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存庫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由于很多老師故步自封,致使學生對文言文不僅沒有興趣,學習效果更是達不到課程標準。為此,筆者努力探索,創(chuàng)新實施了“過關(guān)斬將”古文教學法。經(jīng)過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僅能完成課程標準,還激發(fā)了學生對古文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古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文言文教學 “過關(guān)斬將”法 古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148-02
《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文言文閱讀做出了明確要求:“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80首篇”。①可長期以來,很多老師習慣于文言文教學“三步曲”:一讀二譯三背,讓本來文質(zhì)兼美的古文索然無味,失去了原有的美感。這種“一言堂”的做法,忽略了學生的能力和知識儲備,弄得教師累、學生厭,吃力不討好。因此,探求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從初一開始,我努力嘗試,從學生興趣入手,形成了自己文言文教學模式——“過關(guān)斬將”法。“過關(guān)斬將”學古文,是指把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為一個個關(guān)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闖過關(guān)卡,以此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學生文言文素養(yǎng)。
一、第一關(guān):預習關(guān)
預習對學生來說很關(guān)鍵,尤其是文言文的學習,預習更重要。預習關(guān)主要解決三點:1.了解作者、作品、出處;2.寫作背景介紹;3.字詞的讀音等。
二、第二關(guān):朗讀關(guān)
誦讀是語文教學的根本,文言文教學也是如此。學習每篇文言文時,我都要范讀兩遍,第一遍慢讀,讓學生標注字音、劃分節(jié)奏停頓,第二遍稍快,初步體會文章情感。在學生朗讀時,老師出示重點字詞。朗讀可以采用各種方式:齊讀、男女聲分別讀、個別學生讀、小組合作朗讀等。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優(yōu)勢,讓學生配畫(古曲)朗讀,收到很好的效果。
多種朗讀方式的使用,激發(fā)了學生興趣,讓學生愿意走近文言文?!队洺刑焖乱褂巍芬徽n,朗讀關(guān)我設計了學生四輪讀,要求“讀出一點文言味道,讀出一點寧靜氛圍,讀出一點夜游興致,讀出一點復雜情愫”。四次朗讀,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學生的朗讀有情有味,漸入佳境。
三、第三關(guān):翻譯關(guān)
翻譯,既是文言文教學重點,也是難點。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讀文言文,要了解內(nèi)容,能通暢朗讀,背誦一些基本課文。”②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③可初中生由于時間距離、知識基礎等因素,翻譯能力遠遠不夠。因此,翻譯方法的教學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文言文翻譯通常有兩種形式,意譯和直譯。對初中生來說,能做到通暢連貫表達原文意思就夠了?;诖四繕?,在遵循“信達雅”的翻譯原則之上,我有所創(chuàng)新:一是老師課前準備,把課文、重點詞整理好印發(fā)給學生;二是在小組互譯時,提示“字字落實、一一對應、單音節(jié)變雙音節(jié)”翻譯要點;三是檢測重點詞句,保證人人過關(guān);四是每篇文章結(jié)束后,及時整理“重點字詞句”清單,鞏固學習效果。
四、理解關(guān)
理解內(nèi)容是文言文教學把握主題的關(guān)鍵,也是文言文教學中最能凸顯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文言文教學,側(cè)重“文”還是“言”,要依文而定?!队洺刑焖乱褂巍芬晃膬H84字,文字上沒有難點。但這是一篇典型的淺文豐意,這類文章,乍看一目了然,細究卻天地無限,沒有老師的幫助和點撥,學生很難真正讀懂。所以,教學時必須側(cè)重于“文”,還要“短文長教”。
講讀文章,要有問題設置。本課我以“月”為線索,以“空明”為主問題,設計了三個板塊:月下景——月下人——月下情。以“空明”切入,天光云影,情景交融!《記承天寺夜游》的“文眼”是“閑”?!伴e”字通了,其他則迎刃而解。但解“閑”的角度不一:可從“夜”字入手,分析不同“夜”的意義;也可從“游”切入,體會蘇軾“游”的不同凡響;還可解析“月”之意象,攀“月”靠近蘇軾靈魂,從而真正理解“閑”的意蘊。
輔問題的設置要突出層次性。取景照像、穿衣戴帽有層次性,才能產(chǎn)生美感。層次性意味著課堂引導的階梯設置,體現(xiàn)的是教師的思維層次,是必須有的“預設”,是課堂能夠產(chǎn)生高質(zhì)量生成的保障。教學中,我以“閑”為輔問題,設計了幾個小問題:第一,蘇軾自稱“閑人”,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他的“閑”?第二,蘇軾是真閑嗎?第三,身不閑,心真“閑”嗎?結(jié)合景物描寫再次感受。三個問題,漸進深入,挖掘出一個真實的蘇子。
真正意義上的語文教學,就必須從語言文字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情懷和生命意識,讓生命在教學教育中慢慢養(yǎng)成。
五、拓展關(guān)
精彩的語文課堂,適當拓展是點色之筆。本節(jié)課在結(jié)束時,我設計了“加深了解蘇軾”環(huán)節(jié),圖文并茂、詩詞歌賦,我們與蘇子同游歷,共高吟。在這樣的意境與氛圍中,讓學生對蘇軾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他是一個掉在陰溝里也要仰望星辰的人,“蘇軾”兩字,于中國文化而言,已經(jīng)成為一個符號,不僅是文學的符號,還是精神的符號。
當然,作為老師要明白,教學中的拓展,內(nèi)容再重要也是“伴娘”,一旦喧賓奪主,不僅會加重學生負擔,也會有傷課堂效果,所以度和量是需要把握的。
文言文看似枯燥,實則濃香醇厚。兩年以來,我扎實實“教”古文,學生過關(guān)斬將“學”古文,我教的省心,學生學的開心。我欣喜地看到,在這條文化長河的滋養(yǎng)之下,孩子們不僅提高了文言文閱讀水平,更是提升了古文素養(yǎng),向著擁有文化情懷的方向前行。
參考文獻:
[1]申國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J].中華少年,2018(12):77.
[2]查志華.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的合理滲透[J].語文天地,2017(1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