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調查分析表明,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存在著概念狹小、主體單一、重知識輕能力及評價功能缺乏激勵、評價結果缺少反饋等問題,教師在實踐中仍然過多依賴終結性評價,不注重形成性評價,必須予以改革。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現(xiàn)狀分析
【作者簡介】張易男(1995.8-),男,漢族,學生,湖北麻城人,湖北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翻譯方向。
一、大學英語學習效果評價現(xiàn)狀
多年來,教學評價一直被狹義地定義為教育測量,又進而被限定為教學測試,并主要通過成績測試來實現(xiàn)。大學英語成績測試直接基于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和課堂實際教學,一般每學期進行一次,是大學英語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終結性評價是檢驗教學成果的一個重要手段, 但是卻不能對教學過程做出評價。此外國家四六級考試的地位和影響力膨脹過快,正如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主任金艷教授指出:近年來,隨著社會對所需人才的英語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也隨著四、六級考試逐步被社會認可,四、六級考試的使用漸漸超出了最初設計者所預期的教學考試范圍,社會權重不斷增加,考試規(guī)模不斷擴大,隨之產生了一些問題。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實施過程中,各大學對英語教學的評價也都是在效仿國家的四、六級考試,將評價簡單化,基本上屬于一考定乾坤的評價模式。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為探究當前大學英語學習效果評價體系所存在的問題和缺陷,以及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和大學英語教師對大學英語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的訴求,本人對西安理工大學500名非英語專業(yè)本科三年級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469份,有效率93.8%。
1.學生對現(xiàn)行大學英語評學體系的看法。據調查可知:大部分接受調查的學生認為現(xiàn)存的期末考試試題很難充分考查自身的英語水平。大部分學生不太滿意現(xiàn)有評價的公正性,認為單純的總評成績無法有效地反映出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因此也很難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英語。此外大部分學生認為不論是英語學期總評成績還是期末考試成績都很難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英語學習方面的不足,即缺乏診斷功能。因此這樣的評價反饋形式既無法體現(xiàn)評價的公正性,也無法幫助學生找到自身不足,更無法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現(xiàn)有的大學英語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確實存在改進的必要性。
2.學生對大學英語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的期望。據統(tǒng)計數(shù)據可知:學生所期望的評價形式與現(xiàn)有評價形式存在較大的差距。首先,學生希望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即學生認為平時的課堂表現(xiàn)才是更加真實、穩(wěn)定、可信的評價依據。第二,學生希望多種評價主體參與到評價中去,這樣才能多角度地評價其學習效果,從而盡量減少由于個人偏見或發(fā)揮失常等因素造成的評價偏差。多種評價主體參與評價既有利于教師全面了解學生,又有助于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第三,目前學生所接觸的英語考試形式主要是舊四級題型,這樣的題型設置已經和時代嚴重脫軌,既無法幫助學生為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做好充分準備,更很難提升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三、對現(xiàn)有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問題的剖析
通過實證調查,筆者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大學英語評價體系很難滿足英語教師和學生的需求。一方面現(xiàn)有評價體系無法充分實現(xiàn)評價的公正性和公開性;另一方面現(xiàn)有體系也無法促進英語教師的個人發(fā)展和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筆者對其問題總結如下:
1.評價概念過于狹小。多數(shù)教師簡單把學習效果評價理解為教學測試,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根據期末測試的分數(shù)給學生進行一個簡單甚至武斷的評價。傳統(tǒng)教學評價體系非常重視反映學生學習結果的終結性評價,考試等同于評價,而忽視了體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
2.評價主體過于單一。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 實施評價的主要是任課教師或相關的教學行政管理部門。作為評價對象的學生幾乎無法參與其中。
3.評價內容重知識輕能力。對于傳統(tǒng)的重知識輕能力的現(xiàn)象, 現(xiàn)行的大學英語評價體系并沒有得到多少改觀, 許多高校對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評價方式與十年前無異,仍然是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忽視了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和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的評價。
4.評價功能缺乏激勵 。目前雖然許多教師承認評價是教學的一部分, 但卻將評價看作是檢驗學生學習結果和教師教學水平的手段, 只注重評價的檢驗和驗證功能, 這使評價分割在教與學之外, 難以發(fā)揮教育評價的改進與激勵功能。
5.評價結果缺少反饋。目前的課程評價大多由測試結果決定的,教師關注的是測試的實施,試題的設計。對于測試的結果只是進行簡單的統(tǒng)計與分析,很少能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對于常見的期中考試或期末考試的結果,學生只知道打了多少分,及格與否,卻不知道自己欠缺的地方。
6.評價方式過于統(tǒng)一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評價方式是包括平時成績,期中測試, 期末測試和以CET- 4,CET- 6 為代表的水平測試。但是平時成績的來源主要是考察學生的出勤率。多數(shù)教師依靠期中和期末考試成績來評定學生的成績, 近半數(shù)教師僅僅按照期末考試來給學生打分, 只有極少數(shù)的大學教師對學生進行兩次以上的課堂測試。教師在實踐中仍然過多依賴終結性評價, 不注重形成性評價, 不重視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蔡基剛.試論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基本原則和精神[J].外語與外語教學.
[2]金艷.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思路與未來展望[J].中國大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