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曉麗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體現(xiàn)了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語文高考命題越來越注重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且涉及多種題型。而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通常需要在特定的語境中進行,學生備考時應(yīng)不斷強化自己的語境意識。
【關(guān)鍵詞】高考 語境 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064-02
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語文高考命題也在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從其每個階段的變化趨勢看,對學生能否結(jié)合語境來答題的考查越來越明顯,并且在多個題型當中均有呈現(xiàn)。2017年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里也提到“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gòu)建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zhì)”。在這樣的教學改革下,強化學生的語境意識,提高他們的答題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結(jié)合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Ⅱ卷部分試題進行分析。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在現(xiàn)代文閱讀中,考綱要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詞語)的含義;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這里的“文中”即指具體的語境,要求學生能在具體的語境當中去理解某個詞語或者某個句子的含義。
例如:2017年全國Ⅱ卷第5題:
結(jié)合全文,說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參考答案:①指具體的窗子,如鐵紗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場景;②指“無形的窗子”,即心態(tài)與觀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與外部世界的隔膜。
第一點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出來,而第二點則需要學生仔細閱讀文本,在特定的語境當中進行概括。前三段基本可以解讀出“窗子”的表層含義是指“有形的窗子”,如鐵紗窗、玻璃窗等。而“窗子”的深層含義要讀到最后一段才能找到形成答案的依據(jù)“無形的窗子”,縱觀全文可以總結(jié)出這種“無形的窗子”象征的是將自我封閉在“窗子”之內(nèi)的心態(tài)與觀念,是自我與外部世界的一種隔膜。
二、文言文閱讀
在文言文閱讀中,考綱要求“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這里同樣提到了要在“文中”即特定的語境中理解實詞與虛詞的含義及用法。文言文教學,除了讓學生強化知識點的記憶之外,更應(yīng)培養(yǎng)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對于句意的把握。
如翻譯題,學生在答題時因遵循字字落實的準則,翻譯出來的句子有時顯得支離破碎、句意生硬。且某些實詞有多個義項,翻譯時就更需要根據(jù)上下文語境作出合理的推斷。
例如:2017年全國Ⅱ卷第13(1)題: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無復言。
此題關(guān)鍵詞為“枉”“所欲”兩處,其中“枉”字本義為曲、彎曲,又可引申為冤枉、冤屈。因“冤枉、冤屈”這個義項在今義中較常見,因此很多學生想當然地就翻譯成“冤屈”,句意就變成“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冤枉的……”顯然,學生翻譯完句子之后,并沒有關(guān)注整個句子翻譯下來是否符合語境,只是把它當作孤立的存在,這樣的翻譯行不通。而前文講到“時趙王良疾病將終,車駕親臨王,問所欲言。王曰:‘素與李子春厚,今犯罪,懷令趙憙欲殺之,愿乞其命?!贝笠鉃橼w王向來與李子春交情深厚,臨死前希望皇帝能饒李子春一命,皇帝回答官吏守法,律令不可什么呢?結(jié)合前文語境不難發(fā)現(xiàn),此處的“枉”應(yīng)該翻譯成“違背、違犯”,即皇帝認為官吏守法,律令是不可違背的。因此,在文言文翻譯時,不能將今義和古義混為一談,更不能想當然地為翻譯而翻譯,而應(yīng)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來推斷。
文化常識類的考題,也應(yīng)注意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來答題。當選項中出現(xiàn)較陌生的文化常識時,應(yīng)及時鎖定答題區(qū)間,根據(jù)試題語境進行合理推斷。大部分文化常識都能從教材當中找到影子,這類題目可依托教材語境進行聯(lián)想答題。如,涉及到古代官職變動的文化常識題時,可鏈接《張衡傳》,涉及到地理方位可鏈接《鴻門宴》,涉及到天文歷法可鏈接《滕王閣序》等。
三、語言文字運用
語言文字運用中的成語、表達得體、補寫題等都是先給出一定的語境,學生要根據(jù)語境的具體要求進行判斷、補寫,而不是盲目地選擇、填充。如果學生僅憑已有經(jīng)驗,不關(guān)注具體的試題語境,就會因思維定勢造成失分。因此,在審題時就要理清題干設(shè)置的語境要求。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言文字不僅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存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進一步明確了語言文字的重要地位。語言是動態(tài)的,要理解字、詞、句的含義,離不開整個篇章的實際語境??碱}通常會設(shè)定某個具體的語境,緊扣生活實際,考生一定要結(jié)合題干要求,有針對性地作答。
例如:2017年全國Ⅱ卷第19題:
C.這種壁紙是最近才研制出來的,環(huán)保又美觀,貼在您家里會讓寒舍增色不少。
本題考查表達得體,語言得體就是根據(jù)語境條件使用語言。句子給出的語境是壁紙貼在“您家里”,是指對方的家,而寒舍是對別人謙稱自己的家,很明顯不符合語境要求,因此這樣的表述是錯誤的。
篇幅有限,本文只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高考語文試題對語境的考查,其它題型如默寫、作文等也會設(shè)置一定的語境來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學生在備考時應(yīng)增強自己的語境意識,提高答題效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何璋.文化常識的語境分析[J].語文教學通訊·高中,2017(2).
[3]王艷桃.文本·問題·情境——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三大意識[J].語文教學之友,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