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
【摘要】人們常說:“手是我們的第二‘大腦”,“兒童的聰明才智都反映在他們的指尖上”,“手巧促心靈”。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手腦并用,能使他們的智慧和才能很好的得以鍛煉和發(fā)展。本文從手工的重要性和現(xiàn)狀分析入手,通過幼兒多元手工的實踐,提煉出“晨間器械凸顯自制”、“作品展示體現(xiàn)進程”、“班級手工百花齊放”三大亮點,呈現(xiàn)出我園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線。
【關鍵詞】手工坊 多元手工 手工活動
【中圖分類號】TS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162-02
一、多元手工活動的問題提出
所謂幼兒多元手工,就是讓幼兒在多元的環(huán)境和空間中,運用多元的材料和工具,進行多種形式的手工創(chuàng)作活動。
(一)多元手工活動的重要意義
(1)從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說:幼兒喜歡動手,用手來觸摸、嘗試、了解、認識身邊的事物是孩子們的天性。而孩子們的觸觸碰碰中蘊藏著許多潛能,期間觀察力得以培養(yǎng)、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語言表達也隨之提高、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更是快速提升。因此多元手工活動的多元環(huán)境、空間、材料、工具、形式都是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欲望的有效手段,對幼兒的全面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從手腦的相互關聯(lián)來說: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大腦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積極的、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區(qū)域,依靠把抽象思維跟雙手的、精細的、靈活的動作結合起來,就能激起這些區(qū)域積極活躍起來。”而手工活動本身就是在觀察、思維、操作三種能力支配下進行的。人們也常說:“手是我們的第二‘大腦”,“兒童的聰明才智都反映在他們的指尖上的”,“手巧促心靈”。豐富多彩的多元手工活動為滿足幼兒手指靈活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二)多元手工活動的現(xiàn)狀分析
(1)缺乏創(chuàng)新空間,“模”字為先:在幼兒手工活動中,成人往往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從自己會的入手,一步一步手把手的教孩子。有些老師甚至示范一步、孩子學一步、教師檢查一步,步步為營,孩子們不得越雷池半步,結果作品出來就是成人或教師的再版。
(2)缺乏趣味操作,“練”字為主:幼兒的手工技能包括撕、拉、搓、繞、團、剪、貼、按、扣、摳、拍、撒、捏、壓等等,各種手工技能的習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練習的過程。而目前的手工活動中就靠一個“練”字來鞏固技能的現(xiàn)象很普遍,孩子們在乏味、單一的練習中顯然會缺少興趣,沒有創(chuàng)造意識必定失去了創(chuàng)造能力。
(3)缺乏多元滲透,“給”字當頭:幼兒手工活動中材料、工具常常都是老師提供的。老師給什么,孩子們就玩什么、做什么,這樣的手工活動幼兒參與度不高,積極性也就會打折。手工的形式也以紙工、泥工最為常見;手工的材料也以紙、橡皮泥為主;教師選擇的途徑一般以集體教學為主。
二、多元手工活動的實踐研究
我們圍繞“幼兒多元手工”開展活動,以提升教師對多元理念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對多元手工的全面把握和實踐。拓展幼兒多元手工活動教學內(nèi)容、組織形式、開展途徑、實施策略,通過多元手工活動來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一)晨間器械凸顯自制
晨間活動是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重要的組成環(huán)節(jié)。幼兒在晨間活動中能否得到健康、全面的發(fā)展,能否情緒愉悅、積極的投入,晨間活動的器械是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晨間器械提供合理、有趣、巧妙、好玩、科學,能讓幼兒投入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大大提高,同時也能激起他們很好的挑戰(zhàn)欲望。晨間器械一部分來自購買,更大比重則來自保教人員的自制。大量的自制晨間器械是我園晨間活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1)跳躍器械:大班幼兒身體協(xié)調(diào)性、體能、動作能力、自我保護能力都較強,因此晨間活動中跳躍器械最受大班幼兒的歡迎。考慮到既要保證個體差異,又要激勵幼兒的好勝心、挑戰(zhàn)欲,在制作材料和難度上都做了周密的考慮。如:材料我們選擇王老吉的空罐、薯片罐和報紙卷成的紙棍制成跳躍橫桿。高度有一個罐高、兩個罐高、三個罐高,并在空罐中加入一些重物,讓它固定、擺放比較穩(wěn)當。孩子們在活動時可以因人而異的選擇自己喜歡的高度進行,也可以在老師的鼓勵下挑戰(zhàn)高難度,嘗試失敗、爭取最后的成功。
(2)拖拉器械:小、托班幼兒運動能力較弱,可以玩一些健身球、投籃、拉力器、走高蹺、袋鼠跳等。為了更好的吸引他們,增加他們參與運動的興趣,我們設計了揪尾巴,運果子、老鼠快跑、趕小豬等器械。我們選用的材料是紙盒、空可樂瓶、紙球等,制作時在可樂瓶中放入不同的東西,如:豆子、石子、沙子、小貝殼等,當孩子們拖著它跑動時發(fā)出的聲音是不同的,其樂無窮。如今,拖拉玩具已成了小班、托班小朋友的最愛。
(3)平衡器械:平衡能力在幼兒發(fā)展的每一個階段都不盡相同,從托班走路都搖搖晃晃到大班能在平衡器上運球,跨度是顯而易見的。在考慮器械的豐富性和難易程度上我們做了很好的規(guī)劃。一是穿大鞋,二是梅花樁。大鞋是用鞋盒做的,我們將鞋盒做了漂亮的包裝,貼上配對的圖案,分成大中小三等。幼兒運動時,首先要判斷成對成雙,然后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取適宜的鞋子,在平衡較好的基礎上挑戰(zhàn)自己選擇更大的鞋,提高平衡能力。梅花樁有旺仔罐、王老吉罐、椰奶罐、奶粉罐,有三個一捆、四個一捆、五個一捆、六個一捆,因為罐的高度不同,捆扎的大小不同,難度也就不同,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來運動。
(4)投擲器械:投擲器械有投籃、吸盤、拋接球等。但托班幼兒瞄不準、投不中、接不住,參與欲望低。為了更好的吸引小托班幼兒玩起來,我們自制了黏黏衣、黏黏圍裙、還有一些可扔、可黏的器械。如:用麻繩繞成一個“蒲”,上面黏上黏黏扣,再將報紙團成球,也黏上黏黏扣,把“蒲”釘在高度適宜的墻面上,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扔扔、黏黏都可以。
自制晨間器械極大的豐富了晨間活動的內(nèi)容,提高了鍛煉效果。同時這一系列的手工自制活動充分發(fā)揮了保教人員的聰明才智,廣泛收集了廢舊材料,通過組合、改造、裝飾等手段制作了各種各樣孩子喜愛的運動器械,激發(fā)了大家的環(huán)保意識、自創(chuàng)意識。
(二)作品展示體現(xiàn)進程
班班都有手工坊,幼兒園的美工室是手工作品的集中展示區(qū)。每個班將自己最有特色的手工作品分時段、分進程在這里展出。從這里的作品能看到全園各班的特色,各班的手工水平,各年齡段的差異。這里就是全園多元手工活動的縮影;這里隨時歡迎老師、孩子、家長、幼教同行們參觀、欣賞、指導;這里各班都有自己的標識、區(qū)域,相對獨立又融為一體,各具特色,又相映成輝,真的是我園的又一道亮麗風景線。
(三)班級手工百花齊放
我們以建立各班有特色的手工坊為切入點。大家分頭查找資料,尋找最適合本班特色的手工坊,然后確定內(nèi)容、探索形式、研究途徑。以班級為特色深研一種或一類手工形式,形成一系列成果,然后以點帶面相互交流,分享經(jīng)驗。不久班級的手工坊百花齊放,特色手工坊就成了我園獨一無二的亮麗風景線。
(1)依據(jù)本班情況、確定手工內(nèi)容
十個班的手工坊是各有千秋、各有亮點。大一班紙漿畫從制作紙漿到構圖再粘貼全是孩子們一手完成,制成的作品立體感強、形象夸張、色彩鮮艷,真的讓人嘖嘖稱奇。大二班剪紙坊的作品就是工藝品,孩子心靈手巧,作品的呈現(xiàn)可以看出他們的耐心、用心、專注、認真,一絲不茍的制作態(tài)度。中一班的撕貼吧中,孩子們大氣、果敢、充滿想象力,瞧一個個紙袋在他們的撕撕貼貼中,立馬就出現(xiàn)神奇、巧妙的雙面人。中二班的布貼畫雖說孩子們剪布不太在行,但他們的對形、色、擺的利用卻不能小看,經(jīng)過他們的加工,一幅幅布貼畫只讓家長們嘆為觀止。中三班實物貼畫,現(xiàn)階段以種子貼畫為主,雖說制作時種子不易粘住,需要相當?shù)淖屑殹⑿⌒?,但中三班小朋友對自己班的手工坊情有獨鐘,特別自豪的介紹自己的作品,能看出來種子貼畫的活動給他們帶來了相當?shù)淖院栏?。三個小班、兩個托班的孩子年齡雖小,但由于老師提供的材料相當適合他們,如扭扭棒、粘土、各種可串聯(lián)的飾物等,都讓孩子們愛不釋手,手工坊也就成了他們的最愛。各手工坊的內(nèi)涵將會隨著活動的不斷深入而繼續(xù)擴展。
(2)結合全園試點、梳理手工形式
手工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活動,一張紙經(jīng)過折、翻、粘等,組合成了一件件形象夸張、富有趣味的作品,幼兒有濃厚的興趣。通過操作活動,孩子們的成就感、自豪感得到了滿足,同時,他們對藝術美有自己獨特的表現(xiàn)方式。
我園每一個班以一種形式進行試點,做強、做深、做細有自己班級特色的手工坊。我們又結合平時的實踐,每個老師的特色、長處,再多方查找資料,經(jīng)過共同研究探討,目前已經(jīng)積累并開展了許多的手工形式。如:“貼”有撕貼、布貼、剪貼、樹葉貼;“編織”有紙編、草編、布編、繩編;“泥工”有陶泥、彩泥、橡皮泥;“紙工”有各色彩紙、各種類型和形狀的紙盒;“拼搭”有幾何圖形、立體塊狀、管狀物品;另外還有刺繡、扎染、剪紙等等。在實踐中形成本班特色的手工形式,并撰寫成文本交流經(jīng)驗成果共享。
(3)關注實際教研、探索手工途徑
從幼兒園課程實施的生成性、經(jīng)驗性、過程性、整合性等特征出發(fā),我們多元手工研究的途徑有:課堂教學、區(qū)域制作、日常制作、家里制作、師幼合作、生生合作、親子合作等,另外還有辦畫展、作品義賣、參加比賽等途徑。
有組織的專門的手工教學活動即傳統(tǒng)意義上的“手工課”,是歷來受到教師們重視的活動形式,也是我園教研的關鍵點。另外有機的將手工活動滲透到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如手工作品欣賞無處不在;區(qū)域活動重點凸顯手工坊,引起他們的興趣;眼中有孩子,隨時進行個別指導;在別的領域中有機滲透。家長是我們手工活動合作者、發(fā)起人,更是手工制作的好幫手。因此將家長請進來,隨時和孩子們共同來做手工。
(4)人人參與收集、豐富手工材料
材料是手工制作的物質基礎,豐富的材料是活動有效開展的保障。因此老師、保育員、后勤人員、孩子、家長,人人都是收集者。我們目前在研究和運用的材料有:自然物(石頭、沙子、樹枝、樹葉、土、花、菜、果實、種子、草、藤蔓);廢舊材料(瓶子、罐子、蓋子、盒子、管子、棒子、箱子、泡沫、);手工藝品(、玩偶、飾品、雕塑、建筑);身邊的物件(梳子、鏡子、扇子、餐具、紙、線、布、繩)等等。為了更好的收集、整理這些手工材料,我們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將它們劃分為面狀材料、線狀材料和塊狀材料。所謂面狀材料就是主要以長寬變化為特征的材料,如各種紙、布、木板及鐵板等;線狀材料就是只有長度變化的材料,如各種線、棍、絲狀材料等;塊狀材料就是三維立體形態(tài)的材料,如黏土、陶泥、石膏、紙漿等。我們根據(jù)材料的不同、各班的需要,合理規(guī)劃、調(diào)配材料、物盡所用,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這些材料的價值。
三、多元手工活動的努力方向
通過一系列實踐研究,我們更深入的理解了多元的理念,理清了多元手工活動的發(fā)展方向,探索了多元手工活動的內(nèi)容、材料、形式、途徑,并積累了豐富的活動經(jīng)驗和手工作品。下一步隨著課題的不斷深入,我們將進一步思考多元手工活動的可持續(xù)性,實踐“手巧促心靈”的更大內(nèi)涵,積累更多手工活動的成功案例,讓多元手工活動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的的成長。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109.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35.
[3]楊學良.動手與智慧.陜西教育,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