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靈告誡我,它教我不要因為一次贊頌而得意,不要因為一次責難而憂傷。樹木春天開花、夏天結果,并不企盼贊揚,秋天落葉、冬天凋敝,并不害怕責難。
——紀伯倫
今天應該做的事沒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誤了。
——治療“拖延癥”,不要總想著把事情留到明天
在最開始的10千米,誰都覺得輕松,包括那些很菜的菜鳥,所以你要穩(wěn)住配速;在最后的10千米,誰都覺得疲累,包括很牛的牛人,所以你得咬牙挺住。
——馬拉松教練于興波的這句話同樣適用于人生
智力不是以其廣度而是以其強度(或深度)見稱。所以,在這方面,一個人可以放心大膽地與一萬個人較量一番;一千個傻瓜湊在一起,也產(chǎn)生不了一個聰明、理智的人。
——叔本華
每個作家背后,都有一個杰出的中學語文老師。
——畢飛宇談作家的培養(yǎng)。他認為,知識是任何時候都能獲取的,但審美趣味在青春期前后就形成了
笑是幽默的最低標準。
——社交中,真幽默與假笑間有很大差別,很多人并非因幽默而笑,而是借笑來掩飾他們沒有幽默感
這世界上除了自己還有別人,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斂一下,不必像孔雀開屏似的,把自己的刺毛都盡量伸張。
——梁實秋的“修養(yǎng)”觀,不僅是一種需要,更是必要
與其取悅別人,不如快樂自己,能把困苦的生活活出詩意,把薄情的世界活出深情,這才是本事。
——對于“無法重來的一生”,星云大師主張,在有生之年,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中國,想法并不值錢,值錢的是你的執(zhí)行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很多行業(yè)只容得下第一、第二,排第三就沒人知道了。
——“吊環(huán)王”陳一冰談創(chuàng)業(yè)之后的感受
一個人的成長史就是閱讀史。一個孩子的童年和少年時期的閱讀,便是浸染在他成長史上至關重要的底色。少年時的閱讀情懷,總是帶著你難忘的心情和想象的,它對你的影響是一生的。
——著名作家肖復興的閱讀觀
自己這一輩子,除了做火炸藥研究這一件事,別的都不擅長。我是搞科研的,在科研上不愿意使巧勁,不追求“短平快”的項目,科學要實在,不要浮夸。選定目標不要輕易放棄,遇到問題不輕易放棄。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澤山院士的“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情結
“加油!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機會:“就不,偏要留給運氣好的人。”
——機會和運氣的關系往往很矛盾
年輕人盲目地喜歡大海,40歲以后喜歡內(nèi)陸湖,50歲以后喜歡河流,老了以后喜歡各種“池塘”:魚池、澡堂、海底撈。
——歲月催人老
“宀”:固定的地方,工廠、單位;“八”:八小時;“力”:拼命干!
——“窮”就是在固定單位,每天8小時,拼命干
如果你要吞下一只蛤蟆,最好不要盯著它看太久。
——梅格·格林談如何對抗“拖延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