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勇 張開蓉
摘 要 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將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于應用型高端技能人才,其中良好的法律素養(yǎng)是應用型高端技能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高職院校法治教育存在第二課堂法治教育活動少,理論教育手段單一,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不配套等問題,導致法治教育的實效性不高。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深化開展法治理論教育,提升教師法律素養(yǎng),做好第二課堂活動等途徑來提高法治教育的實效性,從而真正樹立學生的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識。
關鍵詞 法治 高職院校 法治教育
作者簡介:蹇勇,綿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學、思想政治教育;張開蓉,綿陽職業(yè)技術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0.099
法治是人類社會重要的文明成果,它要求從國家政體到個人行為都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內運行,以法律來保障國家的良好運行。法治教育是提升公民法律素養(yǎng),構建法治社會的重要途徑,也是依法治國的內在要求。高職院校開展法治教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執(zhí)行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提升學生法律素養(yǎng),助推個人素質全面提升的重要表現(xiàn)。
一、法治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
黨和國家歷來重視法治教育工作,將法治教育工作作為重點工作常抓不懈。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了《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六個五年規(guī)劃(2011-2015年)》,規(guī)劃明確要求:“加強高等學校普法教育,加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教育力度,積極推進高校法學理論教育教材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引導高校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明確要求:“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012年,教育部印發(fā)了《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強和改善學生法制教育。要深入開展學生法制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不斷豐富法制教育的形式與內容,使學生通過課堂教學、主題活動、社會實踐等多種方式,掌握法律知識,培養(yǎng)法治理念?!?/p>
我國高職院校經(jīng)過近30年的發(fā)展,在市場的不斷調節(jié)下,人才培養(yǎng)目標已由“技術應用型人才”轉變?yōu)椤皯眯透叨思寄苋瞬拧保@一轉變突出了由原來的重技術向以技能為基礎,個人素質全面提升培養(yǎng)目標邁進。在這一轉變過程中,法治教育是應用型高端技能人才中“高端”屬性塑造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要加大對學生的法律意識、法治觀念、法律知識的培養(yǎng),讓他們具備基本的法律素養(yǎng)。另一方面,還要結合專業(yè)知識,將與之相配套的法律知識融入到日常學習中,將學生真正培養(yǎng)成高端技能型人才,例如: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的學生對《勞動法》的學習;市場營銷專業(yè)的學生對《合同法》的學習。在高職院校開展素質教育工作中,法治教育是助推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保障,同時,法治教育還可以減少學生因法律意識淡薄、法治觀念缺乏而產(chǎn)生的違法、犯罪問題,也可以強化學生通過法律保護自己合法利益的意識。
二、高職院校法治教育面臨的困境
高職院校開展法治教育工作,提高了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助推了學生的全面成長成才。但在法治教育工作的實際開展中,還面臨著一些困境,法治教育的實效性還沒有完全發(fā)揮出來。
(一)理論教學有保障,第二課堂活動較少
高職院校法治教育的理論教學主要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本課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規(guī)定的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知識教育的一門必修課程,是高職院校教育的核心課程。在2015版教材中,法律基礎知識部分的內容增加,約占課程內容的三分之一。這部分法律基礎知識主要是對我國法律體系、法治理念的介紹,是大學生對我國法律知識的基礎性學習。大學生法律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另一個重要途徑是第二課堂的法治教育活動,大部分高職院校因沒有法學專業(yè)或者法學專業(yè)的教師較少,開展的第二課堂法治教育活動較少。在活動開展中,部分缺乏針對性和吸引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活動開展的實效性低。各高職院校在第二課堂法治教育花費的人、財、物比理論教育少,沒有很好的做到理論教學與第二課堂相結合。
(二)理論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積極性不高
當前,高職院校法治教育理論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講授,這一方法存在教學手段單一的問題,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政治理論課的授課教師多數(shù)主攻思政、哲學等專業(yè), 既缺乏法律方面的理論基礎也缺乏法律方面的實踐經(jīng)歷, 很難準確把握對法治的理解, 自然也無法在教學中將法律知識和法治意識清晰完善地傳達給學生, 從而導致教學過程中的照本宣讀, 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法治。 只有授課教師在充分理解法治教育內容下,才能夠更好地運用知識、案例和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法治教育理論教學實效。
(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不配套
高職院校法治教育的理論教學主要是通過課堂講授來完成,缺乏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不能與理論教學相配套,導致學生在整個法治教育中感到枯燥、單調、乏味,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致使法治教育的實效性不強。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審判、觀摩法庭審理、到監(jiān)獄進行警示教育等都是能夠讓學生通過自身參與感受到法律威嚴、提升法律意識的重要途徑。但是,高職院校出于對學生安全的顧慮,法治教育經(jīng)費的局限等因素沒有將法治教育的實踐教學全面開展。
三、高職院校法治教育的目標
目前,高職院校在法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中,受限于教師法律素養(yǎng)的不足、實踐教學的不配套等因素,學生接受到的法治教育更多的是對法律條文的講解及違法犯罪問題的警示教育,然而這些只是法治教育的一部分,且不是最核心的部分。法治教育的核心內涵應是將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識深深地根植于學生的腦海里,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中能夠以法律來約束自己,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積極行使法律賦予的各項權益。
(一)積極塑造學生的法治精神
亞里士多德將“法治”定義為“已制訂的法律得到普遍的服從, 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是本身制訂得良好的法律”。法治區(qū)別于人治,強調以法律規(guī)范為社會的運行基礎,個人和社會組織的一切行為都必須在法律允許的框架內進行,逾越了法律規(guī)范將受到制裁。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 ,在法治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法治精神的塑造是最重要的,通過法治教育要讓學生明白法律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是國家意志的體現(xiàn)。 既然法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xiàn),那么法律所規(guī)定的內容就應該被個人和社會組織所遵守,一旦有違法行為就會受到制裁,這也是法律強制性的體現(xiàn)。守法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嚴格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辦事是守法的基本要求。當前,高職院校中時有發(fā)生的違法行為,社會上存在遇到問題找關系、遇到事情找熟人的不良風氣也影響著高職院校的學生,這些都是對法治社會、依法治國和依法治校的踐踏,通過法治教育強化學生的法治精神就顯得尤為重要。將法治精神變成人們的法治意識、法治觀念、法治性格,逐步形成基于國民個體自我意識的全社會穩(wěn)定有效的價值認知,為法治的實現(xiàn)提供穩(wěn)固的意識形態(tài)支持。
(二)牢固樹立學生的權利本位意識
在法治教育中,我們要通過法治教育讓學生學習法律知識,遵守法律規(guī)范,運用法律來解決實際問題。學法、懂法、守法是法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如果僅僅注重對法律的學習和守法教育就會造成學生對法律的片面理解,將法律誤認為義務和懲罰。我們要在法治教育中樹立學生的權利本位意識,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法律賦予自己的權利,而且要讓他們積極行使自己的權利,維護自身合法利益。與學法、懂法、守法相比,用法的初級狀態(tài)是公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通過法律來解決問題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用法的高級狀態(tài)是公民主動行使自己的權利,這樣就能形成全社會用法的良好氣氛,公民普遍用法是法治社會的重要體現(xiàn)。要讓學生明白在權利本位下,公民要積極運用法律,行使自己的權利,從而實現(xiàn)國家、社會和個人利益的最大化。
四、提升高職院校法治教育實效的路徑
(一)繼續(xù)做好法治理論課程教育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是高職院校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必修課程,是高職院校開展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對任課教師而言,上好法律基礎部分的課程,需要做好以下幾點:首先,通過學習法律知識,分析法律案例,了解法治動態(tài)等途徑來提升自身的法律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塑造學生的法治精神。其次,理論教學要與案例相結合,多用案例的形式進行課堂講解,通過案例講解更深入地把學生帶入到案例中學習法律知識,牢固樹立“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意識。再次,課內與課外的法治教育有機銜接。課外的法治教育是對法治理論課程教育的補充,只有將二者銜接好,才能更好地提升高職院校法治教育的實效。
(二)依據(jù)高職教育特點做好各專業(yè)的法治教育
高職院校在做好《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的同時,還應開設《合同法》、《勞動法》、《知識產(chǎn)權法》等與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類選修課,以滿足學生對法律知識學習的需求。針對高職教育的特點,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還應加強職業(yè)道德與法律的教育,以旅游專業(yè)為例:在學好旅游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要加強對旅游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教育及旅游政策和法規(guī)知識的學習,以符合應用型高端技能人才的標準。
(三)開展好第二課堂法治教育
第二課堂是學生全面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作為第一課堂的補充和深化,對學生的成長、成才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為了提升法治教育實效,在第二課堂中開展法治教育活動尤為重要。高職院校可以針對青少年犯罪舉行警示教育活動,讓學生感受法律的威嚴,樹立違法必究的意識,預防學生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組織開展模擬審判、法律情景劇表演等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切身感受法律的指引、規(guī)范作用,引導學生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組織學生到法院觀摩案件審理,讓學生感受法律的神圣和法庭的威嚴、莊重,牢固樹立學生守法的意識。
(四)加強高職院校教師的法律素養(yǎng)
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的法律素養(yǎng)是開展法治教育的重要基礎,只有提升了教師的法律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打造法治校園,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感受法治氛圍。輔導員作為與高職院校學生接觸最頻繁的群體,提升法律素養(yǎng)尤為重要,在遇到涉及學生利益的問題上要學會用法律思維去判斷、分析,要學會運用法律去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還要在教育、管理、服務學生的過程中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引導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不斷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
注釋:
陸敏行.高職院校法治教育的現(xiàn)狀與思考.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7(6).
[美]伯爾曼著.梁治平譯.法律與宗教.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1.14.
[美]E·博登海默著.鄧正來譯.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371.
江必新.法治精神的屬性、內涵與弘揚.法學家.2013(4).
參考文獻:
[1]熊波、陶樂.新時期高職院校法治教育實效性研究.湖北成年教育學院學報.2016(2).
[2]胡新建.核心價值觀視閾下高職院校推進法治理想教育的邏輯成因與實施路徑.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2).
[3]馬愛芳.高職院校法治教育的思考.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5).
[4]王晗璐.淺談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法治教育活動的實施.法制博覽.2016(8).
[5]鐘凌云.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加強和改善高職院校法治教育的探討.法制博覽.2016(10).