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原文化內涵豐富。古代書院具有祭祀、講學、藏書、正人心救世運的政治功能等。而現(xiàn)代書院制是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素質教育的新探索,有著政治方向思想引領,素質拓展能力培養(yǎng),自我管理習慣養(yǎng)成等三大功能。盡管國內不少高校已經實施了現(xiàn)代書院制,但至今未探索出具有普適性的書院制模式。本文擬以筆者所在的中原高校為例,深挖中原文化內涵,結合現(xiàn)代書院三大功能,為打造有特色的書院模式進行新的嘗試。
關鍵詞 中原文化 書院模式 培養(yǎng) 管理
作者簡介:陳旭,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助教。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206
中原文化內涵豐富,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擁有著豐富的書院資源。古代書院是一種特殊的教育組織和學術機構,是一種獨特的教育文化現(xiàn)象,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具有祭祀、講學、藏書、正人心救世運的政治功能等。而現(xiàn)代書院制是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素質教育的新探索,有著政治方向、思想引領,素質拓展、能力培養(yǎng),自我管理、習慣養(yǎng)成等三大功能。盡管國內很多高校已經實施了現(xiàn)代書院制,但至今未探索出具有普適性的書院制模式。筆者擬以本人所在的中原高校為例,深挖中原文化內涵,結合現(xiàn)代書院三大功能,為打造有特色的書院模式進行新的嘗試。
一、中原文化的豐富內涵
中原文化本身屬于地域文化,但從我國歷史來看,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qū)長期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核心區(qū)域,已經深入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構成,也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主導性部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華文化。本文中筆者擬將中原文化概括為三個方面,即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紅色文化和當代先進文化。
(一)中原文化所蘊含的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1.易學文化。周文王拘于羑里城而演周易,于是這里成為周易文化的發(fā)祥地。而羑里城就在河南安陽市湯陰縣。易學文化,是以《周易》這本書為基礎,儒道對易的解釋,術數(shù)對易的解讀等多方面組成的。筆者認為易學的哲學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乾坤二卦中,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仁愛精神,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民族精神。
2.道家文化。河南鹿邑縣的太清宮遺址是老子故里,而河南民權縣有莊子墓,這些都說明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文化是從中原這片土地上成長發(fā)展起來的。道家文化崇尚無為而無不為,這對古代治國理政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還有柔弱勝剛強的辯證法,強調柔順的作用。道家思想還體現(xiàn)了人與宇宙自然和諧相處,重視人的自由的精神。
3.儒家文化。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是孔子,孔子出生在今山東,然而他主要講學游歷的地方都在中原。孔子的思想也是從中原向外擴展影響的。儒家思想強調內圣外王,追求個人精神的完善和外在的事功。思想核心是仁義禮智信,這是對人的道德約束,期望以此改造人心和社會,有著政治倫理的追求。宋代的程顥、程頤,被譽為“曠世大儒”,而他們主要講學的地方是在河南洛陽。他們的哲學思想的最高范疇是“理”和“心”,核心觀點是“存天理,滅人欲”,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儒家,教人如何成為圣人。該學說經朱熹進一步發(fā)展廣大,進而成為官學,對中國知識分子產生了重要影響。
4.佛教文化。在漢代,佛教即開始傳入我國,而我國寺院的發(fā)祥地就是白馬寺,這個寺院就位于河南洛陽。當時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儒道等結合,形成了佛教上的禪宗。而禪宗的祖庭就在河南登封的少林寺。禪宗是佛教在中華大地發(fā)展最好、傳播最廣的一個宗派。
(二)中原文化所蘊含的革命紅色文化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斗中錘煉的先進本質、思想路線、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在中國近代史上,中原地區(qū)人民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在此情形下,中原地區(qū)涌現(xiàn)了一批為民族存亡而奮斗的熱血青年,為民族獨立國家復興作出自己獨特的貢獻,由此形成了中原文化中的紅色基因。而這些主要體現(xiàn)在竹溝革命紀念館、大別山精神、信陽市新縣及禹州方山鎮(zhèn)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種紅色基因對于當代青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中原文化所蘊含的的當代先進文化
在當代中原,中原文化充分體現(xiàn)了一種自力更生,勇于奮斗,時刻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精神,不斷以其豐富的精神內涵昭示著我們,鼓舞著我們每一個人自力更生、自強不息、求真務實、無私奉獻。這些先進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紅旗渠精神,以及焦裕祿、史來賀、任長霞等人民公仆身上。這些都體現(xiàn)了中原文化的當代精神,是一種自力更生,勇于奮斗,時刻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精神。
二、書院的多種功能
我國傳統(tǒng)書院的產生,來源于民間,是在私學的發(fā)展與官學的影響下一步步形成的。它有著祭祀、講學、藏書、正人心救世運的政治功能等。而現(xiàn)代書院制的功能與傳統(tǒng)書院的相比,筆者認為更加豐盈充實,更加突出育人功能。筆者將從三個方面闡述現(xiàn)代書院的三大功能。
(一)政治方向思想引領功能
現(xiàn)代書院的首要功能即是對學生的政治方向把握以及思想引領的功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因此,要與時俱進,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書院里,把先進思想文化以及國家最新的教育方針政策傳遞至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宿舍、每一個社區(qū)。
(二)素質拓展能力培養(yǎng)功能
現(xiàn)代書院制的第二個重要的功能便是素質拓展、能力培養(yǎng)功能?,F(xiàn)代書院制更多側重在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上面,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現(xiàn)代書院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具備自省的能力;還有可以加強學生的體驗和體悟,真正領會書本上的知識,進一步升華為自身的認知;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想象力,進一步拓展對人生和社會的認知。
(三)自我管理習慣養(yǎng)成功能
現(xiàn)代書院制的最后一個功能是自我管理、習慣養(yǎng)成的功能。在書院制下,學生集中住宿,有利于學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成長以及良好行為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梢灾贫ㄉ鐓^(qū)管理公約,有計劃地開展一系列有益于同學身心健康的學習、文體、安全、社會實踐、文化建設等各種活動,讓同學們在潛移默化的陶冶和影響下, 把外化的行為規(guī)范內化為行為素質,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禮儀習慣,最終成長為一個個充滿主動性與積極性的自動自發(fā)、自我激勵的綜合素養(yǎng)突出的社會棟梁之才。
三、植根中原文化沃土,打造特色書院模式
在書院制建設中如果能夠較好地做好高校所在地域文化與學校育人模式的對接,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內涵特色,利用地域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浸入式文化教育,更好地服務于高校的文化育人工作,對建設有內涵有特色的書院有著巨大作用。而筆者擬結合所在中原高校,闡述新時代高校學生培養(yǎng)和管理模式的新的嘗試。
(一)走進書院,建設特色文化社區(qū)
1.學習傳統(tǒng)文化。我校定期邀請知名專家學者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專題講座。例如邀請某教授開展“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域下當代優(yōu)良家風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專題講座等。鼓勵廣大同學們爭做有責任、有擔當、有才能的德才兼?zhèn)?、領袖氣質、家國情懷的時代的弄潮兒。
2.傳承紅色基因。我校定期邀請專家學者開展紅色文化專題講座。例如邀請某教授開展 “傳承紅色基因,實現(xiàn)偉大夢想”專題講座等。促進同學們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認真學習、仔細研讀、利用好紅色資源,立足現(xiàn)實、腳踏實地、發(fā)揚好紅色傳統(tǒng),勇于實踐、放眼未來、傳承好紅色基因。
在書院的文化建設中充分突出紅色文化,鼓勵學生發(fā)動腦筋,動手裝飾紅色宿舍氛圍等特色文化活動。通過學習及體悟紅色文化,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培育他們愛國主義的深厚情懷,從而提升學生的文明修養(yǎng)與文化底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緊跟先進文化。我校定期邀請知名學者開展先進文化專題報告會。如邀知名教授開展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障”為主題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輔導報告會、“十九大報告關于世界形勢論述的解讀”的專題報告等。幫助同學們學會深入分析國際變化、把握世界形勢、增強憂患意識、提高思維高度、增加社會使命感與責任感。
2017年我校以十九大召開為契機,緊緊圍繞十九大,通過前期宣傳、中間學習和會后解讀三個階段以張貼海報、布置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在學生社區(qū)大力宣傳,引領學生積極學習十九大凈勝,并組織學生親自繪制手抄報,裝飾“喜迎十九大”以及“學習十九大”社區(qū)文化墻,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習十九大征文等活動,幫助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接觸先進文化,學習先進文化,用先進文化武裝自己的頭腦,以先進文化來指引前進的方向。
(二)走出書院,建立實踐育人基地
作為中原高校,我校充分利用中原地域文化優(yōu)勢,廣泛建立了一系列實踐育人體系。
1.參觀以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的文化自信教育基地。我校定期帶領學生前往河南省博物院、濮陽戚城文物管理處、開封朱仙鎮(zhèn)岳飛廟、洛陽市伊川縣范園(范仲淹墓)、固始縣根親博物館、淮河文明博物館、黃帝故里等文化自信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學習。通過實地體驗,學生可以通過眼見心悟,感觸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陶冶情操,增強文化自信。
2.參觀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情懷教育基地。我校開展以“踏紅色熱土,感革命情懷”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文化實踐育人活動,組織學生前往信陽市新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禹州方山鎮(zhèn)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商丘淮海戰(zhàn)役陳官莊烈士陵園、吉鴻昌烈士紀念館、楊靖宇將軍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情懷教育基地進行參觀瞻仰。通過參觀學習幫助同學們了解我黨的光榮歷史以及革命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激發(fā)大家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大家深深感受到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主義行為以及堅貞不屈、英勇頑強的愛國主義精神。
3.參觀以艱苦創(chuàng)業(yè)奉獻社會為主題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我校定期組織學生前往紅旗渠紀念館、焦裕祿同志紀念館、鄧州編外雷鋒團展館等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學習。通過觀看實物圖片,同學們對“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以及“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勵著同學們不斷開拓進取、奮力拼搏、求真務實。
4.參觀以經濟建設科技創(chuàng)新巨大成就展示為主題的勵志教育基地。學校定期安排學生前往淮濱產業(yè)集聚區(qū)、南街村等勵志教育基地進行參觀考察,通過參觀學習新事物,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進取之心,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與實踐經驗,從而激勵學生為經濟社會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結語
筆者認為現(xiàn)代書院制更需注重內涵式發(fā)展,應充分結合各高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特點,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內涵,以特色地域文化為切入點融入書院制的文化建設,從而打造出一個個各有所長、各具特色的富有文化內涵的現(xiàn)代書院。本文只是在書院模式的探索上進行了一次有益嘗試,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成紀.關于中原文化的三個基本問題.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1).
[2]劉同般.論中原文化的特點及繼承和發(fā)揚中原文化的基本對策.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3).
[3]別敦榮.大學書院的性質與功能.高校教育管理.2015(7).
[4]徐光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2009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