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萍
【摘 要】 散文,作為與小說、詩歌、戲劇并列的一種文學樣式,在中學課本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中學生掌握一定的鑒賞散文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審美能力,同時在鑒賞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美的教育,培養(yǎng)學習語文的興趣。所謂鑒賞,是品鑒、欣賞的意思,鑒賞散文須以領會作品的內(nèi)容為前提,因此,鑒賞散文的基礎是閱讀。
【關鍵詞】把握散文的特點;閱讀分析能力;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8)05-0067-02
那么如何去鑒賞散文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把握散文的特點
散文的主要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其取材廣泛自由,表達方式靈活。散文的題材廣泛,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無所不包,大至國內(nèi)外風云變幻,小至涓涓細流,綿綿細雨,都可信筆揮灑,點染成篇;表達方式靈活自由,論人、論事、摹景、狀物,抒情、議論,靈活多變。但散文無論題材是多么廣泛,無論表達方式是如何多樣,我們在鑒賞時還得抓住“形散”的另一面,也就是“神不散”,所謂“神不散”是指散文線索集中明晰,脈絡一線貫通,緊扣中心。散文(不管是敘事散文,抒情散文,還是說理散文)一般是通過具體的形象(指景、物、人、事)的敘述來抒情寫意,明理言志。弄清文章的脈絡,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這是鑒賞散文最重要的一步。如《荷塘月色》,是按照“出家門——漫步小徑——荷塘月色——憶采蓮——回家”的順序來寫,核心形象是朦朧靜謐美的“荷塘月色”!
讀散文,首先要抓住它的“神”,準確的抓住了“神”也就是抓住了中心,理解了內(nèi)容。怎樣才能抓住散文的“神”呢?散文中有的語句有揭示全篇主旨的作用,它好似于理解全文的鑰匙,這重要的語句,我們稱之為“文眼”,抓住了“文眼”便捕捉住了散文的“神”。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開篇就點出了“我和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就是這篇文章的文眼。再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中“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理解了這句話,文章提示的人生哲理也就顯而易見了。
二、要分析散文的意境美
“意”,是指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感情色彩,“境”是指具體事物所組成的畫面?!耙饩场笔恰耙狻焙汀熬场钡慕y(tǒng)一,即作者融情入景,寓情于物,因事生情,托物言志。古今優(yōu)美的散文都講究意境的創(chuàng)造。例如:再講《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本來平平常常,然而在朱自清的筆下,便如此優(yōu)美動人了。這就是因為特定的情緒——“心里頗不寧靜”——因大革命失敗而流露的淡淡的哀愁,作者個性化的人格——真、善、美,三者在月下荷塘的畫面里交融在一起。我們在閱讀鑒賞散文時,要善于披事入情,即景悟情、體物察情,從而可視可感,有聲、有色、有形的主體形象中,以情景中的和諧統(tǒng)一中,把握深刻的主題思想,理解景中所寓之情和物中所托之志,從而受到其藝術感染,欣賞文章的意蘊之深,意境之美。
三、散文的清麗、優(yōu)美的語言也是鑒賞的一個重要方面
無論記人、敘事、寫景、狀物,散文的語言靈活,寓于變化,有的質(zhì)樸淡雅。如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中:“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tài)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艷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xiàn),呼之欲出。有的飽含深情,情真意切,如《藤野先生》作者寫的是自己終生難忘的恩師,記的是震撼作者靈魂的典型事例,因此不管是抒情議論的語言,還是寫人記事的語言,都飽含感情。如懷念藤野先生,作者寫道:“但不知怎的,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guī)熤?,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直接抒發(fā)感激敬仰之情。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一篇散文有一篇散文的特點,或優(yōu)美、或雋永、或簡潔明快、或含蓄凝重。我們在閱讀欣賞散文的時候,要善于抓住其語言特點,認真品味字、詞、句,賞析語言的表達方式,注重其修辭特點,從而領會散文表達的感情色彩。
四、還要咀嚼散文的精妙之處
散文的精妙或體現(xiàn)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體現(xiàn)在其謀篇布局的匠心獨運,或體現(xiàn)在表現(xiàn)手法的多姿多彩,或體現(xiàn)在造句的精煉生動。在對文章內(nèi)容與思想情感有了宏觀的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揣摩咀嚼文章的一、二精妙之處,才算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鑒賞。揣摩咀嚼的過程有一個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讀《荷塘月色》可以思考作者為什么在開頭結(jié)尾都寫了妻,惦著江南應該怎樣理解?為什么要用“瀉”(下轉(zhuǎn)第69頁)(上接第67頁)來寫月光,用歌聲喻荷花香好在哪兒等。讀《藤野先生》可以琢磨文章開頭兩段為什么要描寫東京中國留學生醉生夢死的生活?怎樣評價魯迅“棄醫(yī)從文”的思想轉(zhuǎn)變?獲得答案的過程,即是對文章的反芻,也是對自己思維的開發(fā)。更能深入地領會文章的內(nèi)涵,體會作者思想的變化過程。
除上述幾點之外,我們在鑒賞散文時,還要領會其寫作的時代背景,聯(lián)系作家本身的個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在鑒賞的同時提高自己的閱讀分析能力,審美能力。
具體做法如下:
1.加強誦讀
散文的語言具有樸素、自然、流暢、精練等特點。欣賞散文,只有通過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在散文的欣賞中,我們要反復吟詠誦讀,感受它的音韻和文采,這樣才能進入它的語境之中,去領會作者對于自然和人生描述與感悟。
2.善于想象和聯(lián)想,真切地體會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
文學創(chuàng)作要善于想象和聯(lián)想,在文學欣賞中同樣要善于想象和聯(lián)想。讀者在賞讀散文的過程中必須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去不斷擴大作品的生活畫面,從而獲得完整而豐富的形象美感,去品味語言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作者用獨特的構(gòu)思,把抽象的“春”用五幅畫的形式展示在讀者的眼前,使人如臨其境。在寫春草時,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寫道:“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痹谛蕾p時,我們充分地展開想象,想象“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的情景,從而就會很好地體會到“偷偷地”“鉆”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地擠勁,寫出了不經(jīng)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驚喜之情。在寫“春風”時,作者通過觸覺寫道“‘吹面不寒楊柳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我們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把母親的手撫摸著的那種感覺感受出來,從而體會到“春風”柔和、親切與溫暖的特征。
3.深入情感體驗,進一步理解散文內(nèi)在的韻味
散文的欣賞,必須真正深入到作品的生活場景去,感受作品所描寫的人物喜怒哀樂,從作品所描寫的人物喜怒哀樂中體會作者感情。只有這樣,讀者才能激發(fā)強烈共鳴反應,才能深入理解散文內(nèi)在的韻味。
最后,在欣賞散文時,抓住其中的名句(重點詞語),深入地理解,反復地體會,這樣對散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徹。以上簡單談了談散文欣賞過程注意的幾點,欣賞散文時,我們不妨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