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梅
【摘要】我國古詩的語言精煉典雅,內(nèi)容博大精深,情感豐富細膩,是本民族的精粹和五千年文化積淀。然而當前不少古詩文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因此,尋求高效古詩課堂教學模式迫在眉睫。“古詩群文閱讀”這一教學模式不失為解決小學階段古詩學習的有效途徑。用群文閱讀的方式教學古詩文,要求教師做到“細心”選文、“狠心”導學、“用心”授法、“精心”拓文,以提高古詩教學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群文閱讀古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208-01
我國古詩的語言精煉典雅,內(nèi)容博大精深,情感豐富細膩,是本民族的精粹和五千年文化積淀。然而當前不少古詩文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一方面,教法上有欠缺。不少教師忽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整節(jié)課“滿堂灌”、“一言堂”;另一方面,學法上有欠缺。教師不重視學法的指導,學生缺失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尋求高效古詩課堂教學模式迫在眉睫?!肮旁娙何拈喿x”這一教學模式不失為解決小學階段古詩學習的有效途徑。用群文閱讀的方式教學古詩文,摒棄了傳統(tǒng)的單篇詩詞教學中分析過度、字斟句酌、過分拓展文本思想、老師閱讀代替學生閱讀的弊端,既能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又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古詩群文閱讀呢?
一、吹盡黃沙始到金,“細心”選文
要開展古詩群文閱讀,首先做好素材的選擇。那么,成千上萬首的古詩我們是怎樣去選擇呢?筆者認為要選好素材應該關注這組古詩的共性。那么什么是共同性?所謂共同性,也就是在古詩群文閱讀教學中所選擇的一組古詩應該有共性。將具有共性的古詩放在一起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可讓老師在多個文本中指導學生閱讀賞析,從而增加學生學習古詩的數(shù)量,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古詩閱讀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最終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古詩群文閱讀可以依據(jù)以下幾個方面發(fā)掘古詩的共性進行整合:1.依據(jù)古詩表達的情感選擇素材。詩言志,詩歌的核心靈魂就是他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因此抓住了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就抓住了詩歌的靈魂,抓住了鑒賞詩歌的關鍵。如依據(jù)抒發(fā)愛國之情這一主題,我們可選擇唐代王昌齡《出塞》、唐代杜牧《泊秦淮》、宋代陸游《示兒》一組詩既讓學生感受戍邊戰(zhàn)士鞏固邊防的愿望和保衛(wèi)國家的壯志;又讓學生感受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還讓學生感覺一位老詩人在人生的彌留之際強烈的愛國之心。當然,依據(jù)古詩表達的情感我們可整合出這些類別古詩: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表現(xiàn)朋友送別之情的;表現(xiàn)濃濃親情的;勸人珍惜時間的;表達憂國憂民的;還有生活哲理詩……2.依據(jù)古詩描繪的意象、意境選擇素材。這樣便有了“詩中山”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詩中水”如: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3.依據(jù)古詩作者選擇素材。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性格特點以及他所遭遇的時代,都會在他的詩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依據(jù)古詩作者選擇一組組古詩有助于學生了解詩歌傳達的感情,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歌表現(xiàn)的意境,有助于學生更深層次地分析詩歌塑造的形象。4.依據(jù)古詩表達方式選擇素材。如詩中含有比喻的(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K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钯R的《馬詩》;日岀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我們只有關注古詩文的共性,細心選文,才能“吹盡黃沙始到金”,取得其精華。
二、刪繁就簡三秋樹,“狠心”導學
以往的古詩教學,有的老師生怕學生讀不懂古詩,使勁力氣逐字逐句地講解,把整首古詩弄得支離破碎,學生在枯燥無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釋中,往往不能體味到我國古詩獨特之美。這種做法與新課程標準要求背道而馳,我們古詩教學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誦讀的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悟,獲得思想的啟迪,使學生真正享受到審美的樂趣。因此,我嘗試用群文閱讀的理念改變和提升古詩教學,選擇3-5篇同議題的古詩放在一起,以某篇古詩為“主詩”(一般選擇課本單元古詩),其余幾篇為“輔詩”,通過對“主詩”基礎性的探究學習,拓展延伸到“輔詩”,最終達成共識,感受到古詩之美,讀詩之樂。
三、柳暗花明又一村,“用心”授法
有句話說:“授之以魚不予授之于漁”。一般來說,課堂上學生可以通過“交流生平——聚焦問題——入境誦讀——列表比較——活動延伸——評價分享”這樣的方式進行古詩群文閱讀?!吧浇涣鳌逼鋵嵄闶峭ㄟ^對詩人(一位或多位)生平的了解,以便接下來更好地理解古詩;“聚焦問題”就是要抓住這組詩各自或共同的核心問題,展開探討;“入境誦讀”便是多層次、多情景的朗讀古詩,悟詩入境;“列表比較”也就在討論交流中找出這組詩異同或關鍵字詞,通過表格方式展現(xiàn)出來,便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活動延伸”便是在演、唱、畫、寫中提升對一組組古詩的學習;“評價分享”也即是學生通過自評和他評方式使自己對古詩文學有所得。如學習主題是“愛國情懷”四首古詩的學習(《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過零丁洋》)便可引導學生用此法開展古詩群文閱讀。1.通過生平交流明白詩歌在課文中的編排順序。2.聚焦問題:四首詩都是表達愛國情感的,但各有什么側(cè)重?3.入境誦讀悟出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情感。4.列表比較四首詩愛國情懷異同。5.通過手抄報、給詩配畫、演故事、改寫古詩等方式延伸學習。6.最后給這些個性化的學習成果給予評價。
四、為有源頭活水來,“精心”拓文
已是信息社會高效生活的今天,40分鐘一節(jié)課僅僅滿足于讀一首詩或一組古詩的學習,顯然是不夠的。語文的學習不僅僅只停留在課內(nèi),教師更要關注更為廣闊的課外。因此,在古詩群文閱讀課結(jié)束后,要布置學生繼續(xù)閱讀相關的古詩文,由一首詩到一組詩,再到整本詩集。如讀1首分別詩到課內(nèi)3首分別詩,到課外分別詩的收集;讀1首田園詩到課內(nèi)3首田園詩,到課外田園詩的收集;讀1首邊塞詩到課內(nèi)3首邊塞詩,到課外邊塞詩的收集……實現(xiàn)高效閱讀。
古詩群文閱讀,有利于提高古詩教學教學質(zhì)量,我們今后還學要積極探索,勇于改革,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吸取古詩文精華,傳承我國文化精髓。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