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丹
摘 要:基于新課標對小學科學課程的綜合性的要求,并綜合考慮學生自身需求及知識技能儲備,文章作者從不同學科領域進行“拓”和向巖石中的花崗巖進行“展”,通過對詩詞的解讀,對巖石性質的研究,對人文風情的探訪,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巖石。
關鍵詞:小學科學;“巖石”;拓展課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作為科學老師,每當教學《巖石和礦物》這一單元的時候,就是每個老師頭疼的時候:一是自己對這部分知識自身理解不深,二是這部分內(nèi)容相對于實驗探究比較乏味,三是第四單元已接近期末,教師很可能將重心轉移到期末復習而草草結束新課,使得學生很難與其他知識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诖?,我計劃設計三大主題模塊以彌補以上問題。
問題表征:
科學教材目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了常見的幾種巖石的種類和應用,對巖石的其他相關知識并未進行拓展,但是學生對這部分又是具有需求的。課程中缺失了STEAM的價值導向。
改進策略:
1.跨學科進行拓展
若我們有心去關注古代的詩詞、成語,會有“水滴石穿”、《石灰吟》之類的發(fā)現(xiàn),這些或多或少涉及巖石的性質。而且通過查閱資料和資源共享,更是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其他學生感興趣的巖石及礦物種類。那么,我們就可以考慮從人文開始,走進巖石的世界。學生通過收集相關詩詞、成語,發(fā)現(xiàn)巖石之美,并且從中了解巖石。
2.從生活體驗出發(fā)進行拓展
生活中的巖石包括巖石在生活中的應用,我們身邊存在的巖石加工廠,我們城市擁有的特殊礦產(chǎn),等等。這方面的知識學習很適合讓學生主動去尋求查找資料,用小組的形式進行成果匯報展示。這樣的學習方式更利于學生主動去學習,又能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問題表征:
學生卻從未對一種特定巖石進行研究,導致學生對巖石的了解停留在表層。我們迫切需要一種身邊熟知的并常接觸的巖石,對其進行相關的研究拓展。
改進策略:
1.確定研究主體
在眾多的巖石中,花崗巖作為一種顏色鮮亮的巖石吸引著學生的眼光。而考慮到溫州的實際情況,溫州地區(qū)的巖石很多為青石和花崗巖,因此,可以考慮將青石或花崗巖定為學生深入了解巖石的特定種類。那么可以設計專題為——《萬里挑一——花崗巖》。
2.確定研究內(nèi)容
第一,學生通過對花崗巖性質的實驗,發(fā)現(xiàn)人們對它的利用都是基于它特殊的性質,這體現(xiàn)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第二,學生通過收集資料和學習,了解花崗巖的地理分布,認識其形成的特殊性。
問題表征:
技術設計課是學生創(chuàng)新藝術、創(chuàng)造思維、創(chuàng)作能力得到最大體現(xiàn)的時候。而學生的設計又是對前面兩大模塊學習的應用。
改進策略:
1.無替代作品設計
我嘗試讓學生制作一件自己的巖石樂器。學生結合之前對聲音的了解,知道聲音的高低和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如果想要制作花崗巖的樂器,就要將它制作成不一樣粗細的花崗巖,然后用物體敲擊,制作成類似于編鐘的樣子。但是關于花崗巖物品的制作非常困難,一般難以操作,只能通過圖紙體驗。
2.有替代作品設計
鑒于花崗巖是巖石成分,對其切割比較困難,但是學生對這部分又具有一定的興趣,因此我考慮用泡沫塊代替花崗巖,讓學生制作自己設計的花崗巖作品。除了設計樂器,還可以設計石橋,設計花樣地板。因為泡沫塊與巖石一樣具有不易塑性的性質,但是又能用小刀進行切割,能將學生的設想展現(xiàn)出來。
在對這部分的內(nèi)容進行拓展時,要力求學生突出設計,力求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美。我們可以將巖石設計成像古代一樣的石橋、石屋等。
3.對教師的要求
在關于這部分內(nèi)容講授時,教師要做一位引導者,只給學生提供思路和建議,不限制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當然,對作品最后的展示是必不可少的,我們都愿意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展示自己,展現(xiàn)自己,讓學生對自己自信,對作品自信,對科學自信。
[1]吳福元,李獻華,楊進輝,等.花崗巖成因研究的若干問題[J].巖石學報,2007(6).
[2]王德滋,舒良樹.花崗巖構造巖漿組合[J].高校地質學報,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