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影
摘 要:按照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語文課程必須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打牢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本文主要介紹了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與特點,其次針對這些特點提出了教師面對新課標下語文教學情況應采取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 語文 教學改革 新課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給學生提供較為寬松的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維優(yōu)勢。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對于增加學生交往、改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品質發(fā)展可起到積極作用。[1]
一、更新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在語文教學中要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對于求知對于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保ㄓ阡粽Z)當然,有了興趣還遠遠不夠,還應該掌握一定的知識,并要樹立堅強的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潛意識。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成功的喜悅,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需要教師全身心地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學活動和完善個性兩方面共同努力,來弘揚和建立充分體現(xiàn)尊重、民主和發(fā)展精神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再僅僅是學習的伙伴,還是主動學習的參與者,更是學習的組織者。[2]
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要開放教學形式,在課堂上為學生構建互動學習的平臺,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有足夠的時間通過讀書實踐活動主動地獲得知識,學生學生之間能夠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新型玻璃》一文時,我先讓學生借助閱讀提示,自己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新型玻璃;其次,組織學生細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互教互學,弄清五種新型玻璃各有那些特點和用途,進一步理解課文;接著,舉辦一次“最新科技產品展銷會”,讓學生自由選擇一種最喜歡的玻璃,為其做個廣告,向大家推銷,以此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課文;然后,學習小組成員演示、交流、交換自己的作品,互相評價。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可以毫無拘束地獨立思考,獨自發(fā)表意見,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發(fā)展個性的機會,使得個體學習與合作學習和諧統(tǒng)一,形成人人積極交往,密切合作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3]
三、借助語言訓練增強學生想象力
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講,更多的是連續(xù)理解一些短語、句子,培養(yǎng)語感。同時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看待語文學習,理解他們的難點與疑點,及時“解惑”,換位思考,多多互動,會更好地處理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如在賞析《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時,講到途中迎面而來的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引導學生對這句話細加咀嚼推敲,“時而……時而……”說明溪流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的寬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緩急不同,作者巧妙地運用“寬、窄;緩、急”兩對反義詞準確地表達溪流的形和聲。由于溪流緩急不一,聽到的流水聲也就各不相同,猶如在“時時變換調子”。這樣的解析,學生就很好想象出了溪流的特點。在教學中還要重視學生對所想象的描述,要求條理清楚、語言生動流暢;如學習《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文時,要求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在頭腦中想象出小錢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終于和捐獻骨髓的臺灣青年相見了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注意了想和說的結合,使學生在深刻感悟之后,抒發(fā)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這既是對文本內容的延伸,又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自我表現(xiàn)的舞臺,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4]
四、要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
在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F(xiàn)行的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課文大多是語言優(yōu)美、意韻豐富、令人回味無窮的好文章,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就可以通過有聲的畫面來再現(xiàn)生動的形象,讓學生獲得深刻的印象,從而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課文中雖然有許多優(yōu)美、生動、形象的句子,如:“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蜂羅列、形態(tài)萬千?!边@些“靜、清、綠、奇、秀、險”的山水特點和優(yōu)美畫面無法單純從文字中獲得親切體會與美感的熏陶,單憑教師著意的渲染贊嘆似乎也頗顯費力與空洞,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如讓他們眼見為實,適時地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錄像片。那清澈碧綠的漓江水,形態(tài)萬千的險峻山峰頓時清晰地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在一片情不自禁的由衷贊嘆中,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爭先恐后地抒發(fā)自己的觀感,對眼前的奇妙景象贊不絕口,為大自然的神奇壯美深深折服。在濃厚學習興趣的促進下,學生們暢所欲言,情緒高漲,滿懷激情朗讀起課文來。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全班學生陶醉在美妙的境界里。課文最后一段所描述的優(yōu)美畫面形象地印進學生的腦海里?!爸坌斜滩ㄉ?,人在畫中游”的意境已無須多言。
結語
總之小學是學生學習生涯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互助合作能力等的形成都會產生重要影響。教師作為教材的具體實施者,需要全面轉換視角,用發(fā)展的眼光正視改革實施過程中已經或即將出現(xiàn)的困難和問題,不斷推進改革、提高素養(yǎng),以新課標理念為教學規(guī)范,以開放課堂為改革方向,思考語文教育的學科特性,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學科基礎,為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發(fā)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魯東莉.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思考[J].中華少年,2015.
[2]農建東.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
[3]喬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轉變分析[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21).
[4]郁曉霞,洪子林.新課改后的中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