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智慧
[摘 要]從“師本課堂”走向“生本課堂”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在生本課堂上,教師要有童心童趣,學生要會質疑提問,課堂要書聲瑯瑯,這樣才能彰顯新課程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基本立場和主張,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關鍵詞]生本課堂;提問;朗讀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8)25-0030-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形態(tài)由“師本課堂”轉變?yōu)椤吧菊n堂”。在生本課堂上,如何讓學生真正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提高學習效率呢?語文課堂樹立三“要”意識,即教師要有童心童趣、學生要會質疑提問、課堂要書聲瑯瑯。怎樣在這三方面做足文章呢?
一、教師要有童心童趣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的一大任務。機械地抄寫記憶仍是很多教師屢試不爽的教學法寶。有的教師甚至理直氣壯地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種方法耗時低效,而且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始,我雖然不敢茍同這一做法,但也苦于沒有好辦法,頂多也就注意讓學生多觀察分析生字的間架結構,強調部首筆畫,哪一筆要怎么寫,不能怎么寫。這樣教學,連自己都覺得枯燥乏味,學生更是聽得厭煩,學習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怎樣讓學生樂于學習,牢固掌握識字方法呢?一次聽同事的教研課,我茅塞頓開。她在教“奶”字時,親切地對學生說:“看,左邊是‘女字旁,右邊像個駝背的人,這就是奶奶的‘奶字。奶奶年紀大了,走路時背彎彎的,還要拄個拐杖?!边@種充滿親情之愛的教學,把本來死板的、不會動彈的文字,變成了有生命的東西,鉆進了孩子的腦海里。我受到很大的啟發(fā):知識雖然是沒有情感的,但教師要用積極的情感和智慧來讓學生感受知識的溫度。面對小學生,教師要以兒童的視角、用符合兒童的思維來授課。只有充滿兒童味的課堂才是有生命的、有活力的課堂。在教學“獸”字時,我再三強調下面是“口”字不是“日”字,學生還是錯誤百出。再教學這個生字時,我提醒學生說:“獅子、老虎這些兇猛的野獸都有一張血盆大‘口?!笔聦嵶C明,這樣引導效果好了很多。愈是形象的東西,就愈能帶給學生刻骨銘心的印象,使學生真正記得住、用得上、帶得走,真正學會。
閱讀教學更是如此。教學《夕陽真美》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繪聲繪色地說:“夕陽多像個頑皮的孩子呀,它把五彩的顏料潑灑在天空,多么美麗呀!”這比干巴巴地告訴學生 “夕陽真美,它有很多種顏色”更有吸引力、感染力!
二、學生要會質疑提問
“疑為學之始,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敝笇W生學會提問,這是生本課堂不可或缺的一項工作。在平時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他們在預習時把自己讀課文產生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剛開始訓練時,學生提出的問題漫無邊際。如,讀了《鄭成功》后,有的學生問:“鄭成功還有哪些故事?”讀了《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問:“波蘭為什么會遭到歐洲列強的侵略?”可見,質疑問難是需要指導的。我告訴學生提問要緊扣文本,要體現(xiàn)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思考,要有探究的價值和意義。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質疑。
1.課題告訴我們什么,能不能換成其他,為什么?
2.作者選擇了哪些材料來寫?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3.課文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詳略怎么安排的?怎么遣詞造句的?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有什么寫作特色?
4.關注首尾段落(句子),承上啟下的段落(句子),中心(關鍵)句等。
在教學《船長》這篇課文時,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在預習中抓住了結尾點明主旨的句子“哈爾威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提出問題:“課文怎樣表現(xiàn)船長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的?”“這個問題好不好呢?”因為本班的學生基礎很差,因此我組織他們討論這個問題。但是,學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時,我啟發(fā)學生品讀課文中描寫主人公的語言和行動的細節(jié)。他們終于發(fā)現(xiàn),課文講述船長組織自救的故事就是要表現(xiàn)他“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可貴品質,同時,也理解了這樣的問題就是一個好問題。
通過反復實踐,學生漸漸地掌握了提問的方法,養(yǎng)成了質疑的習慣。學生學會提問,有下面幾個方面的作用。一是讓學生好好讀課文,把課文讀到腦子里、記到心里去,真正落實有效“先學”的要求;二是很好地把握學情,了解學生對課文的困惑到底在哪里,便于及時地調整教學案,使“后教”更有針對性;三是質疑提問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條途徑,同時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三、課堂要書聲瑯瑯
誦讀,是最傳統(tǒng)的,也是最有效的閱讀方法。離開了學生實實在在的讀,教師分析講解得再精彩也是空中樓閣。蘇軾說得好:“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碑斎?,多讀不是簡單重復的讀,而是有目標要求的,要從讀正確開始,到讀得流利、有感情?!罢_”,就是用普通話朗讀,發(fā)音清楚響亮,不錯字,不添字,不丟字,不唱讀,不回讀;“流利”就是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朗讀速度接近于說話,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有感情”,就是要讀出重音,注意停頓、語調、速度和節(jié)奏,讀得生動感人。最近,我聽了如皋師范附屬小學校長朱愛華執(zhí)教的《如夢令》一課,對課文朗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朱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安排了各種形式的朗讀,每次朗讀都有清晰、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在教師形式多樣、層次分明、有的放矢的朗讀指導下,學生讀出了詩味,悟出了詩情。下面是她課堂教學的過程。
活動一:反復吟誦,感知音律美。
自主學習:讀準生字和多音字,流利讀詞。
小組合作:一是小組互查自讀情況;二是組內進行多種形式的展示讀。
展示交流:多種形式展示讀,努力讀出詞的音律美。
展示環(huán)節(jié):主要展示學生朗讀成果。朱老師多次讓學生個別讀、小組齊讀并及時評價指導。在學生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朱老師重點指導了學生按平仄讀,強調平聲應適當讀長些,仄聲兩兩相連讀短些。
活動二:品讀字詞,體會情趣美。
自主學習:一是讀課文說大意,二是用幾個詞表達作者的心理感受。
小組合作:一是互說詞意,二是選擇字詞用得巧妙的地方進行探究。
交流展示:一是學生講述自己對詞意的理解,二是交流字詞探究的結果。
展示環(huán)節(jié):主要展示學生對詞意和字詞的探究成果。朱老師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當時的玩樂情景,邊讀邊咀嚼字詞的豐厚內涵。如,“興盡”中的“興”字,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讀出了“游興”“酒興”和“詩興”,邊讀邊體味詞人的心理感受。學生不僅讀出了詞人對往昔的懷念、追憶,對自然、生活的熱愛之情,還讀出了整首詞的情感層次和情緒變化。一遍一遍的誦讀,學生讀出了豐富感情,讀進了詩人內心,讀懂了獨特的寫法。這首僅有三十三個字,淺顯直白的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把它讀成了一幅畫、一首動聽的歌、一支曼妙的舞蹈、一篇精彩的散文,讀出了豐厚的內涵、豐滿的情景,讀會了寫作技巧,更讀懂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這不能不使人擊節(jié)稱快。
真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細細品味朱校長的這節(jié)課,沒有半點兒強塞硬灌的痕跡,有的是以讀促思,以讀會意,以讀啟悟,在書聲瑯瑯中一切都水到渠成。
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這應該是生本課堂的要義??傊?,為了學生,我們要深入其“心”;尊重學生,我們要關注其“問”;依靠學生,我們要引領其“讀”!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