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基 姜軍
校本教研是教師為了改進教學,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的實踐性研究活動。筆者在下基層調研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校有效開展“教”與“研”相結合的活動,遇到了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實地調查與分析,發(fā)現(xiàn)制約體育校本教研有效開展的因素最主要的是來自學校、教研組、體育教師自身3個方面。
一、學校方面
現(xiàn)狀分析:有些學校對體育校本教研的整體規(guī)劃、對教研組教研活動的檢查管理等流于形式,從而導致體育教師習慣了應付領導檢查式的教研活動,如此反復,形成惡性循環(huán),極大地阻礙了體育校本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
策略1:體育校本教研制度化。校本教研工作的開展應進行制度化管理,而且要將制度落到實處,使得體育教研活動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學校要抓好教研骨干教師隊伍建設,重視教育科研工作干勁十足、研究熱情高漲的教師,由他們影響和帶動其他教師參與。學??蛇x派骨干隊伍的教師外出考察、參觀、培訓學習,通過學習交流逐步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另外,體育校本教研必需保證時間和經費上的投入,學校在教育經費開支預算中應設立校本教研專項經費,提供教研工作必需的基本物質保障。
策略2:體育校本教研常態(tài)化。引導教師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形成研教并進的校本教研方式,逐步形成專業(yè)引領、同伴互助、自我提升的體育校本教研模式。
二、教研組方面
現(xiàn)狀分析:為了應付學校檢查,有些教師在集體教研活動后,在網絡上抄寫有關材料;體育教研組執(zhí)行學校的體育校本教研計劃效果低,教研的整體氛圍不夠濃厚。
策略1:注重活動的實效性。學校選拔教研組長時應選拔業(yè)務能力強和教研能力強的教師擔任,并對教研組長進行年度考評,能者上,弱者下。這樣,不僅能激發(fā)教研組長的工作熱情,也能讓體育組長真正起到示范引領輻射作用,從而提高教研活動的效果。在教研過程中,組長要考慮到組內教師的個體差異,要針對教師的個體差異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另外,每次教研組活動要制訂詳細的教研方案,包括活動主題、活動方式、時間、地點、組員分工、活動簡訊及教研反思等,使教研活動規(guī)范、有效、有序地開展。
策略2:注重活動的多樣性。教研活動除了常態(tài)課教研、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培訓、聽課評課磨課議課、示范課、集體備課等以外,還要進行“同課異構”、體育教育教學案例撰寫、體育學術論文寫作、課題研究、體育微課制作、翻轉課堂、微格教學、區(qū)域聯(lián)動教研、體育教學現(xiàn)場觀摩展示會、外出考察學習等。通過多種多樣的體育校本教研活動,提高組內教師參與教研的興趣,不斷提升每一名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和教研能力。
三、體育教師自身方面
現(xiàn)狀分析:部分體育教師的自我主動學習能力差,積極探索新知的興趣不高;個別教師想做研究,卻不知道如何做研究,教育科學研究知識匱乏,研究起來力不從心,使校本教研淺嘗輒止。
策略1:帶動是激發(fā)研究的催化劑。在教研活動中,先請校本教研經驗豐富的教師談自己進行研究的心得,帶動不愿開展教研的教師參與到其中,更重要的是所有參研教師必須勇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敢于表達自己的問題,提出問題與大家一起研討對策。
策略2:課堂是研究的主陣地。教師開展校本教研的最終目的是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的過程就是“研”的過程,“研”的過程是為了更好地“教”。在開展校本教研課題研究時,建議教師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fā)做小課題研究,逐漸使教師對教育科研產生興趣,幫助教師形成校本研究的技能。
策略3:網研是研究的助推劑。通過《中國學校體育》雜志《草根爭鳴》話題研討、微信群、qq群、個人博客等形式,為一線體育教師提供與專家、教研員和優(yōu)秀教師零距離“接觸”的平臺,網絡教研讓參與研討的教師通過相互學習,提升得更快,較大地提升了教師的教研水平。
——李德基(吉林省延邊州教育學院體育教研室,133000);姜軍(遼寧省營口市鲅魚圈區(qū)實驗中學,115007)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