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美玲??
摘 要:為了打造初中政治的高效課堂,提高教學質(zhì)量,政治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習動力;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使政治課堂生活化;有效提問,激發(fā)思考。多方面撥動學生心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政治課堂才會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課堂效率;學習目標;課程資源;生活化;有效提問
一、 明確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習動力
首先,孫老師提到權威人士教育部長陳寶生答記者問時提到我們將推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打造固本工程、鑄魂工程、打底色的工程。其次,在“考情一覽”中,孫老師分析了近4年民族文化這一課考點在常州中考《思想品德》試卷中的比重。而后,出示國家政策——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部指導綱要》的通知的相關內(nèi)容。從而突出了民族文化這一課在教材、考試中的重要性。都說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作為重點中學畢業(yè)班的學生非常明白這一點,所以孫老師的這三招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nèi)需上立竿見影,迅速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使政治課堂生活化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通過各種方式能動的尋找、認識、選擇和運用教學素材可以使學生貼近生活、觀察生活和熱愛生活,從而使學生把對生活的熱愛轉(zhuǎn)化為對知識的渴望,這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
孫老師緊跟時代的步伐,緊密結合社會熱點,即全國兩會部長通道教育部長陳寶生答記者問與2016年度“感動中國”中的“女排精神”,使政治課具有時代性。充分挖掘2016年度“感動中國”中的“女排精神”這一社會熱點資源,精心設計了第一篇章:贏了,不服輸?shù)闹袊庞只貋砹?!第二篇章:中國女排贏了,海內(nèi)外華人為之歡呼、驕傲、振奮!第三篇章:冠軍的偉大,不只因為輸贏,有一種精神叫“女排精神”。第四篇章:各行各業(yè)學習“女排精神”,用“女排精神”砥礪前行。結合材料和教材精心設計問題,進行了主題式情境教學。這四個篇章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學生身臨其境,有感而發(fā)。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深化了學生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綜合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質(zhì)量。營造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積極的情緒中受到思想教育的熏陶,達到“情”與“思”的完美結合。對于教師而言,提高了教學藝術,增強了教學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此外,孫老師提到正衡中學師生傳承“女排精神”的實際行動。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傳承“女排精神”就在我們身邊,你我共同行動,滿滿的正能量。
三、 有效提問,激發(fā)思考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談到問的重要性時,曾風趣地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庇行У奶釂柺且环N藝術,對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 在生成感悟處追問
第一篇章:贏了,不服輸?shù)闹袊庞只貋砹?!孫老師富有激情的朗讀,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強烈的愛國之情。在學生滿腦子都是“贏”字時,孫老師布置學生拆解“贏”字,并認同學生對“贏”字的多元解讀,而后追問從中你可以感悟到中華文化具有怎樣的特點?學生異口同聲地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水到渠成??!
(二) 在產(chǎn)生歧義處追問
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產(chǎn)生的不同意見,并巧妙地引導他們“真理越辯越明”,在討論中求真知。學生的理解可能會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學生能提出新的獨特的見解實在難得,表明他們真正地進行了思考。
第一篇章:贏了,不服輸?shù)闹袊庞只貋砹?!孫老師結合學生思想認識上的誤區(qū),巧妙設置了探究題:中國古語有云: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所以在學習與生活中的每次比賽中,我們只能贏,不能輸!輸了太沒面子!對此觀點你是怎么看的?學生對競爭內(nèi)容比較熟悉比較快地說明了我們只能贏,不能輸!輸了太沒面子!這一觀點錯誤的理由,對于中國古語“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有褒有貶。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孫老師引導學生在思辨中掌握如何增強民族文化認同,幫助學生在感悟中形成了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只有通過多種途徑,不斷提高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采取多種方式撥動學生心弦,學生的思維才會被點燃,學生的智慧才會被最大限度地開發(fā),政治課堂才會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簡介:
巢美玲,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新北區(qū)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