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摘 要]作文要更好地表達與詮釋情感,必定要借助良好的語言表現(xiàn)力,因此作文語言訓練是一個必需的過程,但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一直不好把握??梢詮娜齻€層面來訓練:真、美、力。這是作文語言的三種境界,也是三種語言特色的梯級呈現(xiàn)。
[關(guān)鍵詞]語言訓練;語言境界;真;美;力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16-0011-02
關(guān)于語言,英國著名詩人、哲學家T.E.休姆在《沉思錄》中談到“語言,本質(zhì)而言,是一種公眾事物”,法國作家蒙田認為“語言只是一種工具,通過它我們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們靈魂的解釋者”。
而作文,恰恰是需要借諸筆端的語言文字這種公眾事物來傳達個人主觀感受,詮釋靈魂的過程?!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边@樣看來,對于占據(jù)了語文半壁江山的作文,加強語言訓練就成了必要和重要。而我認為作文語言應(yīng)有三境界:真、美、力。這既是作文呈現(xiàn)的三種語言特色,也是語言的三個層面。
境界一:真
俗話說“語言是真的好,狐皮是紅的好”,唯“真”能打動人;魯迅也說“油滑是文章的大敵”;為哄而寫的“假大空”更是文章的頭號殺手,語言一旦表現(xiàn)過度,虛情假意,就失去了作文的感染力。因而,純真、質(zhì)樸、不作態(tài),真實自然地流露內(nèi)心情感,才是作文語言表現(xiàn)的第一境界。
朱自清的《背影》敘述了浦口送別一事,刻畫了一個并不出眾的父親,卻因語言質(zhì)樸,情感真摯,場景真實,打動了無數(shù)人,改變了無數(shù)人對于父愛的認知。這就是“真”的力量。
如何求“真”?首先,一開始作文就應(yīng)鼓勵學生說真話,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怎么說。
喜怒哀樂的真情流露才是讀者最想品味的,也是最能激起共鳴的。讓學生直接描寫出來,不懼想法的稚嫩,嫩有嫩的可愛;可寫牢騷話,那是自己的感情傾訴;更能調(diào)侃自己行動的愚鈍,這是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至于涉及思想、人品不當之處,可先肯定其真實的一面,再慢慢引導,哪些可以換個角度說,或有選擇地說更有利于表達情感。畢竟語文承著“文以載道”的教義。既然他們沒有惡意,有話可說,何不讓他們一吐為快。我們只要遵循一條原則就好:先讓他們想說、敢說,然后才是會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是我們想要的最美景致吧。因此,教師要有一顆寬容、贊賞的心及善于贊美鼓勵的語言。相應(yīng)的,對于寫一些假大空、口號式的套話,借用引用過多來湊數(shù)字的做法一開始就要剎住,允許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當然,我們在求真中要注意:(一)要教會學生處理好生活素材與藝術(shù)作品的關(guān)系。生活中的原型只是素材,不能等同于藝術(shù)形象,如果一切都是現(xiàn)成的,作者只是記錄下來,那豈不是太無能了?把零散的事實拼湊起來,表現(xiàn)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也是一種真實。真,不是死板。(二)教會學生擴句,陳述的語言要細膩一些,說得有板有眼,有可視感,情真意切,讓作文成為藝術(shù)的、生活的、情感的真切自然外流之所。
境界二:美
前面談到的自然真實猶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一種美,而恰如其分的雕飾也是別有韻味的美。正所謂“三分原貌七分裝扮”,優(yōu)美的語言往往能讓平凡的材料、普通的構(gòu)思添光加彩,掩蓋一些本質(zhì)上的瑕疵。我們來談?wù)勅绾涡揎椪Z言,使之煥發(fā)“美色”。
著力打造詩化的具有畫面感的語言。顧名思義,詩化的語言是像詩一樣美的語言。那么詩有什么語言特點?工詞、工句(偶句),具有音韻美;善于用修辭格,進而借助意象營造出一種或明或暗、或剛或柔的意境美和圖畫美。
想要語言美,就需要我們培養(yǎng)學生煉字鍛句的能力。北宋哲學家、易學家邵雍在《論詩吟》中談到“煉辭得奇句,煉意得余味”,這兩句大意是,錘煉詞語就能得到奇妙的文句,錘煉主題就能得到耐人回想的意味。這兩句告訴我們,無論是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還是語言文字,都要經(jīng)過千錘百煉,才能進入妙境,賈島的“推敲”就是一個典例。因此,在講詩歌時,多就煉字鍛句的典例給學生更多的理解與欣賞,讓他們體會到文字的美感與魅力。
除了課本的例子,不妨讓學生多接觸欣賞一些優(yōu)美的現(xiàn)代詩。徐志摩、戴望舒、席慕蓉、汪國真、倉央嘉措、吳秀華等的詩都是美不勝收的詩,可以舉行詩歌講座、詩歌誦讀、詩歌鑒賞等活動,讓他們體會詩的語言美、意境美,進而愛上詩;鼓勵他們學寫詩,用詩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用了一個好詞、一個好句,營造了一個好意境都可以是表揚及贊賞的理由,更是推動其前行的動力源。
要表現(xiàn)語言的美感還要避免語言的平淡。“文似看山不喜平”,平淡的語言是無味的,致文索然,無人愿品?!吧接暧麃盹L滿樓”,造點勢,順點風,或平地一聲雷,總比平淡要有看頭。在平時描寫中不妨多提倡,除了直接借詩詞提美語美境,一些經(jīng)典描寫片段展現(xiàn)出的美境也是可以借力的工具。這種效果一可借情節(jié)造勢,二可依賴詞性句式本身的特點推高。避開情節(jié)不談,我們來談如何依賴詞性句式本身的特點推高避平淡:既可借擬聲詞、動詞、形容詞又可借抒情句、問句、名句,還可借排比句、比喻句、擬人句、對偶句等修辭句,也可借大幅描寫,尤其是心理描寫、環(huán)境描寫。
如朱自清的《背影》父親爬月臺買橘子一段的經(jīng)典描寫中,用了6個準確的動詞“走、探、爬、攀、縮、傾”,用了3個形容詞“蹣跚、慢慢、微傾”來修飾這些動作,把父親爬月臺的艱難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加之“尚不大難”“就不容易了”“顯出努力的樣子” “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這些自然真實流露的心理語言,畫面感很強,感染力更強。那個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走路,動作艱難而努力的樣子便定格在了讀者心中,寫盡了父親對孩子深厚無私的愛。這就是語言本身散發(fā)出的一種感人的美。
境界三:力
一篇文章,如果只有淺層感性的描寫、敘事,就事論事,缺乏理性的思考、深透的思辨性語言,體現(xiàn)不出作者的思考、情感、智慧,文章的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還是不足打動人、引起共鳴的。因而,在前兩個層面的基礎(chǔ)上,我認為文章不妨多一些思辨,多一些理性透視,多一些智慧或詼諧,以增加文章的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而言語之力“大到可以從墳?zāi)箚拘阉廊耍梢园焉呋盥?,把侏儒變成巨無霸,把巨無霸徹底打垮”。
(一)用議論性的語言增思想之力
對所見所聞多一些深入的思考,不斷質(zhì)問為什么,培養(yǎng)究根尋底的習慣,學會反思,對今后的思索、堅守,分析原因與結(jié)果、對與錯,以增強文章的思想性,這樣的語言更有思辨性,更深徹。語言是靈魂的解釋者,有思想、有深度的靈魂力量是無窮大的,而作者的觀點、思考的過程往往是記敘文畫龍點睛之筆,能升華主題,更是文章的價值所在。魯迅的《故鄉(xiāng)》如果沒有最后一部分對故鄉(xiāng)現(xiàn)狀的思考,對未來的探索與決心,停在對故鄉(xiāng)現(xiàn)狀的描寫和記敘上,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就淺了,觸及人們內(nèi)心的力量就少了,當然,文章的原有價值就降低了。
(二)來一些強烈的抒情句,內(nèi)心的獨白,心靈的追問,增情感之力
冰心的《荷葉·母親》中“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母親??!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強烈的抒情與追問,把對母親的愛與贊美推到了極點,極富感染力。
(三)多一些智慧與詼諧的語言或故事,增智慧之光
只有智慧的語言,才耐人尋味。以唐伯虎為一老婦祝壽為例:起筆“這個女人不是人”,一言既出,老婦臉現(xiàn)怒色;“九天仙女下凡塵”,由怒變喜;“生兒個個都是賊”,兒女皆驚;“偷來蟠桃獻至親”,結(jié)語一出,眾人歡娛。語言充滿機變,令人嘆為觀止。學生雖還未能達到這種程度,但“黑”自己一下,開開玩笑還是可以的。用智慧打造亮麗的語言,這樣的語言才富有魅力,這樣的文章更受人歡迎。
語言的錘煉是歷久的,一切學問沒有速成,尤其是語言,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這三個層次,它需要循序漸進,有梯度。此外平時每文一出,必要多修改,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平時多積累交流,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使文章語言的呈現(xiàn)達到真、美、力——真美麗的盛景,助思想情感大放異彩,成就名篇佳作。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