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論“互聯(lián)網+”形勢下勞動者主體資格的認定

2018-10-17 01:31:40張宇新
法制與社會 2018年28期
關鍵詞:主體資格勞動者互聯(lián)網

摘 要 在互聯(lián)網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傳統(tǒng)行業(yè)不斷依托互聯(lián)網的技術優(yōu)勢進行產業(yè)的轉型和升級,但是在“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中,如何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仍需我們進一步探討,本文通過對于“互聯(lián)網+”形勢下勞動關系的特點、勞動者的特點以及勞動者主體資格認定中尚存問題的分析,提出了對于新形勢下勞動者主體資格認定的建議和看法,旨在加強對于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障。

關鍵詞 “互聯(lián)網+” 勞動者 主體資格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chuàng)業(yè)行動計劃,北方工業(yè)大學“互聯(lián)網+”時代下的勞動法若干問題研究 課題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張宇新,北方工業(yè)大學法律系2015級本科學生。

中圖分類號:D92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0.022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逐漸成為一種新型經濟形態(tài),傳統(tǒng)行業(yè)依托互聯(lián)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yōu)化和集成作用,以更新業(yè)務體系、重構商業(yè)模式等途徑來完成經濟的轉型和升級,從而提高生產力并實現(xiàn)社會財富的增加。在“互聯(lián)網+”的帶動下,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關系發(fā)生了諸多改變,例如:勞動者在勞動關系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用工方式多樣化;用人單位在網絡平臺發(fā)布工作信息,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等。

當然,“互聯(lián)網+”帶來種種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弊端。據統(tǒng)計,從2012年開始,中國裁判文書網收錄的互聯(lián)網相關勞動爭議類案件持續(xù)走高。 而引發(fā)相關爭議的原因主要集中于勞動者主體資格認定、勞動關系界定不明確等等。 究其根本,這些問題的背后是“互聯(lián)網+”所產生的新興行業(yè)中的勞動關系,正在逐漸脫離現(xiàn)行《勞動法》及其他相關法律的約束,發(fā)生爭議時很難證明二者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因此,如何認定勞動者的主體資格,并藉此來證明勞動者與用人單為之間存在勞動關系,便成為了勞動爭議案件中的一大難題。筆者試圖借由對現(xiàn)有“互聯(lián)網+”行業(yè)用工模式的分析,歸納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勞動者主體資格認定方法,以使勞動者的權利得到充分的保障。

一、 “互聯(lián)網+”形式下勞動關系的特點

眾所周知,勞動者主體資格的認定需以勞動關系的建立為依托。因此,對“互聯(lián)網+”形勢下勞動關系的特點進行淺析,是本文立論的前提。筆者認為,其主要特點如下:

(一)建立的任意性

“互聯(lián)網+”行業(yè)現(xiàn)在普遍適用的勞動關系可以分為三大類型:注冊型勞動關系、間或型勞動關系和一次性勞動關系。 注冊型勞動關系,即通過網絡平臺注冊的方式所建立的勞動關系,較為典型的有網約車司機、網絡平臺主播;間或型勞動關系,重在強調勞動關系存續(xù)的間斷性和偶然性;一次性勞動關系則更像是“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關系,其特點在于,勞動關系僅因某一特定工作任務而存在,該工作完成后,勞動關系便隨之消滅,其工作的期限以即時的勞動成果為準,較為典型的有新軟件、APP的公共測試人員。與傳統(tǒng)勞動關系最大的不同,就是這些新型勞動關系不再強調固有的從屬性、有償性和有組織性,作為其存在的必要特征。以網約車司機為例,僅要求應聘者在網約車公司的手機APP或官網上注冊為司機,即視為勞動關系建立。而間或型勞動關系和一次性勞動關系的建立則更加簡單。

除一定的基礎技能(如駕駛車輛、讀寫文字、使用移動設備)外,新型勞動關系對勞動者的專業(yè)技能或學歷沒有過多要求,勞動者也無需接受與其工作相應的崗位培訓,其建立相比于具有年齡、學歷、專業(yè)等限制并且提供大量崗位培訓的傳統(tǒng)勞動關系來說,在簡化流程的同時更降低了門檻。這種優(yōu)勢使得潛在的勞動者數(shù)量增多,為勞動者范圍擴大提供了可能性,勞動關系的建立沒有了冗余的桎梏,變得更加任意。

(二)轉換的便利性

實踐中,上述三種勞動關系不僅能夠較為隨意地轉換,甚至可以在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都不變的情況下,加入第三方——實際用工單位,使勞動關系轉化為勞務派遣關系。仍以網約車司機為例,勞動者既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注冊成為全職的專車司機,此時建立的是注冊型勞動關系;也可以選擇在閑暇時間偶爾“拉活兒”,成為一名順風車司機或快車司機,此時建立的是間或型勞動關系。雖然專車司機和順風車司機、快車司機之間的轉換通常是前者向后者的單向轉換,但像滴滴、神州、易道等網約車公司并不限制快車司機和順風車司機向專車司機的轉換,只是出于專車司機與公司之間的從屬性和組織性加強的考慮而設置了諸如累計工作時間、顧客好評率等轉換條件,勞資雙方更愿意將其理解為“升職”。需要注意的是,“升職”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晉升”,而是勞動關系轉換便利性的體現(xiàn)。當然,轉換的便利性也是一把“雙刃劍”,雖然方便了勞動者,但也徒增了保護其權利的難度。

(三)存在的不確定性

雖然“互聯(lián)網+”行業(yè)中勞動關系的建立已是如此簡便,但仍然需要具備《勞動法》所規(guī)定的形式要件。《勞動法》第十九條規(guī)定,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并具備以下條款:(一)勞動合同期限;(二)工作內容;(三)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四)勞動報酬;(五)勞動紀律;(六)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七)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反觀“互聯(lián)網+”行業(yè),且不說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很少按照《勞動法》的規(guī)定簽訂勞動合同,即便有達成“意思表示一致”的意識,其通過網絡平臺注冊登記或微信、電話交談而建立的勞動關系也因缺乏必要的形式要件而歸于無效,或僅能成立事實勞動關系。比如,網絡平臺撰稿人、游戲內測人員、快遞員等,大部分與用人單位簽訂的是形式要件不完備、帶有某些勞動合同性質的“合作協(xié)議”或“勞動協(xié)議”,殊不知其并不是勞動合同,也不具有勞動合同的效力。再比如,勞務派遣關系下的專車司機,其勞動合同雖然是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的,但他們實際為專車軟件運營商提供勞動,聽從專車軟件運營商的指揮和監(jiān)督,工資實際也是由專車軟件運營商控制和發(fā)放,這使得專車司機們不知道和兩家公司到底是何種關系。 況且,根據《勞務派遣暫行規(guī)定》第三條、第五條和第七條的規(guī)定,勞務派遣一般只能用于臨時性、輔助性或替代性崗位;勞務派遣單位應當依法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兩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務派遣合同;勞務派遣合同中應載明社會保險費的數(shù)額和支付方式、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事項,被派遣勞動者工傷、生育或者患病期間的相關待遇等事項??v使勞務派遣公司與被派遣的專車司機簽訂了兩年以上的合同,但是在專車運營商的指揮和監(jiān)督下,在“隨接單,隨拉客”的工作模式中如何證明其勞動合同符合上述規(guī)定,是否能夠保障勞動者享有上述權利依然是個未知數(shù)。如果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構成事實勞動關系,一旦發(fā)生爭議,勞動者只能憑借工資支付憑證、工作證等證據來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試問,連書面勞動合同都沒有的勞動者又如何出具具有一定證明力的上述證據呢?因此,一旦發(fā)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將無法主張基于勞動關系所確立的諸多權利。

二、 “互聯(lián)網+”形式下勞動者的特點

基于上述“互聯(lián)網+”形式下勞動關系的任意性、便利性和不確定性特點,勞動者的特點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勞動者身份的多重從屬性

“互聯(lián)網+”行業(yè)中,勞動關系建立的任意性加強,用人單位對于勞動者專業(yè)技能的要求降低,一般不執(zhí)行“8小時工作制”,也不要求“一人一職” ,勞動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來選擇建立勞動關系的種類與數(shù)量。比如,網絡平臺撰稿人可能同時向多個微信公眾號提供稿件,快遞員可能白天送“韻達”快遞而晚上送“美團”外賣等。多個非全日制工作共存,多重勞動關系或勞務派遣關系的混同,造成一個勞動者同時與多個用人單位或用工單位均存在身份上的從屬性這種情況。

(二)勞動者的工作具有相對獨立性

勞動關系轉換便利性的增強,使得傳統(tǒng)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用工單位對于勞動者工作的監(jiān)督和管理趨于弱化。與傳統(tǒng)用人單位、用工單位相比,互聯(lián)網平臺公司大多不再占有生產資料,其更多的是“媒介”作用——為方便勞動者勞動而建設、運營、維護網絡平臺,并依靠此平臺實現(xiàn)勞動者的勞動和用戶需求之間的對接。用人單位或用工單位本身不再介入生產過程,整個生產過程基本由勞動者獨自完成,勞動者的工作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勞動者有權自行決定是否工作以及何時工作,用人單位、用工單位無法對其實際勞動過程進行有效的指導,僅能通過制定一些行為準則與評判標準對其進行片面的監(jiān)督和松散的管理。

(三)勞動者工作的風險性增強

勞動關系存在的不確定性,使得勞動者工作的風險性增強。這種風險性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在收入風險性方面,仍以網約車司機為例,網約車在我國興起時,諸如滴滴、快滴、Uber等公司均依靠補貼政策吸引大量出租車司機、私家車車主成為網約車司機,進而擴充其公司所屬運營車輛的數(shù)量以搶占市場。彼時,這些互聯(lián)網平臺公司給予司機的補貼甚至超過了司機本身依靠勞動所獲得的實際報酬,而在工資收入中占據了更大的比例。然而,隨著網約車市場的逐步穩(wěn)定,各大網約車平臺公司之間的競爭趨于緩和,用來吸引勞動者搶占市場的補貼政策自然隨之減少。 而勞動關系存在的不確定性,又使得《勞動法》對于網約車司機的權益無法做到充分的保護。這些勞動者從事著與出租車司機性質相同的勞動,卻無法藉由《勞動法》或其他相關法律法規(guī)向用人單位主張同工同酬、支付經濟補償?shù)葯嗬F浯?,在工作的風險性方面,由于無法通過書面勞動合同來確定勞動關系存在與否,加之勞動者轉換勞動關系沒有過多限制,使得用人單位對于勞動者在勞動中的安全保障經常處于滯后狀態(tài),在發(fā)生意外事故、突發(fā)事件導致生產資料、勞動者本身遭受損害時,無法及時有效地對其進行救濟。

三、 勞動者主體資格認定過程中的問題

基于上述“互聯(lián)網+”形式下勞動者主體身份的多重從屬性、勞動者工作的相對獨立性和風險性,勞動者主體資格認定過程中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一)用工關系的性質難以確定,單位借此否認勞動者的主體資格

由于勞動者身份的多重從屬性,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或用工單位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的類型難以確定,發(fā)生爭議時,用人單位、用工單位和勞動者常常各執(zhí)一詞,相互推脫責任。在勞務派遣關系中,用工單位常常以“勞動合同是與派遣公司簽訂的,自己與勞動者簽訂的只是合作協(xié)議”為由來否認自己的用人單位身份以及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系。 在新興的三種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則以其與勞動者所簽訂的“合作協(xié)議”不具備勞動合同的規(guī)范效力為由來否認其與勞動者之間的關系,或依據“協(xié)議”將二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認定為承攬關系、雇傭關系或其他法律關系,從而使自己免于承擔事故責任或經濟賠償。勞動者常常因此而被法院或仲裁機關認定為不具有勞動者資格。 例如:在“物流司機訴藍犀牛同城貨運公司”的勞動仲裁案件中,“藍犀?!惫揪鸵云渑c23名物流司機簽訂的管理協(xié)議不具有任何勞動合同關系或雇傭關系為由而在違約解除勞動關系后拒付經濟補償金。

(二)缺乏對于勞動者主體資格認定標準的具體法律規(guī)定

我國現(xiàn)行《勞動法》及相關法規(guī)、條例、規(guī)章等規(guī)范性文件,大都頒布于上世紀末,其立法背景尚處于經濟體制的轉型階段,已經難以適應當下網絡信息快速發(fā)展、經濟形式多元化的社會環(huán)境。 有些人將交通部、工信部等七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下稱《管理辦法》)看作國家對于“互聯(lián)網+”行業(yè)勞動者主體資格規(guī)范化的開端,但我們應該注意到,《管理辦法》共7章40條中,雖然偶有涉及,諸如第十六條對于責任主體的規(guī)定等有助于保護勞動者權益,但對于勞動者主體資格的認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勞動關系的界定仍然難覓其蹤。而且《管理辦法》施行的目的是規(guī)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行為,保障運營安全和乘客合法權益,并不是針對新型勞動關系做出的規(guī)范,因此難以為其他“互聯(lián)網+”行業(yè)所借鑒??傮w來看,目前我國仍然缺乏一部能夠對“互聯(lián)網+”形式下新型勞動關系和勞動者主體進行準確認定的法律或規(guī)定。

(三)缺乏有效的客觀證據來證明勞動者主體資格

實踐中,勞動者難以通過有效的勞動合同來主張自己的權利,但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fā)[2005]12號)的規(guī)定,社保費繳納記錄、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招用記錄等證據同樣能夠證明事實勞動關系的存在,從而證明其具有勞動者主體資格。然而,“互聯(lián)網+”行業(yè)中,各單位的運營和維護都十分依賴互聯(lián)網,其證據形式大多為《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guī)定的“電子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姑且不論此類證據大部分基于單位的辦公系統(tǒng)產生,容易被篡改,且不易保存,單就其鑒定難度及成本來說,也很難在審判實踐中普遍適用。因此,在當下技術手段條件下,勞動者還很難通過此類證據證明其主體資格,從而維護其權益。

四、 解決“互聯(lián)網+”模式下勞動者主體資格認定的建議

(一)立法層面:借鑒外國相關立法經驗,將新型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納入法律保護范圍

針對上述勞動者的用工關系性質難以確定的問題,較為有效的解決辦法便是,將現(xiàn)存的基于“互聯(lián)網+”所產生的多種新型勞動關系進行融合,將其共有特點歸納出來,依據共有特點創(chuàng)制出一種概括性的新型勞動關系,并通過修法或頒布司法解釋的方法將其納入《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約束范圍,使“互聯(lián)網+”行業(yè)里勞動者主體身份的正當性具有合法性來源,從而使其能夠享有和傳統(tǒng)行業(yè)勞動者同等的權利保障。

在此方面,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立法經驗。例如,在德國,類似雇員 (arbeitnehmerahnlicheperson person) 是介于傳統(tǒng)雇員與獨立勞務者之間的就業(yè)者,指的是那些旨在對經濟上仍對雇主具有一定依賴性,需要給予與傳統(tǒng)雇員相似的社會保護的就業(yè)者的勞動者主體資格進行認定。類似雇員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必須親自執(zhí)行工作;二是主要為一個公司或者機構執(zhí)行工作,或者一半以上的收入來源于同一個公司或者機構。 類似雇員制度通過犧牲一定的經濟獨立性來保障其獲得與雇員類似的社會保護,從而降低在獨立工作過程中的風險。我國也可以設置類似的折中型勞動者主體資格,通過犧牲一定程度的建立、轉換勞動關系的任意性和便利性,來降低勞動者收入的風險和勞動過程中的風險,讓“互聯(lián)網+”行業(yè)中的勞動者能夠擁有更具針對性的權利保障機制,從而鞏固其在不穩(wěn)定的勞動關系中的主體地位,使其在參與訴訟的過程中,擁有更直接的主張權利的法律依據。相比于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進行大范圍的修訂,制定相關司法解釋,或許是在有限的社會資源與快速發(fā)展的信息化社會環(huán)境中保護勞動者的更好選擇。

(二)司法層面:加強對于涉案電子證據的審查,提高認定標準

如前文所述,“互聯(lián)網+”行業(yè)自身對于互聯(lián)網的依賴以及無紙化辦公的普及,決定了其在發(fā)生勞動爭議時必定會涉及到大量電子證據的情況。且勞動關系建立的任意性、轉換的便利性和勞動者工作的獨立性,也使得勞動者與單位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疏松,勞動者搜集證據的途徑和范圍也大大減少。所以,在審判過程中,審判人員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對于原被告雙方提交的電子證據進行審查和認定。比如,在審查方面,法庭可以要求雙方在提交證據的同時,提交對于證據提取方法的簡要說明或收集證據的IP地址,同時在舉證、質證環(huán)節(jié)中借助可視化設備將提取證據的過程進行現(xiàn)場演示,并請專家、輔助人員出庭監(jiān)督此過程,以此來檢驗證據未被篡改、真實有效;在認定方面,可以在庭前運用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給予非法取證行為的受害方(通常是勞動者)排除以暴力、欺騙或威脅等方法獲取的證據的請求權。并且,筆者認為,此處的“非法方法”可以進行適當?shù)臄U大解釋,可以引入民法關于無效民事法律關系之規(guī)定精神,將通過欺詐、脅迫或顯失公平的方法收集來的證據均予排除,以此來保證證據的合法性等等。

五、結語

互聯(lián)網與傳統(tǒng)行業(yè)的結合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盎ヂ?lián)網+傳統(tǒng)行業(yè)”的發(fā)展模式催生出多種新興職業(yè),其從業(yè)人員的數(shù)量不斷增多,使得“互聯(lián)網+”形式下勞動者主體資格認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逐漸顯現(xiàn)出來。其實,認定此類勞動者的主體資格,在保護勞動者應享有的權利外,更重要的是對于互聯(lián)網所連接的另一端——服務或產品的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的保護,這也是本文寫作的另一初衷所在。如果我們能對勞動者主體資格進行更加細化和具體的認定,或許滴滴公司就能依據明確的法律條文來與適格的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而犯罪分子就無法披上“順風車司機”的偽裝,對空姐痛下黑手了。

注釋:

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http://wenshu.court.gov.cn/)對于關鍵詞“勞動爭議”和“互聯(lián)網”的檢索,最后得出具體數(shù)據如下:2012年2件,2013年16件,2014年62件,2015年45件,2016年157件,2017年332件。(http://wenshu.court.gov.cn/list/list/?sorttype=1&number;=&guid;=8fe61b37-decd-cec85db5-4886e62b3522&conditions;=searchWord+2+AJLX++%E6%A1%88%E4%BB%B6%E7%B1%BB%E5%9E%8B:%E6%B0%91%E4%BA%8B%E6%A1%88%E4%BB%B6&conditions;=searchWord+%E5%8A%B3%E5%8A%A8%E4%BA%89%E8%AE%AE+++%E5%85%B3%E9%94%AE%E8%AF%8D:%E5%8A%B3%E5%8A%A8%E4%BA%89%E8%AE%AE&conditions;=searchWord+QWJS+++%E5%85%A8%E6%96%87%E6%A3%80%E7%B4%A2:%E4%BA%92%E8%81%94%E7%BD%91)瀏覽日期:2018年5月17日。

“互聯(lián)網+”下的新型勞動關系研究——以網約車為例.https://wenku.baidu.com/view/0b284c2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a.html

朱海龍、唐辰明.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的勞動關系法律問題研究.社會科學.2017(8).92.

張素鳳.“專車”運營中的非典型用工問題及其規(guī)范.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6(6).76.

王全興.勞動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77.

班小輝.論 “分享經濟”下我國勞動法保護對象的擴張——以互聯(lián)網專車為視角.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2).155,157.

王天玉.基于互聯(lián)網平臺提供勞務的勞動關系認定——以“e代駕”在京、滬、穗三地法院的判決為切入點.法學.2016(6).51.

全軍、吳克孟.“互聯(lián)網+”經營模式下勞動關系認定的把握尺度.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學報,2017(3).43-44.

劉強.“互聯(lián)網+”時代下勞動爭議化解新思維探析.法律適用.2017(1).39.

曼弗雷德·魏斯、馬琳·施密特著、倪斐譯.德國勞動法與勞動關系.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4.

猜你喜歡
主體資格勞動者互聯(lián)網
勞動者
勞動者的尊嚴不應被“扔”在地上
環(huán)境污染侵權案件實務中的問題研究
公司設立中發(fā)起人的主體資格該如何認定?
人間(2016年30期)2016-12-03 20:28:29
死者權益維護與法律適用
環(huán)境公益訴訟主體存在問題及對策
從“數(shù)據新聞”看當前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tài)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互聯(lián)網背景下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的實施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
以高品質對農節(jié)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中國記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2:41
在云端
人力資源(2015年7期)2015-08-06 10:45:13
雷波县| 日照市| 仪陇县| 邮箱| 乐至县| 西峡县| 桐乡市| 屯门区| 华阴市| 鱼台县| 祁门县| 禄丰县| 依安县| 年辖:市辖区| 周宁县| 镇远县| 布尔津县| 宜黄县| 灵宝市| 莱阳市| 周宁县| 青州市| 京山县| 禹城市| 五常市| 博客| 南投市| 阿克陶县| 江孜县| 龙州县| 铅山县| 望都县| 南华县| 冀州市| 惠州市| 西青区| 内黄县| 大埔区| 榆社县| 徐州市|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