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_周春倫
春華小學有一個特殊的班級,叫做“國學班”。該班從2015年秋季開始專門招收5-6歲學齡前兒童進行“讀經(jīng)教育”。孩子們每天的主要課程是讀經(jīng),輔以中西名畫欣賞課以及體育鍛煉。一天的讀經(jīng)時間可達六七個小時,在量上已經(jīng)非常接近全日制讀經(jīng)學堂。
對春華小學來說,這個班的誕生是帶著使命的。一學年以后,這些孩子將被分配到一年級各個新生班,那時候,他們將在各自班級發(fā)揮“榜樣帶頭”作用,甚至影響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兩屆下來,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王艷老師是國學班的班主任,前不久,她自己也完成了《論語》及《老子》的包本背誦。在春華小學,包本背誦,則上榜公布,這在孩子們中,引發(fā)了“鯰魚效應”。
帶了兩屆國學班,王艷說,班里孩子一年之后最明顯的變化是能夠沉得住氣了,專注力非常好。這一點在其他班主任處也得到證實:“一個班級里,你去看,那個最靜得下來的孩子一定是國學班來的?!?/p>
國學班第一個將《學庸論語》包本的孩子是一個5歲的小女孩。吳迪現(xiàn)如今說起她包本錄像時候的樣子還忍不住樂:小小的一個,坐在凳子上,腳還夠不著地,就晃蕩著腿,口中念念有詞。那是夏天,她穿著白色絲襪,膝蓋處破了一個小洞,背著背著,她又用手摸摸那個洞。其他班級下課了,有孩子在外面嬉笑,或伸頭喊她,她就沖他們笑笑。但不論發(fā)生什么,她嘴里背誦著的內(nèi)容都不受影響,也絲毫不費勁。80分鐘,順利完成包本。
目前,這個孩子已經(jīng)進入一年級彭莉老師班。彭老師特意留意了這個孩子,發(fā)現(xiàn)她有其他一年級孩子身上少見的條理性,做事情、回答問題都有條不紊,泰然自若。并且,在接下來一年級的學習中,每次測試都排名班級第一。
國學班不教拼音和識字,這曾一度讓家長感到擔憂。事實卻證明,國學班孩子的識字量遠遠大于其他幼兒園過來的孩子,在專注力、理解能力方面也表現(xiàn)出明顯優(yōu)勢。四年級班主任馬老師反映,現(xiàn)如今,很多白話文已經(jīng)不需要講解,孩子自己就明白了。
當然,國學班也有天性好動坐不住的孩子,尤其是男生。王艷老師的方式是鼓勵,比如,讓孩子上前領讀,孩子多堅持了幾分鐘便大力表揚;另一方面也創(chuàng)新讀書的花樣,以調(diào)動孩子的興趣。孩子們逐漸對經(jīng)典熟悉起來,越是朗朗上口,他們就越愛讀。
有時候,孩子在操場上玩,嘴里還不自覺地念叨著“子曰”,像唱歌一樣。這讓記者回想起和黃校長同去道中書院的路上發(fā)生的一件事情:一個兩歲模樣的孩子,坐在媽媽的小推車里,一邊玩著手里的玩具,一邊念念有詞:大公雞,喔喔喔……
彼時,冬日初升的太陽正透過層層霧氣,投射下一片蒙蒙的亮光。黃校長看著他們遠去的方向,突然開口說,如果這孩子從小聽到的是“子曰”,此刻嘴里念的就不會是“大公雞”了。
彭莉:包本如登山,愈難愈進
我是2013年來春華小學的,剛剛送走了第一屆畢業(yè)生,今年帶一年級。
學校剛開始推經(jīng)典誦讀,就是從老師開始的,如果老師不認可,這件事很難去做。在這之前,可以說我對讀經(jīng)教育這種方式聞所未聞。
這幾年下來,我的感受是,學生的受益真的很多。從畢業(yè)生反饋回來的消息,先不說別的,首先對他們的學習很有幫助。
當時我們班有一個叫李洪坤的孩子,他是我們學?!墩撜Z》包本的第一人。包本之后,這個孩子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他開始自己在家里讀其他文言經(jīng)典,比如《孟子》《資治通鑒》,很有興趣,主動去讀一些很有難度的書。他現(xiàn)在在我們的中學部,成績一直是全年級第一。他媽媽也跟我說,從來不需要擔心他的語文成績,因為他自己已經(jīng)會學習了。
我們班第二個包本的孩子叫李思睿,她現(xiàn)在就讀于某重點中學重點班,一直是全年級前十名。事實證明,讀經(jīng)典不但不會影響他們學習,反而提高了學習能力。
每個孩子資質(zhì)不一樣,但據(jù)我觀察,有的孩子就算沒有張嘴去讀,他的耳朵也聽,在吸收,你說上句,他也能接下句。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耳濡目染的過程。
我自己的孩子也在咱們學校五年級,剛剛把《大學》背完。他平時是比較內(nèi)向的一個小男孩,喜怒不形于色。第一次去背《大學》的時候,他沒有成功。過了幾天,他準備去第二次。在去之前,他跟我說,媽媽,我一定能行,你一定要拿著手機,過幾分鐘,咱們?nèi)豪镆欢〞霈F(xiàn)我背誦成功的消息。果然,他成功了,當他的名字出現(xiàn)的時候,他的那種興奮真的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
自從那次成功以后,他學語文的勁頭好像特別足,覺得自己跨過了一個坎。他說,媽媽,我《大學》都能背會,以后一定學什么都很容易。
而且,榜樣的力量是很大的。比如國學班第一個包本的孩子就在我現(xiàn)在的一年級班,她在班里面常常會幫助老師,帶著同學們一起讀書,受她影響,她周圍的同學朋友多對讀書興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