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媛
初中歷史教學中適時引入歷史故事,可以給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認知,也能夠有效調(diào)動課堂教學氣氛。教師在歷史故事介入時機把握上要有調(diào)查研究,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歷史故事的助學作用。
一、課堂導入時介入,激發(fā)學習熱情
課堂教學開始階段,學生學習關注力還不是很集中,教師利用故事進行導入,自然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歷史故事資源極為豐富,教師要展開深入細致的篩選工作,針對教學實際需要講述歷史故事。如果有需要,還要對故事內(nèi)容進行整合,避免出現(xiàn)喧賓奪主的情況。教師需要對講述方式進行設計,以提升故事的導學作用。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收復新疆》課堂導入階段,教師給學生講述了一個歷史故事:清朝名將左宗棠對圍棋有研究,而且棋藝高超。有一次他微服出巡,看到一個老人擺下棋陣,而且還立下招牌“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感覺這位老人太張狂,就去挑戰(zhàn),結果老人節(jié)節(jié)敗退,左宗棠就讓人把那塊招牌給拆了。當他收復新疆回來后,看到老人又將招牌豎了起來,就更不服氣,結果三盤皆輸。老人說:上一次,我就看出您是左公,而且要出征,所以讓你贏。如今您凱旋歸來,我就不客氣了。左宗棠才知道自己魯莽,心服口服。故事講完后,學生意猶未盡,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正式學習。
教師為學生講述左宗棠的趣聞小故事,成功激活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因為故事帶有傳奇色彩,其激發(fā)效果非常突出。在課堂導入階段引入小故事,迅速將學生學習關注力聚集起來,也為課堂教學順利展開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二、重點突破時介入,強化學習啟迪
歷史課堂教學進入重點、難點突破環(huán)節(jié)時,學生學習思維很容易陷入困頓狀態(tài),教師適時利用歷史故事打破僵局,可以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思維啟迪。歷史故事具有情節(jié)性,教師對故事進行優(yōu)化處理時,需要展開學情調(diào)查,這樣才能提升故事運用效果。
學習《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時,這個章節(jié)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認識《辛丑條約》對中華民族的危害,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師給學生講述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抗擊八國聯(lián)軍的故事:清朝末年,因無法忍受清王朝的腐敗統(tǒng)治,董福祥組織隊伍反清。后來,他追隨左宗棠,參與了收復新疆的戰(zhàn)役。八國聯(lián)軍進入北京后,董福祥率領隊伍抗擊外寇。他殺死當時的日本外交官和德國公使,組織隊伍圍攻外國使館。董福祥抗擊八國聯(lián)軍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敵人的氣焰,但寡不敵眾,最終失敗了。從董福祥身上,我們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學生聽完故事,對學習內(nèi)容有了更多思考。
教師在重點、難點突破時講述英雄故事,給學生帶來了精神鼓勵。歷史故事資源非常豐富,教師要進行必要的篩選。只有適合的故事,在適合的時間節(jié)點上引入歷史課堂,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效果。
三、課堂小結時介入,引導學習思考
課堂小結時,教學接近尾聲了,教師此時引入歷史故事,可以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總結,也可以給學生深入研討思考創(chuàng)造機會。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學習還需要繼續(xù),教師利用故事進行針對性引導,勢必能夠拓寬歷史課堂教學域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歷史故事具有時代性,通過故事學生對不熟悉的歷史背景有了相關認知。
《洋務運動》學習結束時,為讓學生對洋務運動有更多認知,教師給學生講述了一個小故事:清朝末年,英國背著清政府,在中國的土地上修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清政府分三次交出白銀28.5萬兩,贖回這條鐵路,并予以拆除。清政府為什么要這么干呢?這是因為,清政府內(nèi)有官員認為這鐵路破壞了“風水”,所以拒絕修建鐵路。后來,洋務派官員建成第一條中國人主持修建的唐胥鐵路,又因“煙傷禾稼”,一度只能用騾馬牽引。從這個故事中不難看出,清政府之所以腐朽,是因為其落后的思想導致的。
教師為學生展示這個小故事,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清政府腐敗的根源所在。學生對清政府有了更為立體的認知。一個小故事,未必要有豐富曲折的情節(jié),卻能夠給學生帶來豐富思考,這樣的故事設計就是成功的。
教師利用歷史故事展開教學引導,勢必能夠成功激活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在篩選故事介入時機時,教師要對課堂教學有調(diào)查。課堂教學之初,學生學習思維還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此時引入故事,可以起到聚攏學生學習關注力的作用;重點難點突破時,學生學習很容易出現(xiàn)困頓,教師引入故事能夠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啟迪和提示;課堂結束時,為讓學生有深度思考,教師利用故事進行深入引導,能夠延伸課堂學習。
作者單位咸陽市秦都區(qū)天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