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留龍
(河南省鄭州市中醫(yī)院8樓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7)
手術治療后常會發(fā)生便秘[1]。筆者用腹部按摩聯(lián)合中藥內服外敷防治術后便秘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共76例,均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外科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8例。對照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15~54歲,平均(35.1±3.6)歲;腹腔疾病16例,泌尿系統(tǒng)疾病10例,骨折12例。研究組男19例,女19例;年齡16~55歲,平均(35.4±3.2)歲;腹腔疾病18例,泌尿系統(tǒng)疾病8例,骨折1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實施過手術治療,血常規(guī)檢驗PLT≥50×109/L,卡氏評分(KPS)≥50分,同意書簽字。
排除標準:有腸道器質性疾病,心肝腦腎有嚴重疾病,腹部有體表疾病,妊娠、哺乳期,治療期間使用其他促排便方法及通便藥物。
兩組均進行常規(guī)飲食指導,心理指導和運動指導,多以軟食、流食為主,多吃水果蔬菜,日飲水量大于等天1000mL。同時實施腹部按摩,患者仰臥,將一只手掌的掌心貼在臍部,另一只手疊在上面,進行順時針按摩,時間5min。然后用手掌拇指以外四指的指腹畫陀螺方式,順時按和摩擦,在按摩到左下腹部時,適當增加手指的壓力,以無疼痛為宜。囑患者在按壓時呼氣,放松時吸氣,共5min[2]。然后兩手掌施力,按照結腸解剖的位置,從右下腹向上推到右上腹,左下腹線上推到左上腹,再向下推到左下腹,反復20次。再用中指點按神闕、關元、天樞、腹結穴,時間1~2min,以感到酸脹為止[3]。腹部按摩時間從治療前1天開始,直至治療結束當天,1日1次,在午飯后下午15點實施,每次按摩時間20~30min。
研究組同時用大黃、砂仁、肉豆蔻、冰片、檳榔各6g,肉蓯蓉10g,枳殼12g。研末,取5g用溫水調成膏狀,包入5cm×5cm方塊紗布中。用75%酒精對臍部和周圍進行消毒,然后敷上藥膏,24h更換1次。另服麻仁軟膠囊(阿特維斯佛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10930033)2粒,每日2次。
兩組療程均為5天。
自發(fā)性排便次數(shù),排便困難程度(0分為無困難,1分為排便費力、用力才能排出,2分為糞便呈團塊或硬結、非常用力才能勉強排出,3分為排便不盡感或排便時肛門阻塞感或肛門直腸梗阻,4分為排便須用手法或灌腸協(xié)助。以排便困難程度癥狀學指標進行綜合評分,然后計算每人平均數(shù)),第1次排便時間段(按摩后開始計時,直至第1次排便)。
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痊愈:排便無困難,每日自發(fā)排便1次,大便性狀4~5級,腹脹消失。顯效:排便稍費力,大便性狀為3~4級,每日自發(fā)排便1次或2~3天排便1次。有效:2~3天排便1次,排便較費力,大便性狀為2~3級。無效:便秘無改善。
兩組排便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排便情況比較 ()
表1 兩組排便情況比較 ()
組別 例 排便次數(shù)(次) 排便困難度(分) 排便時間(h)對照組 38 3.1±0.9 2.6±0.8 26.9±5.4研究組 38 4.2±1.1 1.5±0.6 18.2±3.7 t 4.770 6.780 8.192 P 0.000 0.000 0.000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腹部按摩可改善腸胃功能,對腸蠕動形成刺激性,促使排便反射,進而使大便能夠及時的排空。腹結穴有健脾化濕、降逆促便效果,天樞穴能夠改善胃腸功能、增加腸蠕動,關元穴能夠調理腸腑,神闕穴能夠刺激、促進腸蠕動。中藥敷臍方中大黃瀉下通便,檳榔消積下氣,肉蓯蓉潤腸通便、軟堅散結,砂仁化濕行氣,肉豆蔻行氣消食,枳殼行氣導滯,冰片傳導。臍部表皮角質層最薄,皮膚與筋膜直接相通,具有豐富的神經血管,從而有利于藥物的滲透吸收。而且,臍部的深部是網膜和小腸,臍部給藥后藥物能夠迅速進入到血液循環(huán)中,直達病灶位置。對神闕穴進行刺激,能夠陰陽調和,增加胃腸蠕動,進而達到瀉下通便的目的[3]。麻仁軟膠囊出自《傷寒論》,具有潤腸通便功效,可軟化大便、緩解排便疼痛、減少通便時間,避免硬質糞便對肛管傷口刺激。
腹部按摩聯(lián)合中藥內服外敷防治術后便秘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