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欽紅 馬香蘭
【摘要】作為教師,教師有義務(wù),也有責任培養(yǎng)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yīng)激發(fā)學生們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行有效課外閱讀,讓閱讀成為小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激發(fā)興趣 有效閱讀 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183-01
閱讀可說是一個人生存所必備的本領(lǐng)。尤其是課外閱讀,對小學生起著極其要、緩解焦慮需要、放松的需要及消磨時間的需要。由此可見,閱讀本身能令孩子們身心愉悅。我們應(yīng)努力讓學生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把課堂教學同課外閱讀緊密結(jié)合起來,實在是提高小學語文能力,陶冶學生情操的一條必由之路。指導(dǎo)學生搞好課外閱讀,讓他們把閱讀看成是一種娛樂活動,因此,我在教學時格外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一、激發(fā)課外閱讀興趣
不少學生因為年齡小,玩心重,自我約束的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讀書習慣。有時侯,即使在老師或家長的監(jiān)督下不得不坐下來手捧書報雜志,但也是“眼在書本心在玩”,這樣是很難談得上有閱讀效果的。前人曾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币虼?,讓小學生們能懷著濃厚的興趣,把課外閱讀當成一種渴求性的自我行為,不斷地獲得相關(guān)認識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審美能力、作文及語文能力,增長各種知識,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怎樣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呢?可試用以下的方法:
1.言傳不如身教。老師的知識廣博與孤陋寡聞都直接感染學生。老師要多讀一些內(nèi)容充實、有意義的書,以身作則,而且在課堂上能恰倒好處地博古論今,會使自己成為學生們效法的對象,從而帶動學生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
2.開展“圖書漂流”活動。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shè)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
3.學期定時舉辦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或朗誦會,讓學生介紹自己讀書的經(jīng)驗、體會和收獲,講述所看書籍中的動人故事或朗誦所看書籍中的精彩篇章,以便互相啟發(fā)互相帶動。形式多樣的活動,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熱情。
4.開展摘抄或讀書筆記展評。對于學生摘抄所看書籍中的好詞好句好段或所寫的讀書筆記,可定期進行展覽評比,以便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二、進行有效課外閱讀
兒童的意志、毅力、水平與成年人不同,具有很強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所以我們要有計劃地引導(dǎo)學生進行有效閱讀。我是這樣引導(dǎo)學生的。
1.延伸相關(guān)文本,豐富閱讀活動
在語文課本中,寓言、童話、成語故事等類型的課文深受學生的喜愛。每當遇到這樣生動有趣的文章,學生們總是馬上翻開書,一口氣讀下去,還經(jīng)常幾個小伙伴一起討論其中的故事情節(jié),或表演幾個片段。時間長了,這些生動的故事形象就深深刻在了學生的腦海里。
2.課前收集信息,課后拓展文本
閱讀是學生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我在課堂教學之前,總讓學生自己先去了解課文的背景、作者等相關(guān)材料,為課堂教學作準備,這其實就是廣泛的課外閱讀。
3.通過個性閱讀,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在讀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我們進行素質(zhì)教育的宗旨所在。因此,指導(dǎo)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學生的看法才能得到真切的表達,感悟才能得到真切的提高,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發(fā)散。
三、選好讀物
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閱讀時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這樣就不能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因此,指導(dǎo)學生選擇健康、有益的讀物很重要。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lǐng),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睍r下出版物眾多,魚目混珠,所以指導(dǎo)學生正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非常重要。
1.思想健康。好書,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跡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學的知識豐富人。我們要教育學生讀好書,使他們從好書中認識真、善、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2.因人而異。據(jù)有關(guān)方面調(diào)查,因?qū)W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高年級學生知識面較廣,閱歷較豐富,可以閱讀一些游記、驚險和科幻小說甚至古典名著等。
3.有趣味性。知識的海洋對于少年兒童有著極大的誘惑力。宇宙的奧秘,諸如地球的形成,人類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聞,森林中的動物之王,歷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關(guān)于未來世界的科學幻想……都會引起他們認識世界的熾烈欲望。教師要有計劃地幫助學生選擇適合他們閱讀程度的課外讀物。
四、學會方法,積累經(jīng)驗
“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毙闹羌寄艿膶W習與形成有賴于積累。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xùn)練,我們要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fā)他們的讀書興趣,讓他們積累盡可能多的典范語言材料,積淀盡可能多的語感經(jīng)驗。
1.認真閱讀,熟記于心。讀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只有在課外閱讀中充分地調(diào)動自己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才能對讀過的東西有深刻的印象,才會使其變成自己的東西。
2.學做筆記,日積月累。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閱讀要養(yǎng)成記讀書筆記的好習慣。讀到好文章,要把文中的好詞佳句摘記下來,把讀后的心得體會寫下來。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就會有閱讀的收獲。
3.讀思結(jié)合,拓寬思維。閱讀的核心是思維,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想象豐富,不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的領(lǐng)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能拓寬思維空間。寓情于景,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與作者的對話,與文中人物的對話,達到心靈的溝通,精神的共鳴。在閱讀中放飛想像的翅膀,大膽想像,多方質(zhì)疑。閱讀完后,還要掩卷而思,看看自己究竟有何心得和體會。
4.體味運用,融會貫通。杜甫說:“群書萬卷常暗誦?!睂W生積累閱讀材料,不能只滿足于充當記錄的“書櫥”,重要的在于體味運用,體味是吸收材料的過程,運用是積累材料的目的,如果不體味運用,閱讀便會勞而無得,因此應(yīng)經(jīng)常翻閱所積累的材料,反復(fù)體味理解,融會貫通,對其中的佳句名言還要熟讀背誦。這樣,“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萬卷書”,學生的閱讀能力才以得提高。
閱讀是一項長期的、日積月累的、潛移默化的精神活動。它影響著孩子們個人素質(zhì)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部分——價值觀、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人終生的寶貴財富,也是他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礎(chǔ)。在此,作為教師,我們有義務(wù),有責任培養(yǎng)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快樂的閱讀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享受閱讀。
作者簡介:
安欽紅1982年8-,女,甘肅古浪人,漢族,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閱讀及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