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教育部近日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頒布了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4門學科的課程標準。過去15年,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普通高中教育也有了長足發(fā)展,此次新方案充分考慮到了當前的問題與未來的挑戰(zhàn),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定位與策略措施,可以預見,隨著新方案與課標的頒布與實施,將會引發(fā)普通高中新一輪的改革熱潮。
隨著新課程方案與課標的頒布,完成了普通高中教育發(fā)展的完整制度設計,為新一輪改革提供了基本依據與操作框架。2014年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對高中課程和高考改革進行統(tǒng)籌謀劃,做好銜接。2017年教育部等4部門關于印發(fā)《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進一步提出要使高中教育質量明顯提升,辦學特色更加鮮明,吸引力進一步增強。要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普通高中課程選擇性,推進選課走班,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2018年頒布的新課程方案與課標則從培養(yǎng)目標、課程設置、內容確定原則、實施評價、條件保障等具體方面進行了明確??梢钥闯?,考試招生意見為普通高中進行了出口設計,普及計劃完成了高中的教育體量規(guī)劃與發(fā)展要求,而新課程方案與課標則將高中教育發(fā)展的核心內容進行了一一明晰,至此完成了制度閉環(huán),形成了相互銜接、彼此過渡的文件群。
新頒布的課程方案對普通高中教育進行了新的描繪,并將由此引發(fā)普通高中定位轉變,啟動普通高中新的征程。2003年版的課程方案中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剛頒布的課程方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和延伸,提出普通高中新的定位,即“一個中心,三個適應,一個奠定”。
“一個中心”指的是普通高中的中心任務,即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這相比2003年所提出的“為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奠定基礎”而言,更加體現(xiàn)了對“人”的關注,對人的個體價值的認可,同時也呼應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寬口徑、廣領域、多選擇、開放性、多元化等時代新特征。
“三個適應”:一是適應社會生活,意即普通高中的未來發(fā)展要突破象牙塔教育,要打破學科邊界,突破學校圍墻,開放學校與社會的接口,在學校的符號世界與社會的真實世界之間搭建橋梁。二是適應高等教育。適應高等教育不是強化應試教育,再進一步強化高中生千軍萬馬搶過獨木橋的能力,而是要彌合合格的高中畢業(yè)生與合格的大學新生這一對多年矛盾。適應高等教育的提出,筆者認為將會伴隨著在普通高中教育過程中體現(xiàn)高等教育的要求,高等教育將會以適合的形式進入高中階段,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壁壘將被打破,高中教育作為大學預科的角色將會進一步凸顯。三是適應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此舉可以看出未來將會把3年的高中教育放在學生一生的發(fā)展中去布局和思考,高中教育要引導學生基于一生的長度去思考當前的學習與生活,基于未來可能的職業(yè)角色去分析當前的基礎與不足,既要學會自我認知,又要學會了解環(huán)境,還要儲備職業(yè)素養(yǎng)。
“一個奠定”指的是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筆者認為這一自2003年延續(xù)至今的定位再次重申了普通高中對學生一生的延伸價值,此次新方案指出普通高中的培養(yǎng)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著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yǎng)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自主發(fā)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每個學生的人生是不同的,每個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之路也是不同的,普通高中必須從提升“過獨木橋能力”轉向形成終身受益的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學業(yè)、人格、價值觀的完整發(fā)展。
隨著新方案、標準的頒布,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大幕再次拉開,普通高中教育將翻開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