道吸收,檢測其尿液中含量可用于判斷腸黏膜的通透性,是目前最常用于檢測腸屏障功能的指標,若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升高則提示腸粘膜功能受損。本文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兩組血漿二胺氧化酶、降鈣素原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均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雙歧桿菌為腸道益生菌可通過調(diào)整腸道正常菌群以增強腸道屏障功能已被廣泛認可。谷氨酰胺是一種必須氨基酸,是腸黏膜上皮重要的能量來源,可通過為腸黏膜快速增值細胞提供能量而促進細胞增值,抑制凋亡,同時還可誘導產(chǎn)生谷胱甘肽而提高抗氧化能力,對炎癥因子的釋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高腸道免疫力等多種方式共同作用以提高腸屏障功能。
炎癥在胃腸功能紊亂患者的發(fā)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炎癥因子、神經(jīng)遞質(zhì)、胃腸激素等共同作用下可導致患者胃腸道動力異常,持續(xù)地炎癥反應還可增加內(nèi)臟的敏感性,還可引起部分患者平滑肌起搏細胞Cajal間質(zhì)細胞形態(tài)改變,對于神經(jīng)肽含量及其免疫反應神經(jīng)元的數(shù)量增加等。除腸道炎癥外,腸道菌群失調(diào)也與胃腸功能紊亂的發(fā)生關(guān)系密切,有研究顯示腸道菌群失調(diào)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患者腸道內(nèi)存在低度炎癥而導致患者的內(nèi)臟高敏感性,另外食物敏感也可導致全身黏膜(包括胃腸道黏膜)內(nèi)炎癥細胞浸潤與活化。新近研究發(fā)現(xiàn)牛奶過敏是導致兒童胃腸功能紊亂的一個危險因素。本文結(jié)果顯示兩組治療后超敏C反應蛋白、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6均明顯下降,但觀察組下降幅度更為明顯。超敏C反應蛋白是炎癥標志物的一種,升高后可激活補體系統(tǒng)誘導黏附分子表達。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介素6均屬于促炎因子,可誘發(fā)胃腸功能紊亂患者腸粘膜炎癥反應的發(fā)生。雙歧桿菌對于腸道淋巴組織以增強巨噬細胞活性,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促進而起到抑制炎癥的作用。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8],谷氨酰胺可抑制膿毒癥時腹腔巨噬細胞合成腫瘤壞死因子α與白介素6,提示其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與本文檢測結(jié)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雙歧桿菌與復方谷氨酰胺腸溶膠囊聯(lián)合用藥治療胃腸功能紊亂較單獨使用雙歧桿菌可明顯提高療效,其機制可能與聯(lián)合用藥可提高腸道粘膜屏障功能,降低炎癥反應有關(guān)。本文所選病例較少、指標有限,取得的結(jié)果可能有一定偏差,下步將進行多中心擴大樣本量,增加免疫功能等指標以進一步深入研究。
1 楊鵬, 馮蓓, 陳復, 等. 復方陳香胃片對胃腸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 四川生理科學雜志, 2011, 33(4): 157-159.
2 Drossman DA.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history, pathophysiology, clinical features and rome IV[J]. Gastroenterology, 2016, 150(6): 1262-1279.
3 Camilleri M. Review article: biomarkers and personalised therapy in functional lower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5, 42(7): 818-828.
4 張玉紅, 劉麗娟, 白懷忠. 奧美拉唑結(jié)合楓蓼腸胃康顆粒治療慢性糜爛性胃炎的臨床觀察[J]. 四川生理科學雜志, 2017(3): 121-123.
5 胥振國, 蔡玉華, 劉修樹,等. 雙歧桿菌研究進展及應用前景[J]. 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 2017, 30(2): 215-220.
6 葛均波, 徐永健. 內(nèi)科學. 第8版[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3, 107-109.
7 黃蓉, 歐希龍. 腸道黏膜屏障功能損傷機制及其防治的研究進展[J]. 現(xiàn)代醫(yī)學, 2015, 12(5): 659-662.
8 de Urbina JJO, San-Miguel B, Vidal-Casariego A, et al. Effects of oral glutamine on inflammatory and autophagy responses in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abdominal radiotherapy: a pilot randomized trial[J]. Int J Med Sci, 2017, 14(11): 1065-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