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駿
【摘 要】從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功能與微課的教育教學功能出發(fā),結(jié)合小學數(shù)學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征,構(gòu)建基于微信公眾平臺下的學生說題的學習方式。以實踐探索為例,將說題過程錄制成微課并結(jié)合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發(fā)布展示,供學生觀看、學習,即時反饋交流過程,并以此來解決學生解題時重方法、輕思路,無法準確表達思考過程,面對錯題難題時缺乏解題的信心和能力等問題。
【關(guān)鍵詞】小學數(shù)學;說題;微信公眾平臺
學生解答習題基本以算式和答案為主,很少會有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的展現(xiàn),這是不爭的事實。另外,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課堂上主動發(fā)言的學生越來越少,他們答題時也基本按照“書寫格式”在“讀”,不會說思路,不會說方法,一個解題過程要講好久,才能勉強講清楚。筆者曾經(jīng)嘗試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說解題想法、過程,但面對思維水平、語言表達能力層次不同的學生,總是要花大量的時間等待他們讀懂題意、思考過程、組織語言等,難以落實和推行。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大部分學生無法通過語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如何給予學生充分的說題時間,以此促進數(shù)學學習指導?這成了筆者思考和關(guān)注的問題。
時下,微信公眾平臺在信息發(fā)布上具有便捷、高效和針對性強等特點,嘗試“微信說題”,讓學生在解決一個問題時,將自己審題、分析、解題和反思的思維過程,以口頭語言和相關(guān)輔助手段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并錄制成微課視頻,發(fā)布于微信公眾平臺,供同學觀看和交流,正好可以彌補上述缺憾和不足。
一、“三個步驟”讓微信說題成為可能
(一)從“課堂說題”到“微信說題”:技術(shù)支持下的新嘗試
為了使學生能夠有足夠的方法和素材進行模仿學習,筆者先進行了“微信說題”的嘗試。所以,“微信說題”的實施,一開始是以微信公眾平臺“嘉實曹老師”中的“曹老師說題”為板塊,發(fā)布教師錄制的習題講解視頻,供學生觀看、學習和討論。下面就對具體的操作策略進行講解。
首先是建立平臺,注冊騰訊視頻賬號和微信公眾平臺,接著由教師將習題講解的過程錄制成視頻,并將視頻上傳到騰訊視頻網(wǎng)站。通過編輯和排版,整合文字、圖片及視頻,形成完整的微信推文,發(fā)布在微信公眾平臺中。學生閱讀圖文、觀看視頻進行學習,并進行網(wǎng)上反饋、生生互動、課堂交流等。
習題講解微視頻的錄制是實施的關(guān)鍵步驟,這個步驟完成的質(zhì)量如何直接關(guān)系著整個“微信說題”過程是否有效。下面就從確定說題內(nèi)容、示范說題方法、微信發(fā)布推廣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1.確定說題內(nèi)容
“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選擇怎么樣的問題去說,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實質(zhì)性的學習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長期的數(shù)學學習中會完成大量的習題,但并不是每一道習題都需要去準備、去說題。在實踐中,“微信說題”的習題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錯題,是指學生在平時作業(yè)中出錯的習題。學生的錯題是學習的寶貴資源,觀看教師的錯題分析和再解決過程,不僅能讓學生訂正原有的錯誤,還能提高反思和糾錯的能力。另一類是拓展題,是指能讓學生進行探索、實驗、思考,具有一定難度的習題。根據(jù)課堂教學進度,選擇與教材配套,但又有一定拓展提升的習題進行說題,在為課堂學習提供多樣化習題支撐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和思維能力。
2.示范說題方法
說題不是簡單地把解答習題的算式和答案讀一遍,而是需要將思考分析的過程表達出來,這就需要對說題的步驟進行一定的指導和規(guī)范。筆者在“曹老師說題”板塊中說的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說審題。審題的基本要求是弄清題目的兩個組成部分:條件和結(jié)論。每次都從審題開始說起,可以強化學生審清題意的良好意識,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認清已知、明確所求、抓好關(guān)鍵詞、挖掘隱含條件的習慣。
(2)說思路。也就是把習題解決的分析過程和思考過程表達出來,對解題的過程進行概括、提煉,形成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因此能夠說清一個題目的解題思路是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
(3)說拓展。教師在講解用一種方法解答習題后,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適當?shù)囊活}多解、一題多變的講解,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運用多種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
(4)說反思。說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解決問題后,再回顧解題活動加以反思與分析,也是非常有必要。要從知識學習、思考過程、解題方法等方面進行反思。
教師一般按這樣的步驟進行說題,但并非定要嚴格按照此步驟執(zhí)行,比如遇到有些題目只能用一種方法解答的,不需要說拓展,還有的題目在說思路的時候可穿插著說審題等,都是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使用的。由于說題的步驟清晰,學生一看就懂,也便于他們之后進行模仿,嘗試自己按這樣的方法來說題。
3.微信發(fā)布推廣
當教師確定了說題的內(nèi)容后,對說題的步驟進行梳理,特別是解答習題的思考過程要清晰明確。然后將整個講解的過程制作錄制成提綱和腳本,防止在錄制過程中的思路混亂。接著試講,將錄制過程需要講解的習題試講一遍,在講解中需要用到畫圖或書寫的地方也演練一遍,做到心中有數(shù)。最后使用高清攝像頭或手機將習題和講解過程錄制下來即可。
“曹老師說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總共錄制并發(fā)布說題視頻96個,點擊量為14000余次,平均單個視頻點擊率為150次左右。實踐證明,如此技術(shù)支持下的數(shù)學學習指導方式有助于拓展教學時間與空間,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在家中進行觀看和學習;有助于實現(xiàn)“一對一”教學,學生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觀看,跳過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習題,專門觀看自己還不懂的習題,而且可以反復觀看,直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為止;有助于保證課堂教學與課后教學的一致性,學生觀看自己老師錄制的視頻,相比接受課外輔導班老師或家長的輔導,更加具有親切感,能體驗到類似課堂學習的感受,也能保證學習到的習題解題思路的正確性。
(二)從“曹老師說題”到“小老師說題”:角色轉(zhuǎn)換后的新局面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看和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然學會了“微信說題”的方法和視頻制作的過程。固然,學生“微信說題”視頻的制作是核心步驟,但若沒有公開、穩(wěn)定的展示平臺,學生的興趣肯定不能持久,動力也會隨之消失。而且,作為公開傳播的學習內(nèi)容,能使學生的說題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使全班乃至更多的學生從中獲得學習上的幫助。所以,筆者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為學生搭建了他們展示說題的舞臺——“學生說題”板塊,主要包括“502小講壇”(學生說難題)和“錯題分析”(學生說錯題)兩部分,為激勵學生的說題熱情,引導其他同學的有效閱讀和觀看,專門設(shè)計了如下圖的版面(微信公眾號文章為豎式排版,故將其截成四張圖片呈現(xiàn))。下面就對學生“微信說題”的實施路徑作一點說明:“502小講壇”按照“學生照片—習題介紹—解答提示—視頻分析—教師點評—拓展提問”的流程進行展示(如圖1);“錯題分析”按照“學生照片—前言—習題呈現(xiàn)—錯題分析視頻—教師點評”的流程進行展示(如圖2)。
(1)學生照片的展示,不只是為了告知讀者今天視頻主講是誰,更能調(diào)動起學生說題的興趣和欲望,讓他們獲得成就感。
(2)習題介紹,主要介紹習題或者錯題的來源和所涉及的基本知識,同時也對習題的難度進行介紹,讓學生心中有數(shù)。
(3)解答提示,是給習題解答遇到困難的學生一定的提示,降低解答難度,期許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解答。
(4)視頻分析,也就是學生錄制的說題視頻,供學生觀看學習,獲得該習題或錯題的具體思考過程和解答方法。
(5)教師點評,是對學生的說題視頻進行簡述并分析點評,特別是對學生微視頻中的思考過程和思想方法方面的表達進行分析,也指出不足的地方,供其他學生參考借鑒。
(6)拓展提問,是在最后給有能力的學生進行深層思考的保證,一般提問是否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講解方法,或者讓學生完成該習題的更高難度的變式練習等。這也是為了課堂上的分享做準備。
在“錯題分析”中,還特別加入了一段導語,內(nèi)容為“很多時候 ,同學愿意花很長的時間完成作業(yè),卻不愿意花幾分鐘分析和訂正錯題,這是不科學的!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應(yīng)該更關(guān)注錯題的分析和理解,因為這是同學們?nèi)菀壮鲥e的地方,也是知識掌握和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所以,遇到錯題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分三步來分析:①我為什么會做錯?②正確的思考方法和解題思路應(yīng)該是怎么樣的?③從中我吸取了什么教訓、獲得了什么經(jīng)驗?如果同學們在對待每一個錯題時都能如此分析總結(jié),相信以后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當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希望其他同學在觀看視頻后能以此為鑒,以后不要犯同樣的錯誤。感謝每一位愿意分享自己錯題的同學”。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為了說明錯題分析的意義、方法,讓學生意識到進行錯題分析的重要性,從而使他們的分析高效、高質(zhì)。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學生“微信說題”的實踐進行了一個學期,實踐對象為筆者所任教的502班,共有學生44名。這一段時間,學生總共錄制并發(fā)布說題視頻170個,其中每日一題講解視頻24個,點擊量為7144次;錯題分析視頻146個,點擊量為14000多次。在學生的說題能力得到明顯提高的同時,他們的說題興趣也空前高漲,這不僅從說題視頻中得到了驗證,還能從學生平時課堂上的表現(xiàn)得以證明,他們能更加自信、更加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步驟。
(三)從“關(guān)注講述”到“倡導評點”:微信說題中的新收獲
相比于常規(guī)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反饋而言,基于網(wǎng)絡(luò)學習的師生交流具有形式多樣化、反饋即時性、指導個性化的特點。除了教師在板塊最后給學生的說題進行點評之外,學生在完成習題解答并觀看說題視頻之后,可以在公眾號最下方寫留言“某某某已完成”,使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完成情況,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和對視頻的點評寫成留言,供視頻制作者、教師及其他同學參考學習。此外,學生還可以直接將習題解答過程拍照上傳,教師可以即時看到學生作業(yè)并給予針對性答復。當然,在學生遇到思考困難并一時難以解答的問題時,教師還是需要在課堂上進行面對面分析和講授,使學生理清思路、攻克難題,打通線上與線下的交流。
如此全方位、多形態(tài)的反饋與互動,使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打破了時間與空間上的界限,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充分發(fā)揮了網(wǎng)絡(luò)化學習的優(yōu)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網(wǎng)絡(luò)學習的應(yīng)用能力。
二、“三點收獲”讓學習指導更為有效
“微信說題”的實踐源于對信息技術(shù)與數(shù)學學科相融合的探索和應(yīng)用,也源于對問題解決的思考和發(fā)現(xiàn),是學生展現(xiàn)思維過程的有效手段。微信公眾平臺的發(fā)布,更便于其他同學學習和交流,不但實現(xiàn)了說題者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也為觀看者提供了解題方法和思維過程的借鑒。在實踐過程中,筆者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方式轉(zhuǎn)變了,學習指導也更為有效了。
(一)轉(zhuǎn)換時空,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原先,學生在習題學習時一般都是自己解題或者聽老師講解,以被動學習為主。“微信說題”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是主動學習,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學生可以在視頻中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解題的思路、學習的經(jīng)驗等,而且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避免了在班級中羞于發(fā)言和表達的問題,極大地調(diào)動了說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錄制的說題視頻能在微信公眾平臺中進行展示,讓其他同學觀看,更是讓他們體會到了成就感,大大激發(fā)了他們說題的興趣,這是“課堂說題”中教師的表揚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二)習得方法,激活了思維表達
原先,學生解題一般只有算式和結(jié)果,很多時候?qū)W生知道怎么做,但不知道怎么說,這是由于學生在解題時重方法、輕思路所造成的?!拔⑿耪f題”,通過老師的點評和同學的互評,讓很多同學不僅學會習題講解的方法,逐步提升習題分析講解的能力,還能將思考過程在紙上表達出來,繼而用思路清晰且富有邏輯的語言進行講解分析。
說題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比較分析、形成個人見解的思維能力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講述流暢、反應(yīng)敏捷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當說題的效果回饋到課堂之上,學生便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思考,大膽和同學合作交流,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有序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這對于口頭表達能力相對較弱的同學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三)分享交互,提升了解題能力
很多學生最怕兩類題:錯題和難題。訂正錯題和攻克難題總是需要花很多的時間,使得很多同學在訂正錯題時不求甚解、流于形式,碰到難題更是懶于思考,甚至直接放棄。通過“微信說題”中“錯題分析”板塊的實施,學生在“說錯題”時,從錯誤的原因、正確的思路和方法、吸取的經(jīng)驗教訓等方面展開,能使他們不僅高質(zhì)量地訂正了錯題,還從分析中獲取了寶貴的思考經(jīng)驗,防止以后再出現(xiàn)同樣的錯誤。其他同學觀看錯題分析視頻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也能從中收獲很多防止出錯的經(jīng)驗,最大化地發(fā)揮了錯題的“警示”作用。
“每日一題”板塊一般都選擇稍微有點難度,并且解題方法多樣的習題供學生說題和解答,來補充學生在平時練習中難題的缺失。學生在思考、分析、解決難題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就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解決難題的信心和能力。
雖然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說題”能夠使學生通過自己的主動思考,發(fā)散思維能力,獲得解題經(jīng)驗,積累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谖⑿殴娖脚_的學生“說題”更是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時間與空間,也是教師教學方式的一種突破。因此,筆者會繼續(xù)探索并深入開展實踐活動,為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和能力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 駱娟.由一題淺談數(shù)學課的說題教學[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2).
[2] 李福, 淺談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學生說題”[J]. 學周刊,2016(31).
[3] 倪雪華.在“說題”中學習,在“說題”中成長[J].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8).
(浙江省嘉興市實驗小學 3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