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傳偉
(江蘇省宜興中學 214200)
滑塊斜面模型是高中物理中最常見的模型,外形雖然簡單,但變化多端,據(jù)統(tǒng)計該模型在2012年到2017年六年的高考中每年都會出現(xiàn),是近幾年高考命題的熱點.這種模型因經(jīng)典而存在,因創(chuàng)新而精彩.下面以該模型為載體,進行一系列的演變和創(chuàng)新幫助大家掌握靜力學和動力學的有關知識以及整體法、隔離法等方法的選擇和運用.
例1(2013年廣東卷)如圖1所示,物體P靜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的上表面水平,現(xiàn)把物體Q輕輕地疊放在P上,則().
A.P向下滑動
B.P靜止不動
C.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
D.P與斜面間的靜摩擦力增大
解析設物體P的質量為M,斜面的傾角為θ,P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且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物體P能靜止在斜面上的條件為:
Mgsinθ≤fm=uMgcosθ
即u≥tanθ
由此可知,物體P能靜止在斜面上的條件取決于μ和θ的關系,與物體本身的質量無關.把物體Q輕輕地疊放在P上,相當于物體P自身質量的增加,則物體P仍能保持靜止.
由平衡條件知,P所受的合外力為零,保持不變,與斜面間的靜摩擦力增大.
故正確選項為BD.
小結本題考查了研究對象的選取、整體法與隔離法的選擇、物體的平衡條件、力的合成與分解等知識點,在討論P的狀態(tài)是可以采用等效的思想.
討論1若物塊P能沿固定斜面勻速下滑,現(xiàn)把物體Q輕輕地疊放在P上,如圖2所示,討論物塊P、Q的運動狀態(tài)和P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和P與Q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
解析1物塊P能沿固定斜面勻速下滑,由平衡條件得:
u1=tanθ
把物體Q輕輕地疊放在P上,由等效思想,相當于P自身質量的增加,故物塊P、Q仍然能言斜面勻速下滑.P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u1=tanθ≠0,P與Q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可能為0,也可能不為0.
討論2若物塊P能沿固定斜面勻速下滑,現(xiàn)施加一豎直向下的力F作用在P的上表面,如圖 3所示,討論P的運動情況.
解析2施加一豎直向下的力F相當于物塊自身質量的增加,所以P仍然沿斜面勻速下滑.同理如果物塊P能在斜面上靜止,現(xiàn)施加一豎直向下的力F作用,無論力F增大到多大,物塊也不會下滑.
討論3若物塊P能沿固定斜面加速下滑,現(xiàn)施加一豎直向下的力F作用在P的上表面,如圖3所示,討論P的運動情況.
解析3設斜面的傾角為θ,為施加力F時加速下滑的加速度為a,則
a=gsinθ-ugcosθ
施加一豎直向下的力F后,下滑的加速度為a′,則
故此時P將以更大的加速度加速下滑.
例2(2016年海南卷),如圖4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斜面體,兩長方體物塊P和Q疊放在斜面上,整個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若將P和Q、P與斜面體、斜面體與桌面之間
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別用f1、f2
和f3表示,則().
A.f1=0 ,f2≠0,f3≠0
B.f1≠0 ,f2=0,f3=0
C.f1≠0 ,f2≠0,f3=0
D.f1≠0 ,f2≠0,f3≠0
解析首先整體相對桌面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由受力分析知f3=0,再將P和Q看成一個整體,有相對斜面向下運動的趨勢,即f2≠0,最后取Q為研究對象,Q有相對P向下運動的趨勢,即f1≠0.
故選項C正確.
小結整體法和隔離法是力學中重要的方法,要熟練掌握,對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不涉及內(nèi)力時優(yōu)先選擇整體法.
討論4若P與斜面體、P和Q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分別為μ1和μ2,討論μ1和μ2的大小關系.
解析4設斜面體傾角為θ,由前面分析知:u1≥tanθ、u2≥u1.
討論5如圖5所示,在放上物塊Q之前,長物塊P恰好沿著足夠長斜面勻速下滑,P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P的上表面光滑,在P勻速下滑的過程中輕輕放上小物塊Q(斜面始終保持靜止),討論長物塊P和小物塊Q的運動狀態(tài)和地面對斜面的摩擦力.
解析5設長物塊P的質量為M,小物塊的質量為m,斜面的傾角為θ,P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未放小物塊Q時,對長物塊P受力分析如圖6所示,P勻速下滑,則
Mgsinθ=f斜P=uN斜P=uMgcosθ
斜面對P的支持力N斜P和摩擦力f斜P的合力與P的重力平衡,方向豎直向上.同理P對斜面的壓力NP斜和摩擦力fP斜的合力方向豎直向下,可知此時地面對斜面體無摩擦力.
放小物塊Q后,Q的受力分析如圖7所示,所以Q將勻加速直線運動.
所以P將減速運動.
小結此時P、Q的運動狀態(tài)不同,不能看成一個整體,放小物塊Q也不能等效成P質量的增加.
從以上例題和討論可以看出,同一個模型,當物體運動的狀態(tài)不同,接觸面粗糙程度不同,得到的結論和運用的方法也可能不同.在處理靜力學和動力學問題時,受力分析是基礎,受力分析時應注意物體的所處的狀態(tài),靈活的選取研究對象,交替使用整體法和隔離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提高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