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蘭
摘 要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的教育尤為重要,小學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礎。古詩詞凝聚了中國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文明長河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怎樣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已經成為教育中關注的問題,相關教師也在不斷尋找有效的方法來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
關鍵詞 小學語文;古詩詞;現狀;措施
中圖分類號:C1,R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4-0176-01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分布著很多優(yōu)秀的古代詩詞,這些詩詞是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優(yōu)秀結晶,認真學習它們,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對語文學生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學生綜合學習素養(yǎng)尚未發(fā)展到完全純熟的狀態(tài),在學習古詩詞知識時還存在一定難度。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經常是還沒有深入剖析古詩詞背后的深刻內涵,而只是粗淺地向學生介紹古詩詞的含義,導致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非常淺顯。教師在背誦古詩詞方面對學生的要求非常嚴格,但是在其他方面卻過于寬松,導致許多學生投入過多的時間在古詩詞的死記硬背上,反而忽略了古詩詞學習的重點,無法體會其中蘊含的深刻意義。以此種方式來教導小學生,導致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事倍功半。學生對于教材中古詩詞的掌握程度由老師規(guī)定,規(guī)定的就是學生能夠正確且一字不差地背誦古詩詞,了解古詩詞當中一些詞句的解釋意義,對于評價學生的古詩詞掌握程度太過于單一。
二、優(yōu)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措施
(一)增強小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興趣
針對小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興趣低下的情況,家長和學校、教師都要進行一些有效的措施。對于家長來說,家是孩子母語學習的第一個地方,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學習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古詩詞,畢竟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不僅能夠讓家長與孩子之間增進情感,還能夠增加小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的興趣和重視程度。對于校方來說,可以在校內舉辦一些關于古詩詞的競賽、表演等形式的活動,增加全體師生的古詩詞儲存量,增加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趣味性,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何樂而不為呢。以《游子吟》為例,“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生活在當今社會的小朋友可能不會理解母親為孩子“織衣服”的場景,理解不到詩人的“游子情”,教師可以在講古詩詞前為孩子們介紹孟郊的經歷,孟郊早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直到五十歲被選為縣尉時,才結束了“游子”漂泊的生活,在孟郊的一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次出行母親為自己縫補衣服的景象,用故事的形式為孩子們介紹古詩詞背景,意義重大,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還利于學生的理解。
(二)欣賞朗誦,理解背誦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快速發(fā)展階段,記憶能力比較強,因此教師不需要讓學生花太多的時間在古詩詞的背誦上面,而是需要根據教學情況適當地安排一些朗讀和背誦。另外,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傳授給學生古詩詞朗誦的正確方法,即學生要帶入自己的感情朗讀,盡可能地去體會和理解詩人當時的心境。這種情感代入的方式,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有利于學生理解背誦。另外,教師還應當注重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學習和積累古詩詞,一點一滴地積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三)講解詩詞背景,感受作者情感
很多古詩詞,是在一定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來的。有的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贊美之情,有的表達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有的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郁悶之情。教師通過詩詞背景的提前講述,可以讓學生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感受當時作者是在什么情感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從而幫助對詩詞的理解。通過這些詩詞,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詩詞中的字和詞,以及中間飽含的深意,可以看到一個時代的歷史,一個人的境遇。
比如在學習《靜夜思》這首古詩時,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資源庫找出李白在創(chuàng)作《靜夜思》這首詩時的經歷和心理變化趨勢。使得學生對該首詩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個粗淺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查找《靜夜思》朗讀視頻,并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靜夜思》朗讀視頻。在提高小學生對該首古詩詞掌握力度的同時,要求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該首古詩,確保學生能夠更加真實的體會該首詩所表達的思鄉(xiāng)之情。
(四)名句解析體味詩詞的哲理
中國古代的詩詞博大精深,淵遠流長,詩詞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詩詞的種類也十分豐富,包含詠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分析詩詞大意,解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能使學生體會到詩詞中蘊含的人生哲理,用這些豐富的哲理指導自己的人生。例如:在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抒情詩時,詩詞描繪作者將船停靠在瓜洲,雖然京口與瓜洲之間只是隔了一條長江而已,可是作者所處的地方卻被層層的山脈遮住,溫暖的秋風,一次次的吹過,作者仰望著明月無限的感嘆,不知自己什么時候才能在明月的陪伴下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透過詩詞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雖然想在自己規(guī)劃好的大好仕途中有所作為,但是卻突然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作者運用一語雙意道出深奧的哲理,表面上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實際上也蘊含著自己即將重現政治舞臺,表達出自己推出新政策的復雜心情。
三、結語
總而言之,中國古詩詞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應該積極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從根本上重視古詩詞教學,不局限在試卷上的古詩詞默寫與分析題上,合理地選擇適合孩子的古詩詞教學模式,為孩子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秀華.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學周刊,2018,10 (2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