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仁承
夏天到了,自然會想到那些清涼消暑的飲品。上海人想到了綠豆湯,香港人想到了綠豆沙。
綠豆確實是個好東西,而且是清熱消暑、解毒消痛、利尿除濕的好食材。夏天用來煮湯時常飲用,自然對清熱解乏大有益處。然而,滬港兩地這兩種都以綠豆為主角的飲品,一個稱“湯”,一個稱“沙”,有什么不同呢?
湯,自然以湯為主,豆與湯的比例大約為 4:6;沙,自然以沙為主,沙與湯的比例大約為6:4。
這種差別其實還不大。最主要的差別是,綠豆湯里的綠豆是不去皮的,綠豆仍是一顆顆綠豆,只不過煮沸時間和豆的品質(zhì)不同,豆子也會開花,也會脫皮。而綠豆沙里的綠豆是事先就去皮的,經(jīng)滾水煮沸之后,豆子就變了形,不再是豆了,不僅開花,還會變成沙,以至變成糊。所以,綠豆湯一般較為清澈,而綠豆沙就會呈現(xiàn)不同的沙狀。
這兩款飲品的配料也常有不同。綠豆湯里常配有薏苡仁、百合,更加清口,而綠豆沙里常配有海帶、陳皮,更覺清香。這也算是就近取材,從而構(gòu)成兩者不同的標(biāo)配。由此,綠豆湯與綠豆沙的口感和風(fēng)味就有了差異,形成各自特色。
至于先有湯還是先有沙,我想,按照一般邏輯應(yīng)該是先有湯后有沙。因為湯煮久了,豆開花了,呈現(xiàn)出別樣風(fēng)味,于是,索性先去皮再煮湯。將豆沙的風(fēng)味盡情歡暢地表現(xiàn)出來,變成了另一款新的飲品。
可是,綠豆去皮也不是一件太簡單的活計,需要一定的耐心。依一般的做法,綠豆先得清洗干凈,然后用清水浸泡,大約需要一天時間。直到綠豆的皮被泡開,用手心輕輕揉搓,綠豆皮就能掉下來。此時煮湯,即可水到沙成。
更有好事者,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硬是讓沙變成了糊。他們將已經(jīng)去了皮的綠豆加兩倍水后,放入高壓鍋內(nèi)煮20分鐘,使其成為豆沙;再與碎冰一起,放入果汁機(jī)中高速攪拌10秒鐘,此時的綠豆沙就變成徹頭徹尾的綠豆糊了。
無論是綠豆沙還是綠豆湯,有一點是相同的,既可以是熱飲,也可以冷飲;可以加冰,還可以加薄荷葉,倍添清涼。
人的需求愛好永無止境,人的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也永無止境。這些年來,港式綠豆沙又衍生出了許多新品種。
很難想象西瓜肉可以放入綠豆沙內(nèi)。不必?fù)?dān)心,加入綠豆沙的并不是紅黃各色的西瓜肉,而是西瓜皮,也可算是變廢為寶。西瓜皮洗凈之后,切成黃豆般的小丁,稍加清水,放入豆?jié){機(jī)內(nèi)攪打2分鐘后即成沙糊狀,與綠豆沙混合之后,再加入蜂蜜,格外清香可口,別有風(fēng)味。
在綠豆沙中加入適量牛奶,奶香伴豆香,既清口又營養(yǎng)。
先在煮沸的綠豆沙中加入冰糖,待冰糖融化,綠豆沙冷卻后,再 拌入酸奶,即可飲用。
將冰塊放入碎冰機(jī)制成沙冰,放入碗中;將冷卻的綠豆沙瀝干水分,與煉乳和蜂蜜混合均勻,鋪在沙冰四周,再綴以薄荷葉和小櫻桃作裝飾,色、香、味、形俱全,特別適合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