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銘銘
(浙江農(nóng)林大學(xué) 浙江 杭州 311300)
寺觀園林在中國傳統(tǒng)園林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佛寺園林因承載著深厚的佛教文化,蘊含悠遠禪意,是寺觀園林中富有特色的分支,其景觀意境的營造常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妙處[1]。然而,隨著城市的擴張,那些古樸典雅的佛寺逐漸被“湮沒”在城市的繁華之中。如何使寺廟在“凡塵”中做到“遺世而獨立”,保持原有的清凈禪意,是現(xiàn)代人亟待思考的一大重要課題。佛寺的入口空間作為城市與古寺的連接口,既承擔(dān)宗教功能又承擔(dān)城市功能[2]。
國清寺入口的空間植物景觀豐富,佛教氛圍濃厚,通過對景觀節(jié)點的設(shè)置逐步增強佛教莊嚴肅穆的氣氛。對營造方式進行研究,既可豐富佛寺園林入口空間營造體系,也為其他佛寺園林如何隔離城市喧鬧提供借鑒。
國清寺位于臺州市天臺山南麓,五峯環(huán)抱,雙澗縈流,古木參天,伽藍巍峨,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598),是中國佛教天臺宗的發(fā)源地[3]。國清寺四面環(huán)山,從風(fēng)水角度看滿足“四象學(xué)說”[4],北倚八桂峰,為“玄武”;東靠靈禽、祥云兩峰為“白虎”,西臨映霞、靈芝兩峰為“青龍”,唯南面有一豁口(圖1),通過入口空間連接外界[5]。這樣的位置既解決了交通不便的問題,又能使其隱于幽山,避免暴露在喧鬧的城市,有“不見佛寺,空聞鐘音”的效果。再配合著面向東開的山門,使國清寺景區(qū)增添了“但見佛僧,不見山門”的神秘感,入世又隱世,使佛教中的“空”,在未入山門前便有了體現(xiàn)(圖2)。
圖1 國清寺區(qū)位圖
圖2 國清寺隱藏于山林
國清寺入口空間長960米,是一條青石板游步道。道路兩旁栽植不同數(shù)量的植物,營造明暗交錯的植物空間。另外在步道兩旁分布著共8處文化古跡,佛教氣息濃厚。植物空間從宏觀角度提升景觀整體性,分布其中的文化古跡則作為亮點突出佛教特征,二者相輔相成。
1.植物選種
隋唐時期的寺廟園林常種的有松柏、銀杏、榕樹、七葉樹等姿態(tài)挺拔,葉茂蔭濃的樹木,以此烘托莊嚴肅穆的氛圍[6]。由于佛寺常把自然看作人精神品格的象征,故偏愛樹形端正,樹干筆直的植物,其中以蘊含有佛教寓意或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的植物為佳[7]。
2.植物光影
將步道行進過程中不同種類樹木的平均高度分別統(tǒng)計并繪制成折線圖,可看出整段入口空間經(jīng)過幽閉——明亮——幽閉——明亮的光線轉(zhuǎn)變,中間段郁閉度最大,兩端較疏,明暗之間均有過渡空間,且各個轉(zhuǎn)變間距不同,所用樹種各異,景觀性強(圖3)。
圖3 入口空間樹高折線圖
3.植物嗅覺聯(lián)想
人對氣味的認識比想象中更敏感。實驗證明,人對某一場景的嗅覺記憶會比視覺記憶留存更久。國清寺入口空間的植物搭配主要以柏木、杉木為主,并依次排列,形成一條“香道”。當(dāng)人們步入充滿芳香的游步道,雖然未見佛寺,但人們的嗅覺記憶卻已經(jīng)被悄然喚醒。中華民族自古有焚香木祭天的習(xí)俗,在隋唐時期更是將佛教香道規(guī)范納入中華香道的主流[8]。
4.植物視覺聯(lián)想
國清寺的地被采用常綠的沿階草、彌補松、杉、柏類植物,能起到掩蓋裸土,避免踩踏的功能。沿階草葉外形細長精致,葉子呈深綠色,隨微風(fēng)擺蕩,搖曳多姿,視之綠意盎然。國清寺中恰到好處地運用了植物視覺聯(lián)想,喚醒了游客游覽其他古典園林游步道景觀的回憶。
5.植物年齡
除了植物種類的選擇,樹齡也是影響環(huán)境氛圍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謂“寺因木而古,木因寺而神”,古樹在寺廟中如同老僧,布滿歲月的痕跡,蒼老而悠遠。國清寺的古樹名木尤其多,僅入口空間內(nèi)有超過18棵古香樟,古樹胸徑最大者達1.5米,樹皮上遍布苔蘚,古意悠然,讓人不自覺地駐步驚嘆。
國清寺入口空間不僅能起到引導(dǎo)作用,更能通過沿路的歷史文物景點達到氛圍營造的目的。寺內(nèi)景點多是隋代遺留(部分經(jīng)過后代整修)的古跡,都具有深刻的佛教意義(圖4)。
圖4 國清寺入口空間平面圖
國清寺山門隱藏在照壁東側(cè),所呈直角相連的關(guān)系,位置和體量上都頗具特色。按一般寺廟建制,山門應(yīng)位于寺院中軸線的起始點,朝南面對來路。國清寺的山門獨具特色,正對來路的是照壁,山門則隱藏于東面,面向東開。一來取“紫氣東來”的瑞意,二來利用地形、樹木、道路走向的配合將寺門隱于山林,使人倍感寺院的神秘悠遠。
造型方面,山門為單開間墻式山門,與照壁相連,屋檐微翹,上有雙龍戲珠雕塑。門的正上方書“國清講寺”,牌匾向下傾斜約30度,有向下壓迫的趨勢,提示香客應(yīng)持謙卑的心態(tài)面佛。
國清寺山門前山水縈繞,既有植被掩映,又有山勢相擁,正如詩中所描繪的意境:“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盵9]
首先,國清寺入口空間,能隔離部分城市喧囂。大量使用常綠植物更使幽靜的古道常年幽閉,深處常響起清脆鳥鳴,是“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意境的再現(xiàn)。
其次,在整個入口空間,僅檢票口外10米處有10家店鋪,偶有老人推車賣香燭,能增強寺廟清幽的氛圍。國清寺作為國家5A級景區(qū),常年保持5元票價,于2017年5月4日起免費開放,這是寺廟在旅游市場中的堅持與取舍,但這不意味著國清寺需要刻意迎合現(xiàn)代市場[10]。國清寺附近的居民會定期前來祈福,沒有排隊購票、沒有喧雜叫賣,使國清寺的入口仿佛隔絕了風(fēng)塵俗世。
入口空間采用卵石、青石板鋪路,上植蒼翠柏木、香樟,使用竹籬做圍欄,原石做長凳,取材原生態(tài),色調(diào)統(tǒng)一和諧。通過對場景的節(jié)點提取圖可知,佛寺入口空間以自然的綠色調(diào)為主,突顯出土黃色的墻體與佛寺建筑,整體顏色協(xié)調(diào)兼具視覺沖擊感。從下往上主要色調(diào)依次為灰—黃—綠。
灰色主要由青石板路面與臺階體現(xiàn),是不帶鮮明色彩、容易調(diào)和的色調(diào)。黃色則全來自佛寺建筑的立面,作為唯一的亮色,辨識度高,與寺廟主題顏色一致。寺廟中的樹木充當(dāng)綠色背景,以豐富的層次與場景相協(xié)調(diào)。國清寺入口空間最大限度地為植物提供自由生長的條件,行道樹鱗次櫛比,連成一線,根據(jù)樹木生長情況留出生長空間,打破橋面,鑿開墻壁使樹木得以繼續(xù)生長,架設(shè)竹籬保護新植幼苗。自然形態(tài)下的植物雖不完全整齊劃一,卻使整個場景自然靈動,樸素淡雅。
慈悲不只是對人寬厚善良,更是對萬物的尊重。不論今后的城市如何發(fā)展,人的力量變得如何強大,樹木已經(jīng)生長在此便不能剝奪它們的生命;也不可驅(qū)逐生活于寺廟周圍的各類野生動物;佛寺的職能在于接待信徒,傳承信仰,即使變?yōu)榫皡^(qū),也不可過度受商業(yè)化浸染。
從景觀特征角度分析,國清寺的入口步道植物空間豐富,幽靜蒼翠的古道使人心情愉悅,擯除雜念。沿路設(shè)置的文化古跡在植物景觀中或隱或現(xiàn)。
在意境營造方面,用植物樹冠的開合,營造明暗交錯的植物空間;用松柏類植物的香氣喚起游客的嗅覺記憶;用古樹增加古寺的莊嚴氛圍。另外,各細節(jié)均能體現(xiàn)出的“眾生平等”觀念。例如,免除門票是對香客的尊重,保護樹木是對自然的尊重,弱化商業(yè)是對佛寺的尊重,體現(xiàn)著佛教純粹的處世態(tài)度。
入口空間作為國清寺連接外界的空間,不僅具有交通功能,保證人流從城市順利進入寺院;而且作為城市的一部分,還是居民日常休閑散步的園林空間;這條狹長的入口步道將城市的喧囂隔離在外,將熱鬧的城市逐漸過渡為靜態(tài)、安靜的園林。
國清寺山林環(huán)繞的環(huán)境是保持清凈的重要原因,其打造的獨特景觀特征跨越了空間與時間,營造了寧靜幽遠的意境[11]。國清寺對利益的取舍,對“佛寺”定位的堅守,對香客的尊重,對“出家人慈悲為懷”的遵從,這份“初心”,也是在這熙熙攘攘的鬧市中得以保持寺廟內(nèi)幽遠禪意的根本所在。作為傳達信眾心愿,祈求佛佑的宗教場所,國清寺入口空間對于保持寺廟清凈禪意氛圍的做法,值得所有正在面臨城市“侵略”的佛寺園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