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導入,顧名思義,指的是在課堂教學開始的三到五分鐘內師生的教學活動。它所占時間雖短,卻是一節(jié)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起著聚集學生學習注意力、吸引學生眼球、促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用。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的我們,應以教學內容為目標,運用有趣巧妙的方式引出教學內容,引發(fā)學生對新課內容的學習渴望,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敲響課堂的第一鐘,以此促使語文課堂獲取高質量教學效果,這是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都應該重點關注和研究的話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導入;疑問式;感染式;引用式
對如今初中語文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觀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語文教師所設計的課堂導入存在很多誤區(qū),如,有的教師認為導入時間足夠長,導入效果才可以更好,還有的教師認為,傳統(tǒng)式的直接導入法比較好,省時省力,甚至還有的一部分語文教師認為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可有可無,一點也不重要。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導入失去了它原本應有的價值與功能。因此,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運用多樣化的導入方法,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來。本文,我就結合多年來的語文教學實踐,談談對初中語文課堂的導入方法的看法。
一、 疑問式導入法——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fā)學生探索欲望
疑問,是學生學習的起點,有了疑問,學生才會有所思考、有所探究,進而才會有所收獲。疑問式的課堂導入,可以深深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對新知產生一種極度想要了解和探索的渴望,能幫助學生盡快消除在課間的雜念和興奮情緒,使學生將注意力聚焦在課堂教學中,從而在對文本內容進行閱讀和探索時投入滿腔的熱情和高漲的情緒,引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科內容探索的欲望。
例如,在向學生講《看云識天氣》這篇文章時,我向學生提出了如下幾個疑問:1. 你們平時對云彩有過細致入微的觀察嗎?2. 你們知道有什么樣類型的云嗎?這些類型的云預示著什么樣的天氣的發(fā)生?3. 你們知道“卷云”意味著什么天氣嗎?“卷積云”又意味著什么樣的天氣狀況呢?4. 你們知道什么是“積云”和“高積云”的區(qū)別嗎?如此,我通過采用疑問式導入法,為學生提出了與本篇文章相關的疑問,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發(fā)了學生繼續(xù)探究下去的欲望。
二、 感染式導入法——營造濃厚的氛圍,激發(fā)學生思想感情
人類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初中階段的學生身心正處于轉折時期,他們的情感敏感、細膩,所以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們就可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采取感染式導入法,以此營造濃郁情感氛圍,使學生實現(xiàn)與文本的對話,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想情感。在這其中,語言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際的基本工具,通過語言的表述,可以轉達人的思想,體現(xiàn)人的情感,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具體具體的教材文本,通過口頭語言的描述來渲染一種氣氛或情緒,在生動形象口頭語言的描述中,學生可以迅速進入某種特定的情境中,從而成功地激發(fā)學生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向學生講《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篇文章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對學生說道:“人生路上,有苦有甜,有哭有笑,有失敗也有成功。面對一個挫折,一次失敗,也許會有人一蹶不振,因此而變得十分自卑。但是,你是否知道沙子成為珍珠的過程是多么艱辛。世界上不存在一帆風順的人,相信自己,自己也是一顆最閃亮的珍珠。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經歷一番寒徹骨,才能享受梅花的撲鼻香。所以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灰心,要學會堅持不懈,勇敢地面對困難,最終會苦盡甘來的。”學生聽得也是津津有味。如此,我通過采用感染式導入法,為學生營造了與文章相對應的氛圍,鼓勵學生與自身的經歷進行了聯(lián)系,有助于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本篇文章的深層內涵,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思想情感。
三、 引用式導入法——抓住學生的眼球,點燃學生學習熱情
引用導入法,即采取對古詩文、名言警句、對聯(lián)、熟語等進行引用的方式來引出課文文本。它們雖然在形式上比較簡短,但是卻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和意蘊,能夠在思想上給人以啟迪,使人反思自省、領悟成長。鑒于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的我們,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引用式導入法,通過引用古詩文、名言警句等方式來引出文本的教學主題,如此,能緊緊抓住學生眼球,使學生感悟到語文課程的魅力,從而點燃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
例如,在向學生講《愛蓮說》這篇文章時,我跟學生說道:“自古以來,很多文人對各種各樣的花進行了描述和贊美,每一種花都蘊含著一種特殊的思想情感,如,陶淵明先生的《飲酒.其五》中對菊花的描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王安石《梅花.梅》中對梅花的描寫: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朱庭玉《天凈沙.秋》中對芙蓉的描寫: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緊接著,我又向學生說道:“百合代表純潔、莊嚴,梅花代表堅韌、無懼,那么,蓮花代表什么樣的形象呢?”如此,我通過采用引用導入法,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的眼球,順利地引出了本節(jié)課的主題,從而點燃了學生學習本篇文章的熱情。
總之,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給予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一定的重視,并積極探索好的導入技巧,以此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其方法和技巧,從而實現(xiàn)語文學科的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吳向麗.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J].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下旬),2014-01-21.
[2]賴偉先.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呈現(xiàn)技巧[J].新課程學習(中),2014-04-18.
作者簡介:
李國滿,安徽省淮南市,淮南市壽縣迎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