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茜
摘要:在社會轉型時期,高校突發(fā)事件時有發(fā)生,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貧困生作為高校的一個特殊群體,存在更多的心理安全隱患。本文立足于高職高專院校實際,研究高職高專貧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并從學生資助工作角度提出相應的心理救助對策。
關鍵詞:貧困生;心理貧困;資助工作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42-0236-02
一、貧困生和心理貧困的概念
(一)貧困生
貧困生,即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是指那些由于家庭經濟困難而缺乏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生活質量達不到社會可接受的最低水平,處于困難、窘迫狀態(tài)的大學生。東華大學學者花蕊依據家庭經濟不同情況,將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分為絕對貧困狀態(tài)、相對貧困狀態(tài)和臨時貧困狀態(tài)。隨著高職高專院校的飛速發(fā)展,高職高專貧困生人數不斷增加。據不完全統(tǒng)計,高職高專貧困生占在??側藬档?0%左右,其中基本生活都無法保障的特困生有7%左右。
(二)心理貧困
“心理貧困”,是指貧困大學生由于經濟貧困所引起的一系列個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負性變化。這些負性變化突出表現為心理失衡,具體為自卑、多疑、孤僻,以及對周圍和社會上的人和事的不滿情緒等。2007年6月,《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fā)2007【3】號)的頒布,建立健全了“獎、貸、勤、助、補、減”和“綠色通道”等為內容的高校學生資助體系。國家政策的支持、政府撥款、社會資助力量的貢獻及高校資助工作隊伍的努力,基本上解決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問題,使得高校資助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隨著高校學生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貧困生的心理貧困問題也日益顯現出來。而與經濟資助相比,對貧困心理方面的研究和教育相對滯后。高職高專貧困生可以說是“三重弱勢群體”,除了生活上的貧困,他們還面臨著兩方面的實際:一方面是因為貧困生往往會以學習成績來補償物質上的缺陷,但高職高專貧困生未能被本科院校錄取,這讓他們感覺進錯了門,內心不平衡,甚至對自己的智力和能力產生懷疑;另一方面從目前就業(yè)形勢看,??曝毨缺究曝毨媾R著更為嚴峻的就業(yè)壓力和社會地位低下的現實。所以與普通高校貧困生相比,高職高專貧困生可能存在著更為明顯的心理貧困。
二、高職高專貧困生的心理貧困剖析
(一)自卑心理
在當今市場經濟高度競爭的時代,物質上的財富成為了衡量人們是否取得成功的主要標準。貧困生的家庭物質相對匱乏,從小成長的環(huán)境相對偏僻,他們的家鄉(xiāng)處于社會競爭的邊緣,他們的父母處在社會的最底層。還有的貧困生來自于離婚、單親、重大疾病家庭,家庭遭遇會對其家庭成員產生負面影響。人的個性是遺傳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貧困生內向自卑的心理,一方面可能是父母輩在社會環(huán)境作用下形成的個性的影響;另一方面貧困生在校園生活中,因為手頭缺錢,在吃、穿、住、用、行等生活花銷方面需要精打細算,不如普通同學生活得自在,對各種需要花錢的娛樂活動、培訓學習機會只能望洋興嘆,平時日常生活中還可能會遭到其他同學的歧視。長期的心理反差體驗,使得貧困生容易產生自己處處不如別人的自卑心理。
(二)自閉心理
隨著心理發(fā)展水平的提高以及自我意識的增強,青少年對父母的依賴和服從度下降,開始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探索外部社會,渴望走向社會人際交往。高職高專貧困生從以前的小地方來到了陌生的城市,渴望融入班級或者寢室的集體環(huán)境中。但是由于他們以往的生活體驗單一,除了學習大多無其他的娛樂愛好,很難找到和其他同學的共同話題。話不投機,尷尬的交往困境,讓貧困生覺得別人瞧不起自己,選擇退回到自己的內部世界中。筆者曾在學生咨詢工作中,多次接觸到貧困生前來咨詢人際困惑問題。如貧困生A和三位上海同學同住一個寢室,A覺得自己獨來獨往很不好,很想加入其他三位哥們兒的生活中。但是其他三位舍友特別喜歡玩游戲,在寢室不是玩游戲就是談論游戲,這讓對游戲很陌生的A根本無從插話,感覺自己像空氣。從對他人充滿期待,并主動迎合,到體驗到傷害和隔閡,貧困生再一次習得了自閉和防御,不得不繼續(xù)選擇自我壓抑和自我控制,投入到整天抱著書看的生活中去。
(三)焦慮心理
每位貧困生背后都會藏著一些故事,他們對自己的家境之貧困有著異常深刻的體驗,背負著改變整個家族命運的情感負擔,這使得他們自尊心過強,自我奮斗的意識強烈,時時驅動著自己發(fā)奮讀書,他們需要通過不斷努力奮斗來證明自己。但是一直以來,過多的負面情緒體驗,使他們形成了較低的自我效能感。過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對自己總是不滿意,總覺得自己表現不好,總是處于自我的焦慮中,擔心被別人瞧不起,擔心考試考不好等。高職高專貧困生的焦慮還體現在面對各種選擇時的糾結狀態(tài)。有的新生貧困生迫于經濟壓力,在外面尋找兼職,但是又怕耽誤學習,所以無論在兼職還是學習的時候都難以投入其中。還有的高職高專新生貧困生對自己的未來選擇充滿了焦慮。因為本身對學習有興趣,??凭蜆I(yè)壓力又大,他們想考“專升本”,但一考慮到家里面的經濟負擔,就想早日出來工作,養(yǎng)活自己,減輕家庭負擔。
三、高職高專貧困生的心理救助和資助對策討論
高職高專貧困生心理貧困問題是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校園文化、及個體個性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同時它也是一個影響個體成長成才、校園安全穩(wěn)定、祖國未來發(fā)展的大問題。筆者認為只有構建經濟資助和心理救助相結合的資助體系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一)以人為本,加強經濟資助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提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根據這一理論,對貧困生的經濟資助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的合力作用,多渠道解決其經濟上的困難,滿足其基本的生活和學習需要;第二,貧困生具有安全的需要,在資助工作中,需要注意細節(jié)上的管理,注意對貧困生家庭情況等隱私進行保護,相關材料應進行封袋移交。在勤工助學崗位面試時應要采取“一對一”的方式進行,不能為了效率采取集體面試匯報,甚至公開演講等競聘方式;第三,貧困生具有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這就需要高職高專學校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加強對學生的人性生命教育,營造平等、尊重、關懷、和諧相處的校園環(huán)境,讓貧困生真正感受到來自老師、同學們的關懷和接納,愈合因貧困帶來的心理創(chuàng)傷。
(二)咨詢輔導,加大心理救助
高職高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構建應訴諸情感和人文關懷。對貧困生最具情感上的觸動和人文關懷意義的莫過于停下來聽聽其內心世界。貧困生的心理貧困,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由于經濟上的貧困帶來的,但從心理學角度看認知上的偏差,心理彈性太低才是關鍵因素。心理咨詢和輔導是直接和人心進行工作,對貧困生的內心成長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資助工作中,應當有一批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定期針對高職高專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一方面通過個體咨詢,在心理咨詢室中,貧困生敞開心扉傾訴家庭的故事、生活中的壓力和苦悶,在接納與保密的環(huán)境中,能起到宣泄負面情緒和心理減壓的效果,同時咨詢師在陪伴的過程中,運用合理情緒療法等技術,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認知,提升其心理彈性。另一方面,開展貧困生團體輔導,搭建貧困生和貧困生的溝通平臺,開展壓力管理訓練小組、自信訓練小組、人際交往訓練小組,改變成員希望改變的問題,增強其心理承受力和自信力,進行潛能開發(fā)等。在這樣同一性的小組中,成員之間更加信任對方,他們之間的陪伴使得彼此更加有安全感,從而達到心理救助的作用。
總之,資助工作應緊跟時代步伐,堅持“立德樹人”為宗旨,從應助盡助,到精準資助,再到資助育人,經濟資助和心理求助兩條線相結合,激發(fā)出貧困生內在動力,為其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讓其更有安全感,從而獲得感和幸福感。
參考文獻:
[1]仲麗娟.我國高校貧困生資助問題研究的盲點[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27(3):31-34.
[2]花蕊.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狀態(tài)調差語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2014(增刊):106-109.
[3]鄔紅芳.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弱勢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沙洲職業(yè)工學院學報,2009,12(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