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空間想象力是一個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但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貫穿教學的始終。文章從構建空間想象情境、形成空間想象思維、選擇空間想象內(nèi)容、營造空間想象氛圍四個方面分析了提升小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空間想象力;能力培養(yǎng);想象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3-12
作者簡介:李志軍(1980—),男,湖南省武岡市文坪鎮(zhèn)中心小學副校長,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數(shù)學課程改革。
一、構建空間想象情境
進行空間想象是一件非常費腦力的行為,如果想讓學生主動進行空間想象,就必須激發(fā)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為了達到此目的,筆者在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將枯燥乏味的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情境融合在一起,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空間想象。
例如,在進行“認識圖形”的教學時,我讓學生利用積木或橡皮泥等教具進行形狀的搭建,因為積木與橡皮泥等是學生們十分喜歡的玩具,所以有了這些兒童玩具的參與,無疑會增加教學的“新鮮感”。為了讓學生運用空間想象能力在頭腦中構建好相應的圖形,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親自實踐。
在教“軸對稱圖形”這一內(nèi)容時,筆者為了讓學生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設計了畫一畫、剪一剪、折一折等活動。學生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圖形的兩邊是完全相同的,即引入“完全重合”,反復地操作體會,再配合課件的動畫演示,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在學生自己操作、已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礎之上,我再用課件動態(tài)地展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讓學生了解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在講解“軸對稱圖形”時,我讓學生的操作占主導位置,并且在鞏固練習中安排了一些學生動手操作的活動,讓學生們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之間的區(qū)別,為辨別是否為軸對稱圖形打好了基礎。在課堂的最后,我放手讓學生去制作軸對稱圖形,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體驗,提高空間想象力。
二、形成空間想象思維
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將這些抽象的教學內(nèi)容變得更加具體,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促進其空間想象思維的形成。比如,在進行長方體的教學時,筆者認為平面的教學很難從立體、透視的視覺角度向學生進行充分展示,因此,我制作了相應的教學課件,向學生展示長方體各個面的視覺效果,增強了學生從多個角度對長方體進行觀察的效果,從而使學生知曉長方體各個面之間存在的立體關系。通過對長方體的細致分解演示,讓學生充分了解長方體從“體”變成“面”的變化過程,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空間想象思維的提升,還能加深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
我認為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思維,還可通過測量來實現(xiàn)。測量有利于形成和加深學生的實體觀念與空間感,幫助學生發(fā)展空間思維能力。如“你估計你的鉛筆盒長多少厘米?你的橡皮長多少厘米?你的課桌的長度是多少厘米?”這樣的問題都有助于空間思維力的發(fā)展。我曾在教學中借助游戲,組織學生開展“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千米具體有多長,幫助學生逐步提升空間想象思維能力。
三、選擇空間想象內(nèi)容
想要在小學階段塑造學生們的空間想象力,組合相應的內(nèi)容來教學顯得勢在必行。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與空間想象力有關的教學內(nèi)容非常之多,因此,我認為可以從中挑出相當一部分素材,作為拓展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切入點。同時,我認為教學也應不拘一格,講故事、做游戲等技巧都可以被我們?nèi)胬闷饋?,在這些多樣化內(nèi)容的刺激下,學生想象力一下子被調(diào)動出來,最終的教學效率是事半功倍的。
比如,在教授“位置與方向”內(nèi)容時,完全可以將數(shù)學課與體育課結合起來上,數(shù)學教師可以與體育教師一起帶領學生開展課外活動。一是將班上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每個小組的學生開展游戲性的競賽,內(nèi)容為位置與方向。體育教師可以組織體育委員暫時代替體育教師,指令學生向左轉、向右轉或齊步走,根據(jù)每個競賽小組的表現(xiàn)進行打分,這樣學生為了本隊的榮譽會積極予以配合。競賽性的活動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這樣學生在熱火朝天的競賽過程中對位置平移等空間想象力的感悟也會增進不少。
又如,在進行“公頃”這一部分內(nèi)容教學時,我開展組合教學,以此培養(yǎng)學生們的空間想象力。公頃是繼學生學完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后的又一個面積計量單位。對小學生而言,“公頃”所代表的面積是非常大的,在他們?nèi)粘I钪幸胝业较鄳拿娣e大小顯得有難度。因此,如何在教學中輔助學生在腦海中有一個關于“公頃”這個計量單位的量感就是教師的教學難點之一。為了學生能夠完全理解,教師應該從事以下的教學設計。首先,我請7個學生到操場,并讓他們完成手拉手的動作。每個學生兩手展開約1.4米,那么7個學生手拉手展開的距離就是10米左右。接著再連續(xù)請一些學生組成正方形,進而形成面積為100平方米的正方形。最后,告知學生100個上述的正方形所組成的面積就是1公頃的面積。通過上述的教學設計,原本抽象的“一公頃”面積變得直觀起來,這個在小學生腦海中逐漸具象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空間想象力創(chuàng)立的過程。很顯然,這就是利用教學素材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空間想象力的一個典型的教學案例。
四、營造空間想象氛圍
提高小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構建很好的空間想象氣氛也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只有恰到益處的氣氛的襯托,最終成形的教學效率才會令人滿意。在詳細的教學活動展開中,我一直想要營造一個主動向上的課堂氣氛,于是我引導學生多想象,并且鼓勵他們勇敢地發(fā)出質疑的聲音。同時,我對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迸發(fā)出來的空間想象力的火花,都會給予積極保護。而這些在教學實踐中都會成為滋生讓學生形成空間想象力的“火種”。而且,即使對一些看上去有些荒謬的想象,我也不會指責,因為我不想一個指責,便將一個學生想象力的萌發(fā)扼殺在了搖籃里。
例如,我在進行“圓的觀點”的教學時,為學生設計了幾個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的問題。我首先問學生:“為什么自行車的輪子必須設計成圓形,而不是其他形狀呢?”“如果設計成菱形或者是三角形,那么自行車還能正常騎行嗎?”拋出這些問題之后,便可以引導學生展開空間想象了。因為非常貼近生活,學生們的想象力一下就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始議論起來,活躍一點的學生甚至開始手舞足蹈地表演起來了。很顯然,這種氣氛既不會使課堂變得無序,又能讓學生各抒己見,而空間想象力在這種氣氛的調(diào)動下就會逐漸形成。經(jīng)過全面的討論,教師再動用多媒體為學生模擬一下正方形自行車輪的樣子,最終的結果便一目了然了。
另外,在教學中,我還會要求學生畫一些簡單的直觀圖,有意識地提高他們的畫圖能力,通過激發(fā)學生們畫圖的興趣,營造出良好的空間想象氛圍。在具體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首先從畫平面圖開始,先畫相對簡單的水平放置的平面,再逐步地畫從不同角度觀察的兩個平面相交的樣子。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向學生強調(diào)要掌握畫圖要領,要求學生們必須把圖畫對、畫準確。學生們有了很好的作圖習慣之后,班上的空間想象氛圍也就營造好了,這對解決立體問題有很大幫助。
空間想象力是一個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但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僅通過一兩節(jié)課就能輕松實現(xiàn)的,空間想象力的培養(yǎng)必須貫穿教學的始終。在小學數(shù)學教育中,較好的空間想象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好數(shù)學知識,尤其對掌握好空間幾何知識來說,良好的空間想象力更是一位不可或缺的“好伙伴”。因此,教師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積極地在數(shù)學課堂中結合所學習的內(nèi)容對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進行培養(yǎng),并在數(shù)學課堂中創(chuàng)設抽象空間的想象內(nèi)容,讓學生能在潛移默化的氛圍中逐漸使自身的空間想象力得到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賀 李.發(fā)展小學生空間觀念的策略[J].學周刊,2017(19):74-75.
[2]王 婷.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